一天一碗苦药,一次药浴,三天的时间郑清书的变化很大。
脸上的皮肤虽然还是小麦色,但却光滑细腻起来,手上的老茧,也开始脱落,完全没有了之前的粗糙。
郑清书看了看手,又拿着镜子左右看了一下,忍不住的感叹道:“这药还真的挺有用,才三天的时间,我身上的变化肉眼可见。”
要是制作成药膏放在铺子里售卖的话,那不是赚大发了?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
等会儿要去看铺子了,她要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钱嬷嬷看着郑清书拿着镜子不撒手的模样,笑着道:“老夫人让奴婢带着大姑娘去看看店铺,不知道大姑娘有没有想做的买卖?”
老夫人提前说了,不管是大姑娘想要做什么买卖,她都支持,没有银子也不关系,直接走她的私账。
老夫人早年跟着国公爷南征北战,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皇上赏赐了无数的田产铺子。
老夫人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的手里,国公爷的则是充公,放在了府里供所有人花销。
这些年下来,老夫人的产业越来越多,以至于整个国公府的加起来怕是也没有老夫人的多。
几间铺子给大姑娘,对老夫人来说只是一个考验。
真要是挣钱了,就让大姑娘尝试接替其他的产业。将来当嫁妆或者养活自己,手里有银子,就有底气。
郑清书看着钱嬷嬷。对着她问道:“那你说,我应该做什么买卖比较合适?”
铺子在什么地方周围都是什么人群她还不清楚,做什么买卖可以问问钱嬷嬷的意见。
老太太应该给她叮嘱了。
只是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钱嬷嬷看着郑清书脸上的笑容,笑道:“看大姑娘的样子,心里应该也有一点想法了。只是临出来的时候,老夫人给了一些建议,希望大姑娘听一下。”
“要是大姑娘实在拿不准主意的话,可以先让原来的铺子继续经营,钱挣多挣少,总是有的挣不是?”
“在这期间,大姑娘可以好好的考察一下,看看铺子做什么比较合适,考察好了再做决定也不迟。”
钱嬷嬷说的委婉,郑清书却听得真切,她点头道:“你说的对,咱们先去看看铺子再说。”
她还想着开火锅店呢,挣不了有钱人的钱,可以挣其他人的钱,大雍又不是只有有钱人。
想到这里,她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对着钱嬷嬷好奇的问道:“我祖母打算给我几间铺子?”
要是给她两间的话,她先看看原来做的什么,那条街上卖的什么,然后再说做什么。
还有那个掌柜,她也要找个合适的,能靠得住的才能托付给她,要不然的话,她不放心。
钱嬷嬷闻言,笑着道:“也不多,东街口那边两间旺铺,现在做着胭脂水粉和成衣。”
“西街口那边有三间连着的,全都是做的各种小吃。也是有盈利,只是不多。”
“最便宜的一处则是北城街口那边的,那条街坐落于北城,那边的人大多是做苦力的手上没有银子,但是个铺子却是生意最好,挣钱最多的一间。”
她说着朝着郑清书看了一眼,有些认真的道:“老夫人的意思是北城街口的那座铺子不要动,这个铺子要是突然换了,那些人怕是接受不了要闹事。”
这间铺子老夫人原本也是有些犹豫。
这铺子不赔钱,可以说是挣钱的铺子,只是里面用的人,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
要是大姑娘把铺子改了,怕是影响国公府的声誉。
只是老夫人觉得这样的铺子她有不少,要是大姑娘将来接手总是要了解一下才行。
合适就都给她,不合适这种铺子就散了。
只是现在说这话还有些早。
老夫人犹豫再三还是给了大姑娘一间。
郑清书看着钱嬷嬷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钱嬷嬷看着郑清书的模样,心里有些着急,嘴巴动了动到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出口来。
她见郑清书起身,就跟了上去。
一路巡视了几个铺子之后,钱嬷嬷笑着道:“这些铺子都是能够维持营生,铺子都是自家的,老夫人的意思是让您随便折腾,就是赔钱也不会有再坏的结果了。”
郑清书看着眼前的三间铺子,三间铺子全都是两层的楼房,看起来十分的豪华,只是分成了三间做吃食。
这条街上全都是卖吃食的,除了那些小吃之外,还有三座酒楼。
以至于整条街上来吃饭的达官贵人都聚集在了这三座酒楼里。
其他人大多数都是做的小吃,小馆子。
郑清书看了一会儿,对着钱嬷嬷问道:“这三座铺子全都是咱们自己的人吗?”
钱嬷嬷闻言,对着她点了点头道:“是的,这三间铺子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大错,也不怎么挣钱,勉强维持了铺子里的营生。”
“大姑娘可是有什么想法?”
郑清书看了一眼铺子,这铺子实在太适合做火锅。
等回头打通铺子,收拾一下就行。
想到这里,她嘴角掠起一个淡淡的笑意,抬脚往回走去,边走边说道:“走走,咱们现在去看看剩下的一间,等回来再说这三间铺子的问题。”
钱嬷嬷闻言,笑着点头,俩人上了马车,朝着北城街口行去。
一路上走到了北城街口那间铺子。
这家铺子说是铺子却是院子改成的铺子,门外有不少的桌椅,看上去不脏但也不干净。
拉出来的大锅里汤水沸腾,案板上放着面,和已经做好的面条。
在汤锅跟前,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他胳膊下面夹着拐杖双手麻利的下着面条。
做好的了面条对着外面的顾客喊道:“赵老三,你的面条好了。”
“来了。”
一个汉子从椅子上站起来,三两步的走到了老板的跟前,端起碗笑调侃道:“老陈,你这腿按上一个假的得了,省得我们自己端了。”
他话一落,周围传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老陈也不恼,笑呵呵的道:“试了,不好用,还特别沉,这才继续用拐杖了。”
“用那么多年也都习惯了。”
“别看我腿不好,不影响我下面的手艺。”
老陈的话,让周围一阵唏嘘声,大家边吃边聊。
饭点很快过去,钱嬷嬷对着郑清书道:“走吧,咱们下去。”
正在收拾东西的老陈,在看到钱嬷嬷的时候,立马笑着道:“钱嬷嬷你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事情?”
他说着就迎了上来,在围裙上面擦了擦手,脸上的笑容十分憨厚。
钱嬷嬷笑着介绍道:“老夫人让我来看看你怎么样了,这是大姑娘,老夫人的亲孙女。”
说完她对着郑清书介绍道:“这是老陈,早年间跟着国公爷打仗,伤了腿,在码头上扛麻袋力气不行,老夫人心善,就弄了这间铺子给他看着。每月按时发放月钱。”
“老陈也是有能力的,这几年的功夫,把铺子经营的不错。”
老陈听着钱嬷嬷的话,笑的牙不见眼,他看着郑清书笑着躬身行礼道:“大姑娘好。”
郑清书看着眼前的铺子,还有下的正在煮着面汤的沸腾的锅,好半晌道:“这铺子只做这个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