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民国:一元秒杀平推二战 > 第126章 装甲团VS地主老财

第126章 装甲团VS地主老财

    夜里七点多钟,夜色渐深。

    刚吃完晚饭的李言坐在厢房内,侧目打量正在收拾碗筷的关雪,心里难免想起下午在屋里歇息时,关副官竟敢化身戎装女战神,耀武扬威骑到李老爷身上。

    此风不可长!

    瞧见关雪收拾的差不多了。

    李言本想趁着夜色,给关雪传授一些新的床榻知识,让关雪知晓,她90%的动作都不太标准。

    就在李言准备关闭房门时。

    一阵咯噔咯噔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覃墨卿拿着委员长侍从室刚刚发来的回复电文,匆匆而来找到李言。

    李言接过电文。

    大致看完委员长发来的回电。

    像《平均地权一事不可操之过急》、《凡事要讲究规章制度》、《做事要有理可据有法可依》等等。

    这些电文内容均李言无视。

    他的关注点只有一个,即自己赚了多少钱。

    蒋校长不愧是大户人家,总价4254万法币的武器弹药,蒋校长眼睛都不带眨的,全部一口吃下。

    10枚银元秒杀而来的武器弹药,一倒手便赚得4254万法币,相当于纯赚3828.6万银元,钱包刚瘪下去的李言又一次变得阔气,不再那么拮据。

    考虑到平均地权进度太慢,一部分士绅地主抵制力度相当大,他准备抓几名士绅地主,杀鸡儆猴。

    为了安抚蒋校长。

    不要干扰李专员平均地权。

    再加上新一师极为缺乏军官。

    慎重考虑半晌,李言开口嘱咐覃墨卿:

    “再电委员长!新一师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陆军部再怎么也要给点支持。”

    “新一师希望陆军部能够派遣一批尉级军官进入新一师,充实新一师的基层指挥体系。”

    “人数方面无需太多,三五百人即可!”

    他确实没要太多人,曹县辖27个乡镇、单县辖24个乡镇、城武辖14个乡镇、定陶辖12个乡镇,总计77个乡镇,得筹建77个民兵连,再算上四个三三编制的宪兵团辖108个宪兵连,两者共计185个连队。

    即便去掉排级军官,挑选新一师优秀士兵就地提拔,185个步兵连队也需要370名正副连长。

    新一师无法抽调这么多的尉级军官,军官不够,求助一下委员长情有可原,委员长必不会拒绝。

    李专员卖给你一个加强版的鬼子重炮旅团,现在又请求党国派遣尉级军官进入新一师,李专员对党国的忠诚,日月可鉴、天地可昭、天下独一份。

    像李专员这种忠心耿耿的忠臣良将,打破论资排辈惯例,培养李专员为党国接班人,合情合理。

    “……”

    覃墨卿听完李言这番话,当即陷入沉默。

    再电委员长?

    新一师需要尉级军官。

    人数要的不多,三五百人便可。

    你管三五百人叫人数要的不多?

    “别发愣!”

    “赶紧下去发电。”

    李言催促覃墨卿,不要一天天的心不在焉不在状态,就你这工作态度,李师长怎么对你委以重任?

    “是!师座。”

    覃墨卿唰一下立正敬礼,而后转身迈步,原路返回电讯处,执行《再电委员长》这一电讯任务。

    望着覃墨卿逐渐远去的倩影,直到彻底消失,李言顺手关上房门,抓紧时间教导关雪新的床榻知识。

    如果时间太晚。

    中途被苗江撞见。

    破了规矩,不是什么好事。

    关副官和苗处长最近已经达成口头协议,关副官一三五,苗处长二四六,他只有星期天是自由身。

    风萧萧兮易水寒。

    李专员一去不复返!

    …

    时光飞速流逝。

    挂在墙壁上的日历被关雪撕掉一页又一页,日期从民国26年6月14日来到民国26年6月23日。

    最近这段时间。

    李言心情愉悦,生活惬意。

    关雪一三五与苗江二四六的搭配节奏,令他心生一种铜雀春深锁二乔、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念头。

    开个玩笑。

    最近几天李言并非啥事没干。

    上次刷新的日械武器被他全部提取,得益于系统更新的商品运输功能,这批日械武器顺利到货,他只需设置好收货地点,系统自会派遣仿真机器人运货。

    李言没傻呼呼的将收货地点设在南京,而是设在大本营曹县,预防运货队伍出现意外,目前这批日械武器已被中央军全部运走,4254万法币准时到账。

    卢沟桥事变仅剩14天,李言一分钱的法币都没留,将法币全部充值为商城余额,法币即将进入滥发阶段,不再锚定英镑与美元,其贬值速度一泻千里。

    6月23清晨时分。

    初升的骄阳裹挟亿万晨光普照大地。

    曹县西城方向。

    新一师装甲团驻地之外。

    从高空向下俯瞰可以清晰看见,72辆59式主战坦克与72辆64式轮式装甲车以6×6的混编阵型,列成四个装甲洪流方阵,景象极为壮观。

    装甲洪流方阵正前方,身穿上校军装的钱大钧面色冷冽,逐一打量站在自己面前这三位装甲营长。

    三人分别是装甲团中校一营长洪万涛、装甲团中校二营长周立文、装甲团中校三营长苏少铭。

    装甲团地位特殊,营长挂中校衔,三名营长均是保定军校最后一期的学员,是新一师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校官,亦是历经层层竞争之后的胜利者。

    细说起来三人都是倒霉蛋,作为保定军校最后一期学生,即保定军校第九期,这一期的学生比较倒霉,学上到一半,学校没了,人人都没拿到毕业证。

    北洋时期,保定军校是华夏最高军事学府,同时也是北洋军官的摇篮,保定军校严重依赖于一个强大而统一中央政权,为其提供稳定的办学经费。

    可惜自袁大头死后,北洋小弟谁也不服谁,华夏迎来军阀混战,北洋的内斗动摇了军校的根基。

    保定军校地处保定,此地是直系大本营,然而保定军校的校长与教官大多都亲近被直系打败的皖系。

    直皖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掌控国家政权,亲近皖系的保定军校面临政治不正确这一尴尬局面。

    这意味着保定军校失去最高政治靠山,从中央亲儿子变成前朝遗孤,直系军阀对保定军校充满猜忌,军校财政拨款被直系军阀故意截留、拖欠、克扣。

    后面随着直奉战争爆发,吴大头PK张大帅,保定成为战场之一,保定军校遭到奉系军队洗劫破坏,连门窗桌椅都被奉系军队故意砸毁,当成柴火烧掉。

    学校被破坏,经费又断绝,教职员工拿不到工资,学生伙食得不到保障,生活条件急剧恶化,保定军校内部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引发索薪罢课风潮。

    1923年6月,军校学生因伙食太差全体罢课,教官们也因数月领不到薪水全力支持学生,这场风潮的本质是军校师生对直系政府的集体抗议。

    直系军阀将这种行为视为政治挑衅,派兵包围学校,采取武力镇压,强行将全校学生驱逐解散。

    国家最高军事学府遭遇政府武力镇压,此事件标志着保定军校已经名存实亡,不再具备办学条件。

    两月后,1923年8月,直系政府正式下令停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第9期学生未能毕业,纷纷被遣散,这所辉煌的将官摇篮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

    装甲团驻地外,72辆主战坦克与72辆轮式装甲车的钢铁车身于晨光中绽放寒光。

    钱大钧顶着清晨的冷风,迎着初升的朝阳,身姿笔直如松,一动不动地站在这片钢铁洪流前方。

    钱大钧神色冷冽,眸子杀气腾腾,目光逐一从一营长洪万涛、二营长周立文、三营长苏少铭三人脸上扫过,最终冷声下令:“洪万涛领队前往定陶,周立文领队前往单县,苏少铭领队前往城武。”

    “定陶的陆西华、单县的魏延畴、城武的高佑德、曹县的黄庆宗,此四人自持家财万贯,无视民国律法,常年鱼肉乡里,祸害百姓,实乃罪孽深重。”

    “平均地权是政府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万民,师座十分费解,一件天大的好事为何迟迟无法推行。”

    “现在事情水落石出,陆西华、魏延畴、高佑德、黄庆宗等人暗中煽动同县士绅地主,企图对抗国策。”

    “黄庆宗由我亲自负责,你们三人务必于今日天黑前,将陆西华、魏延畴、高佑德等人缉拿归案。”

    “你们现在、立即、马上,率队出发!”

    听见钱大钧下达任务命令。

    洪万涛、周立文、苏少铭立正敬礼领命,随后三人便各领一支坦克连与一支机步连,启程出发。

    说实话。

    三人觉着师座犯不着杀鸡用牛刀。

    据情报处提供的信息显示,陆西华、魏延畴、高佑德、黄庆宗等人是曹县、定陶、城武、单县境内最大的地主老财,四人不仅坐拥万亩良团,家中还聘请有上百号持枪家丁,属于当地一霸。

    像这种地主老财,用不着装甲团出马,上百号肩杠栓动步枪的家丁能顶什么用?随便派个步兵连,架起迫击炮对准四人的宅子轰它个几炮,啥事都解决了。

    师座还是太仁慈。

    不想平白无故杀人。

    他们的任务并不复杂,开着坦克装甲车过去抓人,若遇到反抗,师座说了,不用客气,他们可以驾驶坦克,踩足马力,推平地主老财的院子。

    一想到那一场景。

    三人不禁打个冷颤。

    暗叹师座不愧是师座。

    地主老财若敢拒捕,新一师一枪不开,推平你的院子,再将你抓走,如果胆敢指使家丁向新一师开枪,咱这100毫米坦克线膛炮,可是带着高爆炮弹过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