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五百四十六章: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五百四十六章:荷兰东印度公司

    “回禀澎湖伯。”

    田川堪兵卫躬身垂首,恭敬道。

    “卑职与麾下军兵,月前奉郑将军密令,潜入台湾岛内,已将红毛夷人的部署大致了解。”

    田川堪兵卫目光低垂,没有抬头,依旧恭敬的垂视着地面。

    “蟠踞在台湾岛内的红毛夷人,兵力主要集中在于两大要塞。”

    “其一,便是位于此岛西南沿岸之大员市镇及其核心,名为热兰遮城,又称台湾城。”

    “此城乃红毛总督揆一坐镇之所,城防极为坚固!”

    “据卑职亲眼所见并多方核实,热兰遮城分为内城与外城。”

    田川堪兵卫他的用词遣句,完全与中国无异,甚至更偏读书的士人。

    田川堪兵卫原先是平户藩家臣田川昱皇麾下的一名普通藩士,因为父亲生病,生活过颇为艰难。

    郑芝龙在日本娶了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为妻后,他见到郑氏船队的强盛,见到了郑芝龙挥金如土的气魄。

    田川堪兵卫本就对于仰慕中华文化。

    这个时代,中国对于整个亚洲的影响深远无比。

    尤其是万历援朝之役过去才仅仅数十年。

    日本深刻的认识到了明庭的实力。

    于是田川堪兵卫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郑芝龙的麾下,跟随着郑芝龙进入了海洋之中。

    十数年来,几乎郑氏所有大规模的战事他全都参与过,也成为了一艘战船的船长。

    在郑氏船队改制之后,他被编入了东海舰队随军陆师之中,被擢升为千总。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出身和经历,才使得田川堪兵卫汉话熟练无比。

    “外城城墙高厚,以糖水、糯米汁调和灰泥砌砖而成,异常坚韧,配有数十门重炮,其中千斤以上红夷大炮不下二十位,射程极远,封锁了海面与滩头。”

    “内城更为险要,墙高壁厚,储备充足,恐急切难下。”

    “其二,在于赤崁地方之普罗民遮城。”

    “此城位于台江内陆东岸,与热兰遮城隔海相望,互为犄角。”

    “然其规模与坚固远逊于热兰遮,守军亦不足千人,多为土番雇佣兵与部分荷兰士兵,士气不高。”

    “若能速克此城,则可斩断热兰遮一臂,并获其城内储粮以资我军。”

    田川堪兵卫稍作停顿,继续道。

    “红毛夷人总兵力,据估算,岛上各处合计约在一千五百至两千人之间,其中精锐多集中于热兰遮城,其余分守普罗民遮城、乌特勒支碉堡等据点。”

    “其船舰,眼下主力‘赫克托’号、‘格拉弗兰’号等数艘夹板巨舰,皆停泊于热兰遮城附近海域,火力凶猛。”

    田川堪兵卫微微沉吟,他偏头看着不远处的河面之上飘摇的无数船帆,才继续说道。

    “不过,这些红毛夷人的战船,与天朝舰队相比,却是犹若蝼蚁一般……”

    田川堪兵卫已经是见识过了东海舰队那恢弘无比的巨舰,也见识到了那载炮可达五十余门的巨舰大炮。

    荷兰人的战船虽然也算是强劲,但是两相对比,却是相去甚远。

    作为荷兰舰队主舰的赫克托不过载炮三十余门,而格拉弗兰号,也不过只能载炮二十门。

    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战舰。

    曹鼎蛟的目光沉着,俯视着跪在地上的田川堪兵卫。

    田川堪兵卫的汉话极为熟练,若是他不事先禀明自己的名字,曹鼎蛟甚至都要以为他就是本国国人。

    “很好。”

    曹鼎蛟赞许了一句,而后目光便向着旁侧看去。

    随军的参谋武官们正用炭笔飞速的记载着田川堪兵卫禀报的消息。

    为首的参谋主官看到曹鼎蛟的木管投来,微微垂首,汇报道。

    “澎湖伯稍后半刻,我等即可在沙盘舆图之上将一应情况绘制清楚。”

    如今的参谋部已经越发的完善和专业。

    从镇到营都配备有一定的参谋武官协助军务。

    参谋部的职责从战局推演到制定计划,再到绘制舆图,制作沙盘,汇总消息等等。

    此前设立的军校,如今也有了正式的名字。

    名为,大宸帝国皇家军官学校,正式在南京城内落定。

    共分陆军学院,海军学院两大学院,下设各个不同的专业。

    培训包括陆军、海军军官,以及侦察、参谋等专项技能的军官。

    侦察之类的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转入锦衣卫中。

    而参谋之类的专业,则是直接进入参谋部中任参谋武官。

    “命令各部,按照原定计划,设置防线,整军备敌!”

    曹鼎蛟微微颔首,在得到参谋司的回应之后,当即下达了军令。

    随着军令传达,率先登上了鹿耳门的一众大宸帝国军兵们皆是迅速行动,在号鼓和旌旗的指引之下快速的开赴到既定的位置。

    这一次登陆鹿耳门的部队,共计有战兵五千,为东海舰队陆战第一师第一营所部。

    五千人之中,有近四千人都是从原先的平南镇之中调遣而来的军兵,剩余的千人则是原先从属于郑芝龙的部队。

    原先的平南镇,已经改易镇名,改为了南京镇,又分左、中、右三镇,募集新兵,共合练兵马十八万。

    随着陈望终于登临帝位,国内轰轰烈烈的改革正在推行之中。

    随着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撒下,大宸两京十三省已经全面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兵活动,

    预计在五月之时,共募三十镇合计兵马一百二十二万之众,彻底完成军队改革。

    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收复台湾并非只是对外扩张的终点。

    隆隆的战鼓声在鹿耳门的上空响彻。

    已经抵达阵线的各部营兵,此时正在战前受训。

    举着铁皮喇叭的宣讲官们,正在高声的向着一众军兵宣布天子亲签的檄文。

    而在鹿耳门外的汪洋大海之间,在大宸帝国东海舰队的各舰各船之中,一众宣讲官们也同样高声的传达着新皇的号令!

    《谕收复台湾檄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春秋大九世之仇,礼记重继绝之义。

    台湾者,自古冠带之区,衣帛之所,乃我先民筚路蓝缕所辟之土。

    红夷狡黠,乘中原多故,窃据宝岛四十载,虐我黎庶,渎我神明。

    昔者元祖置巡检司于澎湖,明祖设防御使于台海,典章具在,版籍可稽,皆明证此土为我中国之旧疆。

    今者丑虏负隅,凭险自固。

    火器虽利,岂可敌王师之锐?

    船坚虽悍,安能挡恢复之志?

    朕承景命,抚临万方。

    惟念岛上遗民犹陷水火。

    老者不得终养,少者不得婚嫁,父子相失,夫妻离散,每思及此,痛彻心扉。

    特命东海提督黄斐统率舟师,期会闽粤,直捣赤嵌。

    尔等将士皆百战锐卒,当念岛上百姓延颈久待,如渴思饮。

    破敌之日,勿伤归顺之民,勿毁先圣祠宇。

    宝岛重光,在此一举。

    咨尔将士,共勠同心,雪四十年之耻,复三万顷之疆。

    功成之日,论赏不吝,铭功太常。

    咨尔多方,其体朕意。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万岁!!!”

    雷鸣般的欢呼在海天之间激荡,经久不息,仿佛永无止境的潮涌。

    与大宸帝国军队高昂的士气形成鲜明对比,热兰遮城内的荷兰守军正被前所未有的恐慌笼罩。

    此时位居于热兰遮城中的一众荷兰人,却是惶恐不已。

    热兰遮城城堡议事厅之中。

    一众军官环坐于圆桌的周遭。

    作为台湾总督的揆一双手撑着桌面。

    他那张惯常保养得宜的面孔此刻失去了血色。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被强行压抑的震颤。

    “先生们,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可怕的事实——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并非海盗,也非小股骚扰部队。”

    “我们勇敢的士兵们已经确认,敌人,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

    “这绝不是那些中国海盗散漫的船队,这是一支真正的海军,纪律严明得像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他们的规模,他们的武备精锐,他们的舰队强大无比!”

    “他们不是郑氏的船队,他们是来自于北方,来自于那个古老的东方帝国……”

    揆一的言语在厅内激起一阵不安的骚动。

    “总督阁下,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很可能是一个全新且未知的军事力量。关于北方的传闻……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的舰队……”

    海防指挥官范德萨少校接口道,他的声音干涩。

    “我们的水兵,看到了他们旗舰,观察到大量装备侧舷火炮的大型战舰……”

    “我必须坦言,这个情况令人深感忧虑。”

    他停顿片刻,环视在场众人,继续以沉重的语气说道。

    “根据瞭望哨的报告,敌方舰队是我们在远东海域前所未见的。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东方海军实力的认知。“

    另一位军官忍不住插话:“上帝啊,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难道说,那个古老的帝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建立起了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

    东方很大,强大而又富饶。

    但是他们的重心,一直都不在海洋,而是在陆地。

    他们在北境一直受到鞑靼人的威胁。

    他们无暇顾及他们周围广袤的海域。

    因此,郑芝龙,这位横行远东海洋的海盗,居然成为了那个古老帝国的海军统帅。

    他们和郑芝龙打过很多交道,他们清楚郑芝龙的底细。

    郑氏的水师虽然强悍,但是他们的战船,并没有太多的火炮,更多的是依靠数量的优势。

    但是眼下,一切都改变了。

    范德萨稍作停顿,环视在场众人,继续以凝重的语气说道。

    “根据瞭望哨的报告,这支舰队的纪律性和规模,都是我们在远东海域从未见过的景象,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东方海军实力的认知。“

    揆一总督缓缓直起身子,面色凝重。

    “先生们,现在不是表达惊讶的时候,我们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范德萨少校,请你继续说明敌舰的具体情况。“

    “是,总督阁下。”

    范德萨微微颔首,他压下了自己颤抖的手,正声道。

    “据观察,敌方战舰的侧舷炮窗数量惊人,主力战船目测每艘至少配备四十门以上的重型火炮。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的舰队保持着完美的战斗队形,这种纪律性即使在欧洲海军中也属罕见。“

    “我不得不指出,如果这些观察属实,那么我们在台湾海峡的海上优势将不复存在。”

    “考虑到敌军的规模,我们的舰队和他们的舰队相比,简直就像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

    范德萨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站直了身躯,诚恳道。

    “总督阁下,我必须强烈建议采取守势。”

    “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击,无疑于拿着我们士兵的生命取冒险。”

    “我们应当依托热兰遮城的坚固防御工事,等待巴达维亚的援军。”

    范德萨停顿了一下。

    “我们至今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支登陆的部队是带着怎么样的使命。”

    “或许,我们可以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将一切打探清楚。”

    随着中国情势动荡,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关注事态发展是否会影响公司的贸易乃至在台湾的地位。

    但是他们的消息,始终是慢了一拍。

    他们此时,甚至不知道中国此时已经完成了改朝换代。

    揆一的神色凝重,他试图维持着镇定。

    但是他难以做到,他不知道北方发生了什么。

    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登陆了台湾。

    他不知道,为什么东方帝国的皇帝,会对于这座他们从来都不看重的岛屿产生想法。

    或许……

    郑芝龙此前驱逐濠镜的葡萄牙人,并非是因为葡萄牙真的触怒了东方帝国的权贵。

    那仅仅只是一个借口……

    揆一环视着一众默然无语的下属,心中只感觉一阵无力。

    无论是登陆的部队,还是正在城外海洋之上那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他们无疑都是难以抵挡的。

    “范德萨少校的分析很正确。”

    “传我的命令,所有部队立即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放弃外围据点,集中兵力守备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

    “派人火速前往巴达维亚告知台湾的情况,请求援兵。”

    “同时……”

    揆一的声音低沉,带着极度的无奈。

    “派遣使者,前往鹿耳门……”

    “现在……”

    揆一颓废的坐在了座椅之上,他的面色苍白,满是绝望,喃喃低语道。

    “只有上帝能够保佑我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