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盈,韩信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意,但随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撇了撇嘴,带着几分孩子气的嫌弃:“就是吕雉那个老女人也在,想起来就有点碍眼……不过没关系!”
韩信忽然狡黠一笑,压低声音道:“论年纪,她可比我还大些,我熬也能熬死她!到时候,看谁还敢在盈儿面前给我脸色看!”
月氏王被丈夫这番“雄心壮志”逗得忍俊不禁,轻轻捶了他一下:“没个正经!”
数日后,北疆军中传出噩耗——大将军韩信因旧伤复发,暴毙于营中!
消息传来,三军恸哭,北疆为之震动。匈奴残部闻之,亦松了一口气。
而实际上,就在“暴毙”的当夜,韩信已带着妻儿和少数绝对忠诚的亲卫,换上了商旅的服饰,悄然南下,直奔武陵郡那处世人难寻的桃花源。
——
长安未央宫中,刘恒接到了韩信“暴毙”的军报。他拿着那份奏报,沉默良久,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有一丝淡淡的、如释重负的复杂情绪。
他何尝不知韩信是假死脱身?但他更明白,一个活着的、威望无两的兵仙韩信,对于任何一个皇帝而言,都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难以掌控的变量。
如今韩信选择“消失”,无论是对他刘恒,还是对大汉的稳定,都是最好的结果。
“传朕旨意,追封大将军韩信为淮阴王,以王礼厚葬……衣冠冢。荫其子孙,世袭罔替。”
刘恒缓缓下令,给予了这位传奇名将最后的尊荣,也彻底将“活韩信”的威胁,埋进了历史的尘埃。
处理完韩信之事,刘恒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上。
他大规模采集木炭,由官府组织车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受寒潮影响最严重的郡县,平价或免费分发给贫苦百姓。
同时,兄长刘盈送来的“恒温地穴”之法,也被地方官吏大力推行。
虽然过程艰辛,耗费巨大,但得益于刘盈时期积累下的殷实国库,刘恒有足够的底气去施行这些仁政。
无数百姓因为官府的木炭和那看似简陋却实用的地穴,得以在酷寒中存活下来。
民间对这位新皇的称颂之声日渐高涨,都说刘恒仁德,爱民如子,丝毫不亚于其兄先帝。
朝堂之上,那些曾经因刘恒修改史书而心怀不满的臣子,在目睹了他处理刘长叛乱时的果决、应对天灾时的担当以及推行仁政的成效后,也渐渐从心底开始接受并认同这位新君。
刘恒的统治基础,在内外交织的考验中,反而变得更加稳固。
——
武陵深山,桃花源内。
韩信一家的到来,无疑给这片世外之地增添了新的活力,尤其是给刘盈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师父!”
刘盈看到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韩信,激动地迎了上去。
韩信看着爱徒,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笑道:“好小子!放着皇帝不做,跑到这山沟里来当隐士!有魄力,像我的徒弟!”
自此,桃花源里便时常能看到一对师徒策马奔驰的身影,或是于林间追逐猎物,或是在清澈的溪流边垂钓。
更多的时候,两人会寻一处安静的亭子,摆开棋盘。
不过,这棋盘上的厮杀,往往不太“和谐”。
“将军!”
刘盈得意地挪动棋子。
韩信盯着棋盘,眉头紧锁,捻着胡须半晌,突然伸手一把将棋盘搅乱,耍赖道:“这局不算!重来重来!咱们换个玩法,下五子棋!那个简单!”
刘盈看着自家师父这毫无“兵仙”风范的耍赖行径,无奈地扶额:“师父,您可是兵仙啊……下个象棋至于么……”
一旁的月氏王端着茶水果品过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着数落韩信:“你看看你,多大年纪了,还跟个孩子似的耍赖!也就盈儿惯着你!”
韩信浑不在意,得意道:“那是我徒弟!不惯着我惯着谁?”
众人闻言,皆是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安定下来后,韩信觉得终日游玩也有些无聊,便动了心思。
“盈儿,为师这一身本事,总不能带进棺材里。我打算静下心来,好好编纂一部兵书,将我这毕生所学,行军布阵、奇正相合之道,都详细记录下来。就留给这桃源的后代子孙,也算是个念想。”
刘盈自然大力支持。
韩信想着日后或许会有桃源子弟,手持他编纂的兵书,出山平定乱世,再造乾坤,那感觉就像是自己的传承从未断绝,不由得嘴角上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下一刻在五子棋盘上再次被徒弟“杀”得片甲不留,然后再次气呼呼地要求“三局两胜”……
韩信的到来,在桃源的穿越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于这些来自后世的人来说,“韩信”这个名字简直如雷贯耳,是军事史上无法逾越的丰碑之一。
许多对历史军事感兴趣的穿越者,都找机会前来拜见,态度恭敬,提问不断。
从背水一战的细节到垓下十面埋伏的布置,问题一个比一个专业,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起初韩信还有些不适应,被问得多了,他也不免有些飘飘然,捻着胡须对刘盈感叹:“啧啧,盈儿,为师还真没想到,在后世那些娃娃眼里,我韩信竟然有如此地位?看来这兵仙之名,倒也不是白叫的,哈哈哈!”
与对韩信的崇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穿越者们对吕后的一种……敬畏。
大多数知晓历史的穿越者,对这位以手段酷烈著称的汉初太后,都心存忌惮,保持着礼貌而疏远的距离。
然而,总有那么几个“萌新”穿越者,或是历史知识不过关,或是性格大大咧咧,不明就里。
他们见吕后平日里在学堂教女红,待人接物虽然严肃但也不算难相处,偶尔还会给周围邻居送些自己做的糕饼,便觉得这位“吕大娘”是个面冷心热的好人。
于是,时不时就有不知情的穿越者,揣着点自己种的蔬菜或做的小玩意儿,跑到吕后居住的小院“蹭饭”或“唠嗑”,一口一个“吕大娘您手艺真好”、“吕大娘您懂得真多”,叫得吕后那张常年威严的脸上,偶尔也会露出一丝极其罕见的、近乎于“慈祥”的无奈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