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陛下就是躺赢狗 > 第435章 新宫登陆

第435章 新宫登陆

    就在邵之祁和藤原师辅围绕着对马岛展开海上激战的同时,胡文庆和纪子乘坐着热气球飞离了陆地,在燃料快要耗尽前,终于看到了赶来接应自己的船只。

    任何国家或者势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前沿科技都会优先使用于军事,其次再考虑民用。

    但也不乏民间有一些能人异士或者另类鬼才,在阴差阳错下弄出自以为普通寻常、其实却惊为天人的东西。

    比如某种没啥用的涂料,在发现可以应用到隐身战机上后,被国家直接收编、连夜打包进体制。

    高丽人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底层百姓就更别说了。

    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高丽地区混不下去的渔民和商人们,为了摆脱贫困,也做出过尝试和努力。而且,对他们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比如研究怎么逃税漏税以及走私倒卖货物。

    在如今这个船只技术还不太发达的时代,扶桑和高丽之间最便捷和安全的航线,就是以对马岛为中转站,往来于高丽的良州、康州和扶桑西海道治下的伊岐、肥前两县。

    最著名的航线便是福山港——对马岛——平户港。

    这条航线水域航行条件良好,航行距离最短、航行时间最快,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商贸线,也是扶桑与高丽之间唯一能够稳定交流的窗口。

    可这也意味着,高丽和扶桑的官府或者贵人们只要在这里设立关卡,收多少的税你也得交,不交就无法进行商业行为。

    这也是九州岛的长崎藩和萨摩藩为什么航海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热衷于推动明治维新的原因。在近现代以前,这里是扶桑全国的主要对外窗口。

    回到正题——

    你是一名小有家资的高丽或者扶桑商人,辛辛苦苦顶着狂风暴雨、烈阳灼晒劈波斩浪,忍着口干舌燥、狭小闷热往来奔波,并且还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浪卷进鱼肚子里,冒着生命危险跑上一趟,好不容易赚了100两银子。

    结果在扶桑的港口被收了30两的税。

    回到高丽的福山港,还有30两的税等着你缴费。

    当然了,这些只是明面上的。你的船只需要养护,你的船员得发工资,两地官员的红包得包,谈生意还要吃喝宴请,万一再遇上个海寇浪人什么的……

    emm……

    于是,扶桑的海盗和商人们灵机一动,为什么非要走这条路呢?大唐在西边,那我们直接扬帆出海往西走不就行了?

    由于从九州岛前往江南地区的东海有点宽广,所以等他们探险成功、开辟出新的航线,已经是元明时期的事儿了。

    但高丽不同,他们距离扶桑的九州岛、本州岛很近,即使不走对马岛,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到达。

    扶桑就在西南方向,那我稍微偏离一点点,不就能绕过边境检查站和高速收费口,省去大部分税务了嘛~

    前来迎接胡文庆的高丽船只,全部都是战船。

    不要惊讶,高丽自从上次被应开疆打的鼻青脸肿之后,就已经认认真真的学习大郑官话了,军队也被裁撤了大部分。但仍旧保留了一些水师战船,用来打击海盗。

    如果实在没有的话,也可以自己COS一下海盗,既能打劫过往船只搞点创收,还能保留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被优化,甚至还能接点私活,比如这次受大郑礼部…啊不不不,受一位手眼通天的民间商人安排,来接胡文庆这位贵客。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谁还没点生活小妙招呢?

    接到胡文庆和纪子后,这三艘高丽战船立刻就返航了,只不过才走了一天半,就很不幸的遇上了密密麻麻的水师战船。

    完犊纸啦……

    这三艘船的指挥官——高丽水师正将(水师军官职位)崔全知在看到前方几乎将整个海平面都填满的水师战船后,魂都差点吓飞了!!

    他立刻指挥手下向东边划,尽量避开对方,可对方的十几艘艋艟小舟速度飞快,转眼间就追上了他们,将这三艘战船重重包围。

    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因为这支庞大的舰队不是扶桑水师,而是奉命在对马岛东、南海域寻找藤原师铺所部的登州太守代举蔚,以及他手下的一万水师。

    听说船上的是礼部员外郎后,代太守连忙亲自下船,把胡文庆请到了自己的旗舰上,好酒好菜的招待起来,为他接风洗尘、摆宴压惊。

    因为按照级别来算,胡文庆比代举蔚的地位高的多,就算是他的上司琅琊知府来了,也得笑脸相迎、巴结奉承。

    大郑的礼部可不是简单的外交部和宣传部,你切记,它是开国的礼部!里面到处都是手眼通天、身怀绝技甚至是军功、背景深厚、关系网错综复杂的神秘人物。

    而作为仅次于礼部尚书和两位侍郎的员外郎,跟胡文庆搞好关系,对代举蔚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本来只是个边缘小人物,甚至还有点市侩的崔全知,也被邀请到旗舰上参加酒局。喝着喝着他才明白过来——自己的上司三缄其口、只说让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安全接送回去的贵客,是个国服辅助,擅长玩鬼谷子。

    本来呢,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就该由代举蔚再加派几艘战船,护送胡文庆和纪子还有高丽水师回到福山港,功成身退,远离杀机四伏的战场才对。

    但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又何尝不是呢?

    酒桌上,这三个不同籍贯、不同地位、不同圈子的男人在偶然的机会下相遇,吹着牛逼聊着天,碰着杯子点着烟,聊着聊着,画风就跑偏了。

    代举蔚表示:自己被派到茫茫大海上搜寻了四五天,愣是连藤原师辅的影子都没摸到。除了杀了几个倒霉的海盗打发时间之外,剩下的日子都是枯燥且漫无目的的在海上乱漂,只能眼睁睁的着别人立大功,唉!

    呃……当然了,我不是抱怨大都督厚此薄彼、工作任务分配不公啊!(紧急避险)

    胡文庆也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一生之敌阎改之,这趟扶桑之行已经落幕,回去之后,怕是不会再有这么大的单子了,部门总经理的位置,啧~~(摇头叹息)

    到此为止了吗?唔……

    还真是有点不甘心呢……

    俩人交浅言深,在酒精的作用下倒完苦水之后,又一起看向崔全知,让他也说说自己的故事。今天不论身份,只谈情谊,毕竟能在茫茫大海上举杯对饮也是一种缘分不是?

    崔全知讪讪一笑,只好顺着眼前这两位他惹不起和更加惹不起的贵人的心意,说起了自己的烦恼。

    比起他们两位的建功立业和宏大理想,他的烦恼就有些鸡毛蒜皮了。

    他的上司让他当黑手套,打劫没有交保护费的过往商船、剿灭自己创业的海盗个体户、还要给上司上交所有劳动所得,才能让他继续当水师正将,端铁饭碗、吃官家粮。

    可是手底下的牛马需要他自己召集,如果东窗事发的话黑锅肯定也得他背,另外每天还要在刀头上舔血,随时都有可能被扶桑人切成刺身,愁啊……

    唉!!

    情到深处,三人齐齐叹息,又共同举杯,对着门外骂骂咧咧,也不知道在骂什么。

    突然,胡文庆像是想起了什么,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看了看代举蔚,又看了看崔全知。

    藤原师铺的水师在海上漂着找不到,那确实没办法,除了无能狂怒之外,也干不了什么。

    可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找他呢?干嘛不想办法让他来找我们?

    再联想到前段时间从礼部寄来的加密情报,说是漠北犁庭时,晋国公跟乌古在前线对线,结果阻卜汗国的漠北王庭突然出了点问题,然后就导致乌古首尾不能相顾,一子错,满盘皆输落……

    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胡文庆的脑海里冒了出来,他看向代举蔚,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有答案,你敢抄吗?

    代举蔚“啪”的一拍桌子,只要考试能过,什么答案我都敢抄!反正不抄也是吃鸭蛋。胡大人你就别藏着掖着跟我卖关子了,我都请你吃酒了,快快教我!

    胡文庆起身走到代举蔚的桌子旁跟他并排坐着,两个人脑袋凑一起,将彼此知道的信息汇总起来,对了下账:

    符问卿前两天和差不多一百多艘扶桑水师战船交上手了,扶桑此次总共准备了一百五十多艘战船,也就是说藤原师辅手上最多只有五十艘战船,然后集结了扶桑倾国之兵的四万多陆军还都驻守在对马岛……

    那也就是说,现在扶桑的水师基地——平户港基本没几条船防守?

    哎不不不,不对……

    为什么要跟扶桑人一样思维固化,把海上战争看成陆地上那样稳扎稳打、按照固定的路线一根钉子一根钉子的拔,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呢?

    胡文庆作为外交官,这些年除了负责文训和藤原实赖的书信翻译之外,还顺手在扶桑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间谍活动。

    所以他不仅人脉广泛,消息也很灵通。

    据他所知,这次扶桑全国各地的大名和封臣,为了抵御共同的敌人,大部分都在藤原家的领导下参与了抵御大郑的作战。他们把军队都交给了藤原师铺指挥,此刻就布置在对马岛。

    完全不用担心藤原师铺敢趁着这个时候玩借助外部势力剪除异己的那一套,这次可不像上次远征高丽那样无所吊谓,一旦战争失败,第一个要被大郑删除的就是他们藤原家。

    而这些军队的粮食、武器、物资,包括慰军妓在内的所有后勤补给,全部都集中在筑前家势力范围内的新宫县,也就是后世的福冈县。

    受限于交通技术、地理因素和常规思维,包括扶桑贵族和大郑朝廷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

    进军路线应该是先占领对马岛,再以此为跳板攻占肥前家的平户港,最后再对扶桑本土各处发动攻击。

    也就是说,新宫县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大后方。

    可胡文庆明明记得,新宫县最有名的特产是鳕鱼、河豚和螃蟹,这意味着新宫县是靠近海边的,或者最起码船只可以到达。

    只是……怎么才能到达呢?具体路线咋走?

    自己逃跑的匆忙,也没带个地图什么的,以前光顾着留意扶桑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军事部署了,没注意地理位置。果然只有在你用到的时候,知识才会变得重要啊……

    就在胡文庆和代举蔚为这个大胆的计划陷入僵局而一筹莫展,最终不得不准备放弃冒险,乖乖回去各安其命、各司其职时,旁边一直默默竖着耳朵倾听的崔全知小心翼翼的举起了手。

    那个……

    你们说的这个地方,我知道。

    建隆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新宫县西北海岸边的沙滩上,海水拍打着沙砾,发出“哗哗”的声响,鸟儿在枝头“啾啾”的鸣叫,这些声音非但没有吵闹的感觉,反而将周围的一切衬托的更加静谧。

    黑色的天幕渐渐退隐,天空中慢慢泛出一丝灰蒙蒙的微光。到处都是木制结构、茅草覆顶的小渔村里,人们大都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只有寥寥一两个身影起床泼倒尿盆、打扫篱笆小院、或者整理渔网。

    “吱呀——”

    一名佝偻着身子的扶桑老妇人拄着拐杖,费劲的扒开自家的木柴门,而后低下身子,将地上的两件老旧衣物和一看就年份久远的打衣棒拾了起来,迈着艰难的步伐,缓缓下了木台阶。

    突然,她像是察觉到了什么,抬起骨瘦如柴的胳膊,拨了拨被清冷的晨风吹乱的头发,抬起脸向着前方的沙滩望去——

    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些黑点。

    慢慢的,那些黑点渐渐变大,到最后变成了密密麻麻的船只。

    依稀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被劲风吹成了曲面,天空中还有无数白色的天灯漂浮着,最前方的几十艘艋艟小舟里,站满了手持大长方形覆铁盾牌和长剑的士兵,正在极速朝着岸边驶来。

    大军压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