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爷爷战友赵蒙生,你要强拆我家? > 第180章李鬼

第180章李鬼

    清河县殡仪馆 · 休息室外走廊

    安抚完情绪激动的家属,梁瑜从告别厅侧门缓步走出。

    长时间的耐心沟通让他嗓音略显沙哑,他接过李云适时递上的保温杯,饮了一口温热的茶水。

    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宣传部长孙梅见状,立即调整表情,快步迎上前。

    相较于之前在殡仪馆大门外的仓皇失措,此刻的她显然已重新整理好状态。

    “梁书记。”孙梅站在离梁瑜两步远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汇报道:

    “外围的媒体已经清理完毕,按照您的指示,无证人员全部劝离。

    现场秩序已经恢复,警戒线外延了五十米,保证不会再有噪音传进来。”

    梁瑜将茶杯递还给李云,微微颔首,脚下步子未停,向着停车的方向走去: “没出乱子吧?”

    “一切顺利,都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劝离,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孙梅紧跟半步,略作迟疑后,还是低声补充汇报:“不过,省日报社和绿藤晚报的记者目前都在县委接待室等候。

    他们提出,希望就县委在此次突发事件中的应对举措做一个专题访问,并表示可以在明日头版刊发。

    梁书记,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若能进行正面宣传,对扭转县里当前形象、稳定舆论局面会有很大帮助……”

    孙梅满眼希冀地看着梁瑜, 在她看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坏事变好事,不仅能冲淡矿难的负面影响。

    还能帮这位新书记立威扬名,这也是宣传口的政绩。

    梁瑜侧头看了一眼孙梅,平静地反问了一句:“事故调查报告出来了吗?”

    孙梅一愣,下意识道:“啊?还没……。”

    “定性没下来,责任没厘清,伤亡名单还没最终公示。

    这时候做专访,说什么?说我们救援有力?还是说我们善后做得好?”

    孙梅浑身一个激灵,刚刚干透的后背瞬间又沁出一层冷汗。

    她只顾着考虑舆论引导,却险些犯下政治上的冒进错误。

    “告诉省报的同志,感谢他们的关心。” 梁瑜继续往前走,语气不容置疑: “目前的阶段,我们的原则是,只依法依规的发布事实。

    不安排专访,更不去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宣传。

    等什么时候案件查清了,责任人依法处置了。

    善后赔偿全部到位了,再考虑宣传报道的事宜”

    “是!书记高见,我这就去安排。”孙梅郑重的点了点头,连忙退下去处理。

    看着孙志强走远,一直跟在另一侧的李云适时地拉开了车门。

    梁瑜站在车边,没有急着上去,而是用目光扫过远处空荡荡的街道,像是随口问了一句家常: “刚才那辆车,还在吗?”

    李云抵着车门,摇了摇头,声音压得很低: “书记,我刚才特意让交警队的同志留意了一下那辆挂着京A牌照的采访车。

    奇怪的是……在孙部长下令清场核查证件的第一时间,那辆车连停都没停,直接掉头走了。”

    “走了?” 梁瑜都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是的,离开得非常果断。”李云肯定地补充道,“根据交警支队调取的沿途监控显示,那辆车驶离殡仪馆区域后。

    并未前往县委、事故矿场或在县城任何地点停留,而是直接驶上了通往省城方向的高速公路。”

    “走了……走了也好”梁瑜得知采访车直接离开,便没再多问什么。

    而是坐进车里,靠在椅背上,闭上了有些酸涩的眼睛假寐起来。

    李云见状,轻轻的关上车门,迅速坐进副驾驶位,示意司机返回县委大院。

    车辆平稳行驶在夜色中,梁瑜安静地靠在后座,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他的思绪萦绕在那辆神秘的采访车上,若是正规央媒前来报道重大事件。

    绝不会与地方小报一样混迹于殡仪馆外围,而是会通过正式渠道接洽县委宣传部。

    即便进行暗访,也会选择更隐蔽的方式深入周边,而非如此招摇地出现又迅速撤离。

    既不亮明身份,也不纠缠,直接撤离,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新闻素材来的。

    或者说,他们已经拿到了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

    黑色的奥迪车很快便驶入了县委大院。

    梁瑜下了车,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在挥退了李云后,便独自一人站在窗前。

    拿出了自己的私人手机,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嘟——嘟——”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喂,梁大书记。”听筒里传来孟钰的声音,背景音里隐约还能听到键盘敲击的嘈杂声,“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梁瑜紧绷了一天一夜的神经终于松弛了几分,嘴角也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柔和:

    “小钰,还在台里加班?有正事要请你帮忙核实一下。”

    电话那头的孟钰听出梁瑜语气的严肃,立刻收起了玩笑心思。

    背景里原本嘈杂的键盘敲击声随之变小,显然是她拿着电话走到了安静的角落:

    “出什么事了?我看台里收到的通稿,你们那边矿难闹得挺大,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现场的紧急处置解决的差不多了,现在已经进入善后和调查阶段。”梁瑜言简意赅,随即切入正题:

    “小钰,你在总台新闻中心,消息比较灵通,你帮我查一下。

    新闻评论部或者社教中心,最近这两天有没有派遣采访组前往绿藤市,特别是清河县?”

    电话那头的孟钰迅速答道:“好,你等我一会,我正好在办公室,本周的采访任务派单就在手边。”

    电话并未挂断,那头传来一阵快速翻阅文件纸张的窸窣声。

    大约几分钟后,孟钰的声音重新清晰起来: “梁瑜,我查过了, 新闻中心这周的重点选题都在西北那边。

    社会与法频道确实有两个组出差,但去的是西北那边。”

    梁瑜的眼睛微微眯起:“确定吗?有没有可能是《焦点访谈》或者《新闻调查》这种栏目的突发组?”

    “这个可能性极低。”孟钰回答得相当肯定,“这类涉及重大安全事故的跨省采访,即便是暗访性质。

    也必须有初步备案和协调记录,我这里不可能完全查不到痕迹。”

    说到这,孟钰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声音压低了几分:“怎么?你碰到李鬼了?”

    “是不是李鬼还不好说。”梁瑜看着窗外阴沉的天色,眼神变得幽深,“刚才在县里,有一辆挂着京A牌照的采访车。

    面对我们的清场,既不亮证件,也不交涉,直接掉头走了,走得非常干脆。”

    “看到管控就立刻离开?如果是常规暗访,不会这么轻易放弃。

    要么是冒牌货,要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

    孟钰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谨慎:

    “一种是内参调研组的车,一种是上级部门临时借调总台资源执行特殊任务。

    这两种情况,行程不会出现在我们常规的派单系统里,我这边是查不到记录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