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 第169章凤主归心

第169章凤主归心

    晨光破晓,驱散了栖梧宫最后一缕夜的沉寂。

    毛草灵,或者说,此刻心意已决、身心皆属于乞儿国的凤主灵儿,端坐于妆台前。铜镜中映出的容颜,褪去了十年前初来时的惊惶与青涩,也洗去了昨夜抉择前的挣扎与疲惫,只剩下一种风雨过后的沉静与坚定。眉如远山,目似秋水,唇边噙着一抹极淡却真实的弧度。

    云袖手持玉梳,为她细细梳理着长发,动作轻柔而恭敬。殿内侍立的宫人们,虽依旧屏息静气,但眉宇间都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轻快。凤主留下,不仅是皇帝之幸,亦是乞儿国之幸,更是他们这些近身侍奉之人的定心丸。

    “梳个朝云近香髻吧。”灵儿轻声吩咐。这是乞儿国宫中较为庄重又不失风韵的发式,象征着身份,也暗合她此刻尘埃落定、云开月明的心境。

    “是,凤主。”云袖手下愈发仔细,将乌黑如缎的长发层层绾起,饰以金凤衔珠步摇,垂下细碎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摇曳。

    更衣时,灵儿选了一身正红色的蹙金绣凤广袖宫装,衣袂上用金线密织出翱翔九天的凤凰图案,在晨光下流光溢彩,华贵不可方物。这颜色,是她作为乞儿国凤主的象征,亦是今日她将要明确传递给朝野上下的信号。

    装扮停当,她起身,目光扫过殿内。那份来自大唐、曾让她心潮起伏的澄心堂纸国书,已被妥帖收存,如同封存一段过往。而属于乞儿国的、厚重朴拙的桑皮纸国书,则端正地放置在案几显眼处。

    “传早膳吧。”她的声音清朗平稳,“今日事多,需得有些气力。”

    早膳简单却精致,灵儿用得比往日多了些。放下银箸,她用清茶漱了口,便起身道:“去两仪殿。”

    她知道,皇帝此刻定然已在两仪殿等候。昨夜她虽未与他深谈,但彼此心意,早已在目光交汇间了然。有些话,无需多说,行动便是最好的证明。

    果然,当她仪态万方地踏入两仪殿时,皇帝正负手立于殿中,似在欣赏壁上悬挂的舆图。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

    四目相对。

    他今日亦穿着一身玄色常服,但腰束玉带,发束金冠,比昨夜月下独坐时,多了几分帝王的英挺与精神。他的目光落在灵儿那一身正红宫装和精心梳就的发髻上,深邃的眼眸中,瞬间迸发出难以抑制的亮光,那亮光中,有失而复得的狂喜,有深沉如海的爱恋,更有一种无需言说的、彻底的心安与共鸣。

    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大步走上前,伸出手,不是帝王的姿态,而是丈夫的温柔,紧紧握住了她的手。他的掌心温暖而有力,带着微微的湿意,显露出他内心并非全然的平静。

    “灵儿……”他低唤,千言万语,尽在这一声之中。

    灵儿仰头看着他,唇边笑意加深,反手回握住他,力道坚定:“陛下,臣妾来了。”

    简单的六个字,却如同最郑重的承诺,响彻在空旷而庄严的大殿中。

    皇帝眼中激动之色更浓,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重重点头:“好!来了就好!”他牵着她的手,引她走向御座之旁那个专属的位置,“今日朝会,你我一同受百官朝贺。”

    辰时正,钟鼓齐鸣,百官依序入殿。

    当看到御阶之上,并肩而坐的皇帝与凤主,尤其是凤主那一身象征正宫与决心的正红凤袍时,许多老成持重的大臣眼中都露出了欣慰之色。而一些原本因凤主去留问题而心怀忐忑或别有心思的官员,则神色各异,或低头掩饰,或强作镇定。

    鸿胪寺卿王珩率先出列,朗声禀报:“启奏陛下、凤主,大唐使者郑元礼已于今晨收到凤主正式回复。臣已依照陛下与凤主意旨,表明我乞儿国态度,并安排使者团即日离境,返回大唐复命。”

    “嗯。”皇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下方群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凤主心系我乞儿国江山社稷,感念我国臣民厚爱,已决意留下,与朕共同治理国家。此乃我国之大幸!自今日起,凡我乞儿国臣民,当同心同德,辅佐朕与凤主,共筑盛世华章!若有再议凤主去留,或借此生事者,视同动摇国本,严惩不贷!”

    “陛下圣明!凤主千岁!”以崔琰、张蕴等为首的重臣立刻跪伏在地,声音洪亮,带着发自内心的拥护。其余百官见状,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此刻皆齐刷刷跪倒,山呼千岁。

    声浪如潮,回荡在巍峨的殿宇之中。

    灵儿端坐其上,感受着这代表着乞儿国最高权力和认可的声浪,心中一片平静与安然。她知道,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留下,意味着她将更深地融入这片土地,承担起更重的责任。

    朝会之后,皇帝与灵儿移驾偏殿,召见了崔琰、张蕴等几位核心重臣,商议“五彩绫镜”计划的后续推进,以及如何借凤主留下的民心士气,进一步推动国内的各项改革。

    灵儿很快便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务之中。她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对各项政策的利弊分析得鞭辟入里,让几位原本或许对她能力尚有疑虑的老臣,也不禁暗自点头。皇帝在一旁听着,眼中欣赏与爱意交织,偶尔补充几句,君臣之间,帝后之间,配合得愈发默契。

    处理完紧要政务,已近午时。皇帝特意吩咐御膳房将午膳设在了御花园的临水轩。

    时值初夏,园中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池水碧波荡漾,偶有锦鲤跃出水面,漾开圈圈涟漪。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与水汽的清新。

    摒退了左右,只剩下帝后二人对坐。

    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菜肴,都是灵儿平日喜爱的口味。皇帝亲自执壶,为灵儿斟了一杯温热的百花酿。

    “灵儿,尝尝这酒,是去年你指点酿坊改良方子后新出的,味道清甜,不易醉人。”他将酒杯递到她面前,语气是难得的轻松与温柔。

    灵儿接过,浅尝一口,果然甘醇清冽,带着百花的芬芳。“很好喝。”她微微一笑,放下酒杯,看向皇帝,“陛下,臣妾有一事,想与陛下商议。”

    “你说。”皇帝也放下酒杯,专注地看着她。

    “经此一事,臣妾深感,治国之道,在于民心,亦在于律法制度。”灵儿神色认真起来,“我乞儿国如今虽日渐繁荣,但律法体系仍沿用前朝旧制,多有不合时宜之处。尤其是关于商贸、土地、刑狱等方面,若不加以修订完善,恐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亦难以杜绝如之前叛乱那般,有人钻律法空子,行不轨之事。”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激赏之色:“朕亦有此意!只是律法修订,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得慎之又慎。灵儿你有何想法?”

    “臣妾以为,可成立一个专门的律法修订馆,由精通律法、熟知民情、且刚正不阿的官员牵头,汇集各方贤才,参考大唐及其他周边国家的律法精华,结合我乞儿国实际情况,逐条审议,拟定新律草案,再交由朝会讨论,最终颁行天下。”灵儿将自己的构想娓娓道来,“此事耗时颇长,或许需要数年之功,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好!此事便由你全权主导!”皇帝毫不犹豫地应允,“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支持,你尽管开口。朕与你,一同为我乞儿国,奠定万世之基业!”

    他举起酒杯,目光灼灼地看着灵儿。

    灵儿也举起杯,与他轻轻一碰。

    酒杯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他们此刻坚定共鸣的心声。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轩外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仿佛也在为这对帝后的同心同德,奏响和谐的乐章。

    过去的十年,她从一个异世孤魂,成长为与他并肩的凤主。未来的无数个十年,她将继续在这里,在这片她倾注了心血与情感的土地上,书写属于毛草灵,更属于乞儿国凤主的传奇。

    归心之处,即是吾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