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法兰西之父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悲喜并不相通

第二百六十四章 悲喜并不相通

    将军多了,军队也会出现派系,尤其是法国人撤走了之后,叙利亚军队内部也开始了分化。

    本来就分成了阿拉维、德鲁兹和逊尼派,虽然可以做到面对敌人的时候一致对外,可在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一碗水端平?

    海法算是黎巴嫩叙利亚军队面对的第一个大城镇,战果将会决定本次战争对叙利亚的走向,阿迪布·什沙克利将军心中喜忧参半,希望一切顺利。

    此时各个方向的阿拉伯国家军队,面对的抵抗都不算大,虽然大多数阿拉伯军人的战斗技能,也不比民兵强多少,但刚进入战场还是让以色列民兵感受到了,不同于巴勒斯坦民兵的压迫感。

    尤其是东线的约旦阿拉伯军团和伊拉克联军,如果说叙利亚方向涉及到了以色列的未来发展,那么约旦方向则是决定以色列的生命。

    人口不多的以色列,最致命的方向就是东部边界,边界太长以色列则根本没有多少可以用来防守的士兵,所以面对约旦和伊拉克联军的时候,人力短缺一直是以色列面对的问题。

    至于人力最为雄厚的埃及,就更不用多说。

    本来以色列面临进攻的第一反应,就是集中力量解决人口最多的埃及,然后赶走战略上最为保守的约旦和伊拉克,最后和叙利亚分出高低。

    可是没想到,什么都没留下,就给叙利亚留下一堆军人的法国,打乱了以色列正常的战略部署,叙利亚竟然是出兵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阿拉伯国家。

    叙利亚军队兵分两路,开始对巴勒斯坦北部的犹太定居点进行攻击,这让各个方向都在面临攻击,根本无法得到援军的以色列民兵大难临头,

    清除定居点的抵抗之后,叙利亚部队追击撤退的敌军,占领公路旁的犹太民兵阵地并扫清残敌的任务留给了后面的这些徒步步兵。

    复国是世界各地散居犹太人的梦想,很多犹太人确实可以做到为了这个梦想去死,一触即溃是不存在的,民兵们放弃撤离的计划,留下来狙击叙利亚军队的进攻,把生的希望留给老弱妇孺。

    面对冲上来的叙利亚士兵,战壕里的犹太民兵飞身扑了过去,巨大的手掌一把抓住了那只握着手榴弹的拳头,随即用力的往下一按,把手榴弹紧紧的夹在了他与叙利亚士兵的身躯之间。

    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起,两人倒卧在了战壕底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焦衣料和皮肉的气味,两个紧紧贴在一起的士兵身边飘荡起一股青灰色的烟雾。

    “不!”这一悲壮的一幕,让看到的犹太民兵不由得悲从心来,对叙利亚军队的仇恨也更上一个台阶。

    没机会了,随后冲上来的叙利亚士兵,端起手中的武器对着战壕里幸存的犹太民兵扣下了扳机,几个犹太民兵当即就被乱枪击毙。

    战友的阵亡,让已经熊熊燃起的怒火上加入了新的燃料,叙利亚士兵陷入了狂怒之中,并且准备把所有的愤怒与仇恨都发泄到犹太人头上,不管接下来将会面对什么,他们都无所畏惧,毫无怜悯。

    啪!科曼放下手中的教鞭,对着司令部的军官们说道,“刚刚我们已经讨论了,目前阿拉伯联军?姑且先叫联军的进展,实际上目前的消息没看出来阿拉伯各国之间有什么配合,这终究是一个隐患,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域外因素。”

    怎么能够不考虑域外天魔的干涉呢?对于实力就这么回事的阿拉伯各国来说,美国和苏联还真称得上是域外天魔。

    这似乎也是美国和苏联在军事领域的最后一次合作了,以色列度过建国的灭顶之灾后,苏联就会抽身离开,把以色列扔给西方世界。

    一直以来斯大林对以色列的定位都十分清晰,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不可能影响到苏联的国家决策,美国的犹太人可不一定。

    一旦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苏联就可以转而对阿拉伯世界各国进行拉拢。

    斯大林的设计在冷战时期是毫无问题的,苏联确实因为以色列的长期存在,在国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世界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拼了一个半斤八两,甚至在局势上一度占优。

    光是北非就有纳赛尔的埃及、卡扎菲的利比亚,甚至从法国手中独立之后的阿尔及利亚,长期都亲近苏联。中东还有两个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政权,叙利亚和伊拉克和苏联的关系亲密。

    如果没有以色列的存在,苏联对阿拉伯世界的拉拢不会这么成功。

    很长一段时间,搞得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都找不到可堪一用的代理人,沙特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光有钱没用,更何况早期的沙特也没多少钱。

    乃至于美国在中东的安全核心,是建立在以色列和伊朗,两个非阿拉伯国家上面,能打的阿拉伯国家都跟苏联走了。

    “科曼少校指的是美国和苏联?”挂着中校军衔的罗贝洛中校听出了话外之音,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是的,美国和苏联坚决支持以色列的建立,他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救以色列呢?”

    “办法多得很,既然能够在联合国通过以色列成立的决议,在通过一次停战又有什么大不了的。”科曼笑着回答,他记得停战还不止一次呢。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确实面临巨大的危险,而且以色列这个国家根本无法承担长期战争,打哈马斯都费劲,更别提面对阿拉伯联军。

    从历次中东战争的时间来看,以色列全力坚持战争的时间,就只有一个月。

    一旦超出以色列的工业生产能力,必然就要域外天魔干涉。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当中,以色列更是工业基础薄弱,乃至于需要域外天魔两次通过停战决议,才稳定住了以色列的局势。如果没有两次停战决议的打断,以色列耗也被耗死了。

    “科曼少校的意思是,阿拉伯国家不管怎么样都无法取得胜利?”罗贝洛中校听完之后反问道。

    “但也输不到哪去。”科曼双手一摊道,“以以色列的人口来说,根本防不住边境,就算是有域外大国干涉,自身的实力薄弱也无法扩大战果。”

    什么占领西奈半岛,割让戈兰高地,科曼想都没想过,至少现在的以色列是做不到的。

    “戈兰高地是周边最有价值的地方。叙利亚手中如果控制这个高地,就会占据主动权。”罗贝洛中校的视线重新回到地图上,“之前外籍军团在戈兰高地建立过防线?”

    “是的,当初是为了防止巴勒斯坦的英军进攻。”科曼心说你这不问对人了么,详细的回答道,“这条防线其实并没有完成。”

    “也不知道最终完成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罗贝洛中校对这个问题倒是很有兴趣,“听说当时设立了一个新型的坑道工事?”

    “没错,反斜面坑道作为防线的一部分。防线也确实没有完工。”科曼十分得意的介绍道,“条件就只有那些,本来是有炮兵阵地的。”

    虽然有些遗憾,但未来还有时间把防线完工,把炮兵阵地给补上。

    要是能够建立一个类似高尔基炮台的工事,设置在戈兰高地西南侧,多用点高强度混凝土的话,科曼觉得只要以色列没有苏军那种攻坚能力,等到炮台建成,戈兰高地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丢失的可能。

    至于这和法国有什么关系?当然是关系不大,只不过这种双联装炮台,叙利亚没这个能力制造,法国则正好有。

    法国手里有接收过来的一艘意大利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这艘战列舰是一战时期的战列舰,价值十分有限,作为一艘经历过现代化改造的老式战列舰,其火力核心是双联装三百二十毫米主炮,这是一种注重射速但口径相对较小的战列舰主炮。

    其他副炮和防空火力在二战时期已显落后,这也是它战后迅速退役的主要原因。

    法国手里的黎塞留号战列舰,用在殖民地上面已经完全够用,意大利的老战列舰不出意外马上就会拆解,唯一有点用的就是上面的主炮,可以效仿苏联高尔基炮台上的双联装三百零五毫米主炮,成为一个地面要塞的主武器。

    无法理解以色列痛苦处境的科曼,还在心里跃跃欲试,准备以后考验一下以色列国防军,要不说人是无法共情的,键道中人更不把人命当回事,哪知道现在以色列犹太人正在哭爹喊娘。

    总理本古里安的独立宣言墨迹未干,已经被北方、南方、东方同时传来的沉闷炮声碾得粉碎。

    东部边界那是外约旦“阿拉伯军团”精锐进攻的方向,目标是古老的耶路撒冷城。伊拉克的军队正跨越约旦河,如同一把试图刺入腹地的尖刀。

    加沙地带的方向,埃及的远征军拥有坦克和飞机的他们——正沿着海岸线北上,目标直指特拉维夫。

    最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北方的叙利亚,只是因为阿拉伯民族情绪就参战的叙利亚,所拥有的军队是参加过世界大战的正规军,战斗力和纪律性都超出了以色列高层的预料。

    三个方向,四个国家的军队最终目的地都是特拉维夫,想要把犹太人赶下海,他们又有什么?一些从世界各地偷运来的、型号混杂的步枪,有限的弹药,寥寥无几的反坦克武器,以及用汽油和玻璃瓶临时赶制的燃烧瓶。

    电报机传来的都是疯狂的告急电报,“埃及坦克集群突破尼尔姆防线,急需反坦克武器!”

    “东线阿拉伯军团开始炮击耶路撒冷犹太区,老城危在旦夕!”

    “北方叙利亚军队沿着黎巴嫩海岸线南下,戈兰高地出发的叙利亚军队占领德加尼亚,抵抗的民兵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抵抗到底,绝对不能再沦落到被关在集中营,任人宰割的境地。”本古里安的声音漂浮在空中中,如同魔音贯耳,“男人,女人、老人,学生都要动员起来,工作什么的以后再说吧,先活下来。”

    “他们想要把我们从地图上抹去。”摩西的声音带着颤抖道,“我们会战斗到底,但是……能不能争取到喘口气的时间?”

    “我知道。”本古里安当然知道摩西的意思,此时犹太人必须高呼一声爸爸救我,他同样也不相信,美国和苏联会白白的出于一时怜悯让以色列建国,肯定是有目的的,他们不会干看着以色列灭亡,“必须先打垮一个方向的敌人,不然我们没有资格开口说什么。”

    “叙利亚军队最强,东部边界则最为空虚,约旦的阿拉伯军团也训练有素,法鲁克一世的埃及军队,反而水平参差不齐。”摩西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