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势空前恶劣的时候,需要正确的决策,不然犹太人被赶下海近在眼前。
本古里安想要拿到一些战果再求援的想法,也随着叙利亚对海法的进攻出现了一丝希望,不过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个决定一旦下达,就等于是让海法的犹太人独自面对叙利亚军队的进攻,对大局有利,但海法的犹太人要有所牺牲。
不到万不得已,本古里安当然不会这么做,但现在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面对三个方向,四个军队的同时进攻,本古里安手中能够依靠的只有三万五千名犹太民兵,全面固守哪都守不住,只能挑选主要方向先击败一个国家。
摩西认为埃及最好打,比起英国人指挥的约旦和伊拉克联军,叙利亚随法国参加世界大战的正规军,埃及军队就是一个软柿子。
牺牲海法的犹太守军也足以令人心痛,作为巴勒斯坦北部的重要港口和城市,这里是叙利亚远征军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本古里安之所以让海法当地狙击叙利亚军队的进攻,是因为当地的犹太武装并不弱,而且总人口有七万人,可以坚守一段时间。
阿迪布·什沙克利率领的叙利亚军队,决定攻占这个重要城市,为自己的阿拉伯兄弟报仇。
得知本古里安的命令,海法的犹太守军决定坚守待援,因为在这个时候,一旦脱离海法的城区,出逃的犹太人很可能会被叙利亚军队追上。
先别管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就算可能性不大,也不能把数万犹太人的性命寄托在可能上面。
叙利亚军队沿途已经看到了,在英国托管时间到达之前,被以色列民兵焚毁的阿拉伯村庄,不少阿拉伯难民把叙利亚军队视为夺回财产的希望。
所见到的一幕无一不让士兵们怒火中烧,很多叙利亚官兵还认为,自己对犹太人是有恩的,犹太人对阿拉伯人则是恩将仇报。
在他们还是法军的时候,在世界大战当中解救了犹太人,不然这个族群早就死在了德国人的集中营当中。
而对于海法的犹太人来说这是生存之战,对与错并不重要,面临越来越近的叙利亚军队,他们早就不是被关在集中营没有明天的可怜虫,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当然是阿拉伯人去死。
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转变就是这么迅速,在两个月前剪刀行动行动把阿拉伯人赶走的他们,也不相信自己举手投降就会有好下场。
决定坚守的犹太人互相鼓劲,这些人做好了自己已经无法幸免的心理准备,往日里遭受的悲惨经历,成了誓死也不能被对方俘虏的誓言。
否则将会失去一个军人的光荣,家人也会因为自己的被俘而蒙羞,只有死亡才是殉道者最好的归宿,如果能够再带上一两个敌人的生命。那么他们将会成为英雄。
已经在和巴勒斯坦人争斗当中变得无比下作的他们,丝毫不排斥二十一世纪一些被称之为恐怖袭击的手段,犹太人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祖宗。
他们早就在战场上学会了一大堆花招和手法。他们先躺在路边的假扮尸体装死,竟然成功瞒过了从身边驶过的装甲车,万幸这些步兵身上没有配备炸药包之类的武器,否则说不定装甲侦察排就会在此吃个大亏。
而等到装甲车离开,后续的叙利亚步兵跟上,则是袭击的最好机会,上当的叙利亚士兵三死两伤,其中还有一名中士。
这样的袭击,在意大利战场参战的叙利亚军人没见过,毕竟意大利人打仗还是很规矩的,打的时候是真打,但谈好了条件,人家也不找麻烦。
显然犹太民兵并不是这种,经过几次三番的吃亏之后,指挥官下令,看到尸体就补枪,不管是不是袭击者,第一要务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一路上,犹太人的哈加纳民兵,以及那些装备更好、战术更凶狠的“帕尔马赫”突击队,利用每一处地形顽强抵抗。
不过对于前法国正规军来说,这样的突击战术还是撼动不了他们推进的,对于阿拉伯民兵的招数,这一次碰错了人。
最终在海法城外,叙利亚远征军即将面临这一次战争的第一个重大考验,虽然城区不大,但肯定是一场硬仗。
前法军,现叙利亚军队的官兵,手中虽然没有多少世界大战的重武器,毕竟法国也没多少。
不过法国因为感谢叙利亚在世界大战做出的贡献,移交的一战雷诺坦克,七十五小姐速射炮管够。虽然不能和欧洲国家相比,但在阿拉伯世界,也算是齐装满员了,叙利亚军队绝非散兵游勇可以看待。
把海法团团围住的叙利亚军队,立刻设置炮兵阵地,跟着七十五小姐讲道理吧!只要被命中,七十五毫米榴弹看似有些威力欠佳的炮弹依旧能够直接把海法的民房改建的防御工事炸破或是炸飞。
爆炸的火光烟雾散去之后,老远看去海法城区笼罩在一片硝烟当中,在雷诺坦克的掩护下,叙利亚军队发起了波浪式的冲锋。
犹太守军的机枪从精心伪装的工事中喷出火舌。转瞬之间一场血腥残酷的近距离混战爆发了,双方的士兵各自端着武器在相隔五六米的距离内相互射击,接着在轮射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来不及重新拉栓上弹,直接挺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向着敌方冲击,两支作风凶狠的步兵部队面对面的绞杀在了一起。
犹太人首次面对着来自阿拉伯人的严峻考验,这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世界上最早进行刺刀术训练的,当然不是别人,就是近代一直追求欧洲霸权的法国,而叙利亚军队之前就是法军。
小小的巴勒斯坦境内,已经呈现混战局面,伤者在哀嚎,浓烟遮蔽太阳。
“秋季就是新学期的开幕,也不知道本土准备好新教材了么。”科曼张开双臂,艾娃加德纳正小心整理着科曼的军装。
感到满意的端详片刻,艾娃加德纳才点了点头回答道,“应该没问题,到时候就可以开学了。现在海外省的军事色彩太浓厚了,也该好好在教育上面下功夫,不然几个省都像是一个大兵营。”
“大兵营?这才哪到哪啊。”科曼笑呵呵的道,“阿尔及利亚现在是三个战备省组成,你看到的景象,还不是战备省的全部。”
“还不是全部?走遍全世界,也看不到这样的行政区。”艾娃加德纳轻呼一口气,哪怕是正在打仗的法属印支,法国也没放四十万军队过去。
科曼斜呢艾娃加德纳一眼,没有说话。当然不是全部,教育体系也融入军事训练当中,现在就是没有机会,等教育体系铺开之后,整个阿尔及利亚涵盖高等教育、初中等教育的学校,都必须抽出时间进行军训,从小学阶段就要开始。
就和广西一样,要作为法军的预备力量,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完成迅速动员。没有这个在校生军训体系的话,军管就好像少了点意思。
目前阿尔及利亚应该接受教育的人口,所有文化族群全部算上,应该有二百四十万人左右,因为人口普查还没有结束,这只是一个大概估算。
“两百多万人全部拉入童子军体系当中?”艾娃加德纳也是第一次从科曼这里听说这个想法,十分惊讶的说道,“这些军训的童子军里面,大部分可是你眼中不可靠的穆斯林,你就不怕?”
艾娃加德纳理解的军训体系是童子军体系,这是美国的青年组织,他觉得海外省的军训体系就是这种组织。
但美国的童子军组织,也就只有两百多万人,可美国的人口有阿尔及利亚的十多倍,科曼岂不是要把这里的人全都军事化?
科曼理解的那个童子军,就是丑闻爆发,总是美国教官对未成年做点什么的组织,圣费尔南多还专门有童子军的分类,而且那也没什么军训内容,夏令营的色彩的更加浓厚一些。
美国其实有很多方面,和二战之前的德国很相似,美国学生在学校宣誓的誓词和仪式,形式上比元首那一套也不差多少。
不过水平上就差远了,战后美国击败德国成了走上霸权的功劳,自己再搞德国那一套就怪怪的,慢慢就改了宣誓,不在进行那一套军国主义的形式,但哪怕在二十一世纪,美国爱国主义仍然在方方面面体现。
“也不一定所有人都会上学嘛,这也没什么可怕的?”科曼不以为然的回答,绝不是故作自信。
他怕什么?他怕阿拉伯人和法国打游击战,根本不怕这套军训体系训练出来的战士,越教条主义越好,收拾起来还不费劲。
在这套体系训练出来的军人预备役,要是和法军打阵地战的话,还是再好不过了,治安战还磨牙,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
穿戴一新,客轮在地中海航行的时候,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的消息,震荡着已经分崩离析的同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