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绫镜”项目核心组专用会议室内,键盘敲击声与低沉的讨论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数日前截然不同的气息——不再是冰冷对峙的压抑,而是一种专注于攻坚的、带着生涩却真实存在的协作感。
姚浮萍坐在主位,三块巨大的显示器环绕着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如同瀑布般流淌。她的眉头依旧习惯性地微蹙,但敲击键盘的手指少了些许之前的暴躁,多了几分沉凝。经过那次险些酿成大错的核心模块重构事件,她不得不承认,林晚那近乎偏执的严谨和对细节的洞察力,在某些时候确实不可或缺。
林晚坐在她斜对面,面前依旧是那台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她没有参与核心算法的进一步优化——那是姚浮萍的领域,她无意也无力插手。她的精力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对重构后的整个“五彩绫镜”底层架构进行全面的安全渗透测试,寻找任何可能被姚浮萍的天才思维忽略掉的潜在漏洞;二是根据自己过往在荆棘科技的经历,模拟对方可能采取的各种攻击路径,并提前制定防御策略。
她的工作方式依旧安静,大部分时间只是沉默地看着屏幕,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笔,或者调出一段代码片段,附上详细的测试数据和风险分析,通过内部协作平台发送给姚浮萍。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基于数据和逻辑的客观陈述。
起初,姚浮萍收到这些“找茬”报告时,脸色还是会下意识地一沉,但很快便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审阅。十次中有八次,她不得不承认林晚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哪怕概率极低,但对于“五彩绫镜”的定位而言,都是必须排除的隐患。剩下的两次,她也会基于技术原理进行反驳,而林晚则会提供更详尽的推演过程。
争论依然存在,但性质已然改变。从带着个人情绪的对抗,转向了纯粹技术层面的探讨与验证。
“这里,关于分布式节点间的异步通信超时处理机制,”林晚的声音平静地在会议室响起,打破了持续的键盘声,“我模拟了在极端网络波动下,现有重试策略可能导致的数据包重复和序列混乱,概率约为0.007%,但一旦触发,可能引发局部状态不一致。”
姚浮萍停下敲击,调出林晚指出的那段代码和附带的模拟数据,仔细看了几分钟,眉头先是皱紧,随即缓缓松开:“……确实。默认的超时阈值设置得过于理想化了。需要引入一个动态调整算法,根据网络实时状况自适应变化。”她没有说“谢谢”,但快速在代码中加入了注释标记,并开始着手修改。
这已是今天上午的第三次类似互动。
坐在稍远位置,负责协调和文档工作的曹辛夷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唇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她拿起内部电话,低声道:“送三杯咖啡进来,一杯黑咖,两杯拿铁,其中一杯多加一份奶。”
不一会儿,秘书端着咖啡进来,按照曹辛夷的吩咐将黑咖放在姚浮萍手边,两杯拿铁分别给了林晚和曹辛夷自己。
姚浮萍顺手端起黑咖喝了一大口,苦涩的液体让她精神一振,目光依旧锁定在屏幕上。
林晚看着面前那杯特意多加了一份奶的拿铁,微微一怔,抬头看向曹辛夷。曹辛夷对她举了举杯,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林晚垂下眼帘,端起杯子,温热的奶咖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长时间专注带来的疲惫。这种细微处的关照,在她过去作为“间谍”的日子里是从未体验过的。她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暖意,但更多的是一种不敢放松的警惕。她深知,信任的建立如同用沙土垒塔,艰难而缓慢,但崩塌却可能只在一瞬间。
午休时分,姚浮萍破天荒地没有立刻扎进代码里,而是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
“浮萍姐,去食堂还是叫外卖?”曹辛夷适时问道。
姚浮萍看了一眼依旧坐在位置上、正对着屏幕进行新一轮压力测试的林晚,迟疑了一下,开口道:“……一起去食堂吧。”
这话声音不大,却让曹辛夷和林晚都愣了一下。
林晚抬起头,有些不确定地看向姚浮萍。
姚浮萍似乎有些不自在,别开目光,语气硬邦邦地补充道:“顺便讨论一下下午关于‘零知识验证’框架与用户客户端接口的兼容性问题,边吃边说,节省时间。”
曹辛夷立刻笑道:“好啊,正好我也饿了。林晚,一起吧?”
林晚看着姚浮萍那副“我只是为了工作”的别扭样子,心中有些好笑,又有些莫名的触动。她点了点头,保存好工作进度,合上电脑:“好。”
龙胆科技的员工食堂环境相当不错。三人选了个靠窗的安静位置。姚浮萍吃饭速度很快,心思显然还大部分留在技术难题上,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两个专业术语。曹辛夷则巧妙地在中间调和,既能接上姚浮萍的技术话头,又能将话题引向更轻松的方向,避免林晚完全被隔离在外。
林晚话不多,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问到与她负责的安全模块相关问题时,才会言简意赅地回答几句。她敏锐地感觉到,周围偶尔会有一些或好奇、或探究、或依旧带着些许芥蒂的目光投射过来。她知道自己“前商业间谍”的身份依然是公司里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用在意那些目光。”曹辛夷似乎看出了她的不自在,低声说道,“做好自己的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姚浮萍闻言,也抬起头,看了林晚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锐利似乎比之前缓和了些许。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轻佻的声音插了进来:“哟,这不是姚总监、曹总监吗?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顾问吧?真是难得看到三位一起吃饭。”
来人是个穿着花哨衬衫、头发梳得油亮的年轻男人,是市场部的一个副经理,名叫赵凯,以善于钻营、消息灵通著称。
姚浮萍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显然对此人观感不佳。曹辛夷脸上公式化的笑容淡了几分:“赵经理,有事?”
“没事没事,就是打个招呼。”赵凯笑嘻嘻地,目光却在林晚身上扫来扫去,“林顾问真是厉害啊,刚来没多久就能参与‘五彩绫镜’这种核心项目,还跟姚总监合作无间,真是让人佩服。不知道林顾问以前在‘那边’……是不是也这么受重用啊?”
这话语里的试探和恶意几乎不加掩饰。
林晚握着筷子的手指微微收紧,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姚浮萍却猛地放下筷子,发出清脆的响声,冷眼看着赵凯:“赵经理,我们技术部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市场部来指手画脚了?林晚现在是项目组核心成员,她的能力和工作,由我和龙总评估,不劳你费心。你要是太闲,不如去想想怎么把下个季度的推广方案做得漂亮点,别整天打听些没用的!”
她语速快,语气冲,带着技术大佬特有的、不耐烦与蠢人废话的气场。
赵凯被怼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讪讪道:“姚总监别生气,我这不是好奇嘛,随口问问,随口问问……”说完,赶紧溜走了。
姚浮萍哼了一声,重新拿起筷子,嘀咕道:“聒噪。”
曹辛夷有些惊讶地看了看姚浮萍,又看了看林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她没想到,姚浮萍竟然会主动出面维护林晚,哪怕可能只是出于对技术领域被外人指手画脚的反感,以及对工作伙伴(尽管之前关系紧张)的本能维护。
林晚也有些意外,她看向姚浮萍,低声道:“谢谢。”
姚浮萍扒拉了一口饭,含糊道:“谢什么,本来就是他多管闲事。赶紧吃,下午还有一堆活儿。”
这个小插曲,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三人之间漾开了微妙的涟漪。某种无形的隔阂,似乎在姚浮萍那番不经维护的话语中,又消融了一点点。
下午的工作效率似乎比上午更高了一些。姚浮萍在解决一个技术难点时,甚至主动询问了林晚从安全角度看的意见。虽然讨论过程依旧直接,甚至偶尔还会有争论,但氛围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
下班时间到了,姚浮萍罕见地没有加班,而是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临走前对林晚和曹辛夷说了句:“明天上午九点,继续。”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曹辛夷对林晚笑道:“看来,浮萍姐这块坚冰,总算开始融化了。”
林晚看着屏幕上今天测试通过的绿色标记,轻轻“嗯”了一声。
破冰之旅,道阻且长。但至少,今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她不再是孤身一人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工作环境也不再是令人窒息的冰冷。这对于她而言,已是来之不易的进展。
她收拾好东西,走出龙胆科技大厦。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带着一丝暖意。她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无论是项目上的,还是来自公司内外的目光。但此刻,她的心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因为这一次,她似乎不再是独自在黑暗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