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状元郎 > 第三五八章 阅卷

第三五八章 阅卷

    秀才们考试的时候,外帘官监考,内帘官也没闲着。

    主考官刘丙又按照头场出题的方法,会同十三位同考官,又拟出了第二场的考题——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然后按照同样的流程交给印卷所刻印,所有墨卷都要在十二日凌晨前印刷完成,时间十分紧张。

    但没办法,为了尽可能减少泄题,朝廷规定考官不能一次拟出所有的考题,只能考一场出一场……

    ~~

    考场这边。

    连续两晚没睡好,中午又吃得太饱,苏录感觉一阵阵犯困,也顾不得什么朽木不朽木了,便歪在铺盖卷上睡了过去。

    直到交卷的钟声敲响,他才赶紧伸个懒腰坐起来,从墙上摘下襕衫和儒巾,穿戴整齐来到巷口交卷。

    交卷之后,他便推着推车汇入人流,向贡院门口走去。

    三天下来,人人疲惫欲死,却没人敢放松,因为明天早晨就是第二场。

    苏录拖着沉重的推车走出贡院街,田总管和小鱼儿等人早就等候多时了。

    小鱼儿赶紧接过他的推车,田总管也忙道:

    “公子,跟着小鱼儿去文昌客栈吧,就不回公所了,节省点时间吧。”

    “嗯。”苏录点点头,一个字也不想多说。

    小鱼儿带着他来到与贡院一墙之隔的文昌客栈,见到同样疲惫欲死的苏泰。

    “辛苦了。”

    “辛苦了。”

    哥俩互相心疼一番,苏泰道:“洗澡水烧好了,快泡个澡赶紧睡觉吧。”

    “嗯,二哥呢?”苏录点点头问道。

    “我得去按摩。”苏泰指了指自己的肩膀道:“硬得像石头。”

    “嗯。”苏录便不再说话,赶紧泡个热水澡,往床上一躺,倒头大睡。

    ~~

    考生们暂时得以喘息,贡院中,庞大的阅卷机器,却已经隆隆开动……

    场官们将今日所有考卷收上来,全部送到至公堂中,交给专门的受卷官。

    受卷官会在提调官、监临官的监督下,仔细清点试卷数量,检查有无明显违例。

    确认无误后,加盖受卷官关防,然后每五十份试卷为一捆,装入特制卷箱中,贴上封条,由监临官监督送往弥封所。

    弥封所是给试卷糊名的地方。书吏们将写有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的卷首部分折迭,用特制纸条密封,在密封处加盖骑缝章,确保无人私自拆封。

    完成后,弥封官会将试卷重新装箱,再次贴上封条,亲自送交誊录所,并与誊录官办理交接手续。全程依然要在监试官的监督下进行。

    誊录所中,上百名誊录生严阵以待,待誊录官将考生的墨卷分发下来,他们便用朱笔在空白的卷子上全文照抄一遍。

    这个过程必须忠实原卷,连错字、漏字、失讳字都要原样保留,绝不许擅自更改。

    誊录完成后,誊录生还要在墨卷卷尾署名,以示负责;誊录官则在朱卷封面加盖官印,待所有试卷誊录完毕便送往下一站。

    所以刘丙等人完全看不到考生的原卷,也不知道自己批的是谁的卷子。这就大大增加了通关节的难度,好让普通人家的孩子有可能战胜官二代们。

    这就是糊名誊录的初衷。虽然再好的制度,日子一久都会被找到漏洞。但谁也无法否认,它们极大地维护了科举的公平。

    朱卷离开誊录所后,还不会直接送往内帘,而是来到了对读所。

    对读所中,对读官将朱卷与墨卷分别交给两名书吏:一人读墨卷,一人读朱卷,逐字逐句核对,如发现誊录错误,对读官会标注并修改。

    对读所核对无误后,将朱卷与墨卷统一编号,送回至公堂中。

    监临官命收掌官将墨卷封存,然后会同提调官一起将朱卷送至飞虹桥。

    这时已经是第二场最后一天了。

    主考和监试官则在桥另一端等候接卷。双方并不上桥,而是由内帘的军士过去,将试卷抬回来。

    主考和监试官检查无误后,填写交接单,再由军士送给提调官和外监临,便互相拱拱手,各自回去了。

    双方全程没有任何接触,甚至连话都没说一句。

    刘丙和监试官一回到衡鉴堂,便当着一众同考官的面,按房分卷。

    同考官领到卷子后,即刻在衡鉴堂中开始阅卷,不得将试卷带回房间。

    主考官高坐堂上,与同考官面对面,全程不得离开。

    监试官则坐在衡鉴堂门口,与主考官面对面,共同监视同考官们的一举一动——

    同考官只能评阅分给自己的试卷,不得干预其他人阅卷,亦不许议论考卷的内容与优劣。

    阅卷的时间是白天,天黑前主考官便下令停止阅卷。同考官闻命,要将朱卷交还给主考。

    主考官和监试官清点朱卷无误后,一起锁门离开衡鉴堂,第二天早晨再开门继续……

    ~~

    内帘考官们结束第一天阅卷的同时,乡试第二场也结束了。

    这回苏录的状态可好多了。

    一来,这一场内容相对较少,苏录第二天就全都答完了,今天一天都在休养生息。

    二来,他带了个跟座位同高的方凳进来,睡觉的时候搁在脚头,就解决了无处伸腿的问题,于是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晚上睡得好,白天状态就好。

    等他交了卷子离开考场,回到文昌客栈时,见二哥的状态也好多了。

    “今天没求祖宗保佑?”苏录小声问道。

    “不是,是我习惯了。”苏泰摇摇头。

    晚饭后,众考生便早早睡下。次日寅时中,又再次起床,前往贡院参加第三场……

    “我怎么感觉身体被掏空了?”白云山顶着一对黑眼圈,脸色蜡黄蜡黄,哪还有点风流公子的样子?

    “我还感觉自己飘了呢。”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形容憔悴,无精打采,就像加班半个月的程序员一样。

    “不是给你们准备了参片吗?该吃就吃啊。”苏录状态还好。山里娃,底子硬实,又在贵州陪着王守仁筚路蓝缕,甚至还睡了一个月石棺材,身体抗造得很。

    “吃了呀,不吃早就顶不住了。”朱子和苦笑道:“放在以前两片进嘴,就该流鼻血了。现在倒好,吃了一片又一片,愣是没反应。”

    “你不会考阳痿了吧……”送考的李奇宇道。

    “滚一边去。”朱子和骂道。

    “再咬牙坚持坚持吧,最后三天了。”苏录给大伙鼓劲儿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哦……”众同窗有气无力道。

    “大师兄应该说,考完之后我请大家喝花酒。”程万范道。

    “我请大家玩个更好玩的。”苏录却笑道。

    “嗷!”众同窗这下都来劲儿了。比喝花酒还好玩,那得多刺激呀?

    ~~

    入场之后,中午时考题发下来,是策论五道。

    策论分为经史策与时务策两种,乡试会试一般以前者为重心,涉及时务但主要围绕经史展开论述。

    殿试则以时务策为重心,而且基本围绕当下朝廷大政,但仍需引经据典,以为论据。

    此次乡试的五道策论题,毫无意外皆是经史策,分别论及民生、边防、财政、礼俗等,没有一道涉及‘宦官当政’或‘亲小人远贤臣’之类的敏感话题。

    这让考生们暗暗松了口气,谁也不希望关系到自身前途的考试,成了考官发表政见的工具……

    ~~

    考生们继续考试,内帘衡鉴堂也在继续阅卷。

    同考官们根据‘理法辞气’四个维度,来评判文章的优劣。

    理、辞、气不必赘述,法是考生对八股文行文法式的掌握程度。

    所以科举的好文章,应当清真雅正——

    文辞简洁、思路清晰,谓之清;

    内容真实、符合经义,谓之真;

    文风典雅、用字规范,谓之雅;

    思想纯正、立场端正,谓之正。

    在这个相对清晰的标准下,同考官采用‘圈点批抹’来评判试卷:

    O表示优秀段落,用在精妙论述处;

    、表示良好,用于通顺得体的文句;

    丨表示一般,用于文句通顺但无亮点处;

    x表示差劣,用于文理不通或犯忌之处。

    基本上有x的文章就不会推荐给主考官了,称为落卷。

    呈给主考官的文章叫荐卷,肯定有很多圈圈点点,即所谓‘可圈可点’。

    不过不管是落卷还是荐卷,同考官都要给出批语。

    尤其是落卷,必须要说明确切的黜落理由,指出不足之处,不得使用‘欠功力’‘少出色’之类的含混表述。

    因为乡试之后,所有的试卷都要公开,落第考生一定会对自己的卷子锱铢必究。如果他们认为同考官评卷不公正,可以向巡按御史提起申诉。

    如果巡按御史也认同判卷不公,便会请求礼部来人覆察处理。

    但如果查实阅卷没有问题,文章确实水平一般,考生就会被重处。

    有人要问了,那要是查明阅卷确实有问题呢?

    呵呵,不存在的……

    而那些‘荐卷’,同考官也会在浮签上写明推荐理由,与试卷一同呈给副主考。

    如果副主考认可了推荐,便会用青笔在卷子上写个‘取’字,呈给主考。

    主考也同意录取的话,便会再写一个‘中’字,那么恭喜这位考生,他的试卷就被取中了!

    ps.下一章明早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