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611章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第611章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国际上电影节有很多,大大小小七八百个,但是不同的电影节对于作品的偏好不同。威尼斯电影节偏好先锋电影,追求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新奇的内容呈现角度,并不注重商业化,被称为“先锋茶话会”。

    有一些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在全球票房甚至只有十几万美元。

    戛纳电影节偏向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对于注重商业化的导演来说,商业价值更高。

    柏林电影节注重政治类作品,因此被戏称为“政治管教所。”

    洛迦诺电影节注重艺术和创新,打破传统叙事规则、多元视角的电影。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下半年即将举办的A类电影节,其余还能参加的只有B类。

    至于C类和D类,C类往往只是展出,并不颁奖;D类为纪录片或者短片,《一个人的朝圣》也不符合。

    B类里只有一个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比较出名,是意大利国内仅次于威尼斯的第二大电影节,其余的名声不显。

    见几人很纠结,焦晃说道:“三个咱们都参加不行吗?这样获奖的概率高。”

    焦晃为自己的聪明劲儿感到得意,什么这个那个,直接全都要。

    听到焦晃的话,三人愣了一下。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焦晃疑惑地问道。

    黄祖默赶紧解释道:“焦晃同志,你以前是搞话剧的,你又是导演,对国际电影节的规则不懂。”

    “有什么不同吗?”焦晃讪讪一笑,他对于国际电影节确实不懂,唯一参加的大陆之外的电影节就是香江金像奖。

    他以为国际电影节评奖,跟国内的百花奖或者金鸡奖一样,只要拍的好,两个奖都能拿。

    “国际上A类电影节大多都有首映要求,在这个电影节上首映,就不能再去另外一个电影节上展出了。”黄祖默认真地解释道。

    黄祖默内心暗自后悔,应该早点跟焦晃讲这个问题,现在好了,弄了一个大花脸。

    黄祖默最近跟焦晃合作的亲密无间,他也不想让焦晃太过尴尬。

    焦晃听闻干笑了几声,用手稍稍掩饰了一下脸上的尴尬:“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这小聪明没用到地方啊。”

    “没事,老焦不明白也正常,毕竟是搞话剧的。”刘一民出言缓解了焦晃的尴尬。

    汪阳没说话,而是继续讨论应该去报哪个电影节:“根据我的预测,咱们参加东京电影节最有希望。”

    “咱们不能参加东京电影节。”刘一民立即否定了汪阳这个建议。

    “为什么?”汪阳见刘一民如此坚决,不由得问道。

    “《忠犬八公》要参加东京电影节,《一个人的朝圣》再参加,那岂不是自己的电影互相打架。”刘一民说道。

    “这样啊,倒是我忽略了。”汪阳之所以会忽略,是因为《忠犬八公》这部电影是八一厂支持拍的,并不是他的燕影厂。

    人嘛,总是希望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

    “我看就选择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吧,讲究艺术和创新表达,正好适合《一个人的朝圣》,一封信引发的千里寻友之旅,这不就是创新表达吗?威尼斯电影节侧重先锋叙事表达形式,并不适合《一个人的朝圣》。

    或许有获奖的可能,那也得看竞争者的实力。”刘一民望向汪阳和黄祖默,目光中露出征询的神色。

    汪阳和黄祖默对视了一眼,两人心里一时难以下决定。

    刘一民也没有催促,而是跟焦晃交谈了几句,询问从沪市到燕京的拍摄感受。

    焦晃讲着剧组周转于各个城市选场地,赶车的趣事:“我从来没有以这样的角度看待中国。从沪市到燕京这条线,以前都是坐火车,只能看到铁路沿线的风景,根本无法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对于主人公是一场救赎,对于我来说则是一场心灵洗礼,能让我以这样的角度去看看咱们国家。”

    “哈哈哈,老焦同志,你想法蛮多的嘛!”刘一民夸赞道。

    焦晃红光满面地说道:“我们经过津城的时候,您猜我去干什么了?”

    “干什么去了?”

    “我特意去买了真狗耐子的萨其马,一民同志,等一会儿这里忙完,你等我一会儿,我到宿舍给你拿。”

    “行啊,到了津城没把我忘了!”

    不过焦晃送的真狗耐子萨其马,没有别的意味吧?

    两人聊得很愉快,几乎忘了汪阳和黄祖默还在旁边思考。

    “我同意!”汪阳看向刘一民,终于下定了决心。

    黄祖默说道:“我也同意,电影节嘛,不行的话,以后又不是不能参加了。”

    三人达成一致后,开始迅速准备参加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相关资料,等到剪辑师重新剪辑完毕后,立即送到电影局审查并报请参加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要参加电影节,需要通过两层审核。第一层是相关部门往电影节报,另外各大电影节在不同洲都有专门的评委人员,他们评选通过之后才能真正报送电影节。

    如果报请洛迦诺电影节不过,他们还有时间转向其他电影节。

    走出审片室的时候,汪阳旁敲侧击打听《上帝的签证》剧本的事情,黄祖默和焦晃听到后也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刘一民笑道:“汪厂,这么久了,《上帝的签证》还没有传出花落谁家,难道您还不明白其中的缘故吗?”

    “哈哈哈,我懂了,我懂了。”汪阳也不再提剧本改编的事情,而是提起刘一民收阿城为学生的事情。

    汪阳认为阿城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编剧,希望刘一民以后能多多推荐他到燕影厂投稿。

    “汪厂,那可就看您了,我不怎么干涉他们的事情。”

    汪阳将刘一民送出燕影厂主楼就没有再送,黄祖默提出请刘一民吃饭,刘一民看时间差不多,于是答应了下来。

    “黄导,一民同志,等我一会儿。”焦晃转身朝着招待所小步快跑,焦晃年纪大了,跑起来略显滑稽。

    十分钟后,焦晃从招待所里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一大包萨其马,用牛皮纸包的严严实实,最上面放了一张红纸,看起来非常喜庆。

    黄祖默指着牛皮纸包裹的萨其马说道:“焦晃同志到了津城,就去找萨其马去了。全剧组都托了他的福,没少品尝津城的美食。”

    “一民同志,这里面是密封罐包装,加上牛皮纸,绝对不会坏。”

    “谢谢你,老焦。我还想着从秦皇岛回来的时候,路过津城顺便买点萨其马。”

    “路过津城?秦皇岛回燕京,怎么会路过津城?”黄祖默闻言顿住了脚步,对自己的地理知识产生了怀疑。

    刘一民拍了拍黄祖默的肩膀:“是这样的,前几天晋省作协举办活动,回来的路上车翻了,蒋子龙同志受伤后回到在津城,想去看望一下。”

    “哦,这件事啊。”黄祖默在报纸上了解过这件事情,他四处看了看,低声说道:“我听说这事儿是因为佛祖”

    “老黄啊,你也是D员,这种事就别瞎说了。万一是司机的问题,有心人刚好跟他们在五台山的举动联系起来了。”

    黄祖默讪讪一笑:“我就是随口说说,这事儿传的太玄乎了。”

    饭店里,黄祖默和焦晃小酌了几杯,刘一民因为要开车,就没喝酒。

    《一个人的朝圣》拍完之后,黄祖默和焦晃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参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新的剧本需要他们准备的。

    刘一民让他们好好放松一下,两部电影连轴转一年多了,该放松放松。等以后有剧本了,再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黄祖默几杯酒下肚,高兴地询问《绿皮书》在国际票房最终结果是多少。

    “票房二点三亿美元,版权应该能卖两千万美元左右。”

    “吧嗒!”焦晃夹着的花生米掉落在了桌子上:“什么?多少?”

    “嘶,二点三亿美元,天啊,国内电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这种高度。”黄祖默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怎么追?

    “老黄,只要不丧失信心,就能追得上。”刘一民安慰了一句。

    等吃完饭,刘一民开车前往人艺,看了约四十分钟的排练,之后朝着曹禹的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里,曹禹正在跟编辑何冀平和刘锦云讨论剧本,看到刘一民后,热情地喊刘一民过来帮忙看看。

    这是刘锦云在继《狗儿爷涅槃》之后,写的最新话剧《背碑人》,同样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剧本。

    刘一民翻了几页后说道:“这部话剧修改了多次了吧?”

    刘锦云正准备说话,曹禹用手示意他不要说话,笑着看向刘一民,话语里考教意味极浓:“说说你的看法?”

    “这里表现羊倌儿的戏剧性冲突时,像是您《雷雨》里面的冲突手法。”

    曹禹笑道:“没错,是我修改的。”

    “刘教授,您真是好眼光。”何冀平赞叹道,她坐在这里主要是学习刘锦云农村题材话剧的表现手法。

    曹禹又跟刘锦云和何冀平交代了几句,让他们离开了办公室。

    “在北戴河待的怎么样?”曹禹乐呵呵地问道。

    “呆的久也就那样,不过气温很舒适,您也应该去北戴河转转,反正人艺现在事情也不多。”刘一民建议道。

    在北戴河待了将近半个月,两个小家伙现在都有点烦了。也不叫嚷着出去,而是醒来后就在院子里跑着玩,偶尔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去海滩上看海。

    曹禹笑着说道:“今年就算了,来年吧。夏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我给你的报纸你看了吧?”

    “我都看了。”

    “《电信报》的文章感觉如何?”

    “看的挺明白,没想到有人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了。”

    对西方来说,向世界做宣传是他们的专利。

    “有办法吗?”

    “目前看没办法,嘴长在人家身上,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情。我们只能站在大义、站在政治正确的一方,尽可能的去争取多数人的支持。另外,通过各种渠道,正确阐述我们的观点。

    可以发文章驳斥一下相关观点,但这是有风险的。容易火没扑灭,倒是给对方扇了风,扩大讨论面。我建议是,《电信报》的文章影响不大,那就先冷处理。”

    曹禹思考了几分钟,摆了摆手:“新闻的事情,你跟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商量着办。正好你来了,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马尔克斯已经确定好访华日期了,时间就在九月三十号,同行的拉美作家约三四个人。

    日本有一个导演黑泽明准备等马尔克斯访问完中国之后,邀请马尔克斯顺道访问日本,这件事情已经跟作协沟通了。我相信马尔克斯那边,已经收到了相关消息。”

    “黑泽明啊,他在日本和国际上的名气都很大,表现风格跟马尔克斯很投缘。”

    刘一民晚上没有回北戴河,而是在四合院跟朱霖好好的过了一晚二人世界。

    体验了一下久违的肆无忌惮的感觉,在黑夜秋虫的鸣奏声中,刘一民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

    半夜淅淅沥沥的小雨拍打着窗檐,将两人的回忆带回了第一次过夜的晚上。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夹杂着雨水扑面而来,朱霖感叹道:“这么快可就立秋了啊!”

    “睡吧,身上汗水还没落,容易感冒!”刘一民单手往下,轻轻地抓了一把。

    朱霖用鼻子轻哼一声,三步变作两步走,迅速钻进了被窝里面。不过她不睡觉,非得拉着刘一民回忆往昔。

    “刘老师,你怎么那么坏啊?”朱霖听到刘一民的话,咬牙切齿地说道,右手捏向腰间。

    “哈哈哈,当时打赌,我可没把你当成赌注,是你自己会错意了。”刘一民笑着把朱霖搂的更紧了。

    朱霖将嘴巴凑到刘一民耳边轻声地说道:“不管怎么着,我愿意!”

    翌日,刘一民先去看望了一下史铁生。余桦正在院子里和史铁生还有史岚打牌,看到刘一民来了,几人连忙起身欢迎。

    史铁生整个人状态还好,并没有因为车祸受伤。

    余桦大咧咧地说道:“铁生没受伤,全靠这两条腿。他从轮椅摔下去的时候,比别人矮,掉落的行李都被别人给挡住了。”

    “余桦,你说的是人话吗?”史铁生气愤地说道。

    余桦笑道:“怎么?不服的话,咱们去足球场上练练?”

    “没事就行,以后这种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刘一民嘱咐道。

    “刘教授,铁生你就不用担心了,今年铁生发表的那篇《车神》您看了吗?别人是开车能成车神,他是坐着轮椅也能成车神。我在想啊,到了足球场上,铁生靠着轮椅能不能变成最快前锋?”

    余桦满嘴胡咧咧逗笑了刘一民,刘一民笑道:“铁生当个守门员就行。我不会踢足球,要是会的话,我刘一民肯定帮帮场子。”

    “没事,有时间,我教您。”

    余桦本来7月底就要回去,听说史铁生翻车之后,特意在燕京照顾了几天。看史铁生没事儿,他明天就要回去。

    “一民,你是不是有个朋友在晋省文化部门工作?”

    “那我燕大的老同学。”刘一民立即就明白史铁生说的是谁。

    “他让我代他向你问好,他十分怀念在燕京的时光。”

    “这小子,好久没见了。”刘一民本来想骂一句,但最终化作一声叹息。陈大志前两年结婚了,晋省文化部门属于清闲部门,他虽然升官了,但每天都觉得过得浑浑噩噩。

    告别史铁生等人之后,刘一民找到一处加油站把油加满,而后直接朝着津城开去。

    抵达津城,刘一民直奔津城作协。看到蒋子龙的样子,刘一民差点笑出声。

    蒋子龙胳膊上缠着绷带,脸青一块肿一块的。刘一民调侃道:“呦,子龙同志,有阵子没见,吃胖了啊!”

    “一民?”蒋子龙急忙站了起来,却因为太急扯动了伤口,嘴角发出“哎呦”的呻吟声:“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我走到门口就听到门卫在讨论你,说你是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是今年津城作协最大的劳模。”

    蒋子龙呲着牙骂道:“妈了个屁的,老邹一天天的就喜欢编排人。你说我是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出去参加个活动,还能把自己搞成这副模样,你说我是招谁惹谁了。”

    听到蒋子龙的津城话,刘一民再次笑道:“哎呀,你们津城人真是张口就是相声啊!”

    蒋子龙用一只手给刘一民倒了杯茶:“我倒是想休息,最近作协有活动,我不来不行。还好,有你这个老朋友来看我,我身上的伤好多了。”

    刘一民抿了一口茶,听蒋子龙讲起五台山发生的事情。听到他的话,刘一民也是无语。一群作家和编辑竟然能干出那种事儿,在去五台山的队伍里,一名美女编辑简直是八十年代小仙女。

    “我们不让她倒转法轮,她倒好,噘着嘴硬要干。这要是我的兵,早把她从编辑部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