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道:“团座,咱们晋绥军的党训是保家卫国,打鬼子。”
“八路军也是抗日的队伍,也是在保家卫国,咱们加入他们,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打鬼子,怎么能算违背党训呢?”
“我想,真正理解党训的人,不会怪咱们的。”
楚云飞沉默了,他看着城下灯火渐起的太原城,心中翻江倒海。
这些天的所见所闻,让他对八路军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厌恶闫老西的勾心斗角,也看不惯常凯申的消极抗日,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痛痛快快地打鬼子,把小鬼子赶出龙国。
如今,江晨的独立纵队,不正是他心中理想的抗日队伍吗?
楚云飞犹豫了再三,终于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走,孙铭,我们去找江晨。”
孙铭又惊又喜,连忙跟上楚云飞的脚步。
两人快步走向司令部。
此时江晨正在书房里看地图,见他们进来,有些意外:“楚团长,这么晚了,有事吗?”
楚云飞深吸一口气,走到江晨面前,郑重地说道:“江司令,我有一件事想跟你说。”
“经过这两天的观察,我觉得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所以我想……我想带着我麾下的一个团,加入八路军,加入你的独立纵队。”
江晨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震惊,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桌子上:“什么?你要加入八路军?”
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楚云飞是谁?
那是晋绥军的悍将,闫老西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之一,更是常凯申看重的年轻将领。
楚云飞出身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晋绥军,从排长做起,参加过忻口会战、娘子关战役。
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曾率领一个营击溃日军一个联队,被誉为“晋绥军第一猛将”。
闫老西对他寄予厚望,多次提拔他,常凯申也亲自接见过他,有意将他拉拢到中央军麾下。
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竟然要主动加入八路军,加入自己的独立纵队?
楚云飞见江晨震惊,便接着游说道:“江司令,我知道你可能不信,但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我麾下虽然只有一个团,两千多人,但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个个都是能打仗的好手。”
“我们没有太多的奢求,只求能有一个真正抗日的平台,能痛痛快快地打鬼子,不愿意再窝在晋绥军里搞内斗、消极防御。”
“江司令,我知道我以前和八路军打过交道,甚至有过摩擦,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如今国难当头,个人恩怨、派系之争都该放在一边,只求能为国家、为百姓多杀几个鬼子。”
“希望你能给我这个机会。”
江晨看着楚云飞真诚的眼神,心中的震惊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楚云飞这样的悍将加入,对独立纵队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他麾下的团是晋绥军的精锐,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有了这支部队,独立纵队的实力至少能提升三成。
更重要的是,楚云飞的加入,或许能影响更多晋绥军、中央军的将领,让他们看清抗日的大势,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来。
江晨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语气郑重地说道:“楚团长,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敬佩。”
“既然你一心想打鬼子,愿意加入八路军,那我江晨代表独立纵队,欢迎你!”
楚云飞闻言,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他抬手再次行了一个军礼:“多谢江司令!今后,我楚云飞一定跟着江司令,好好打鬼子,绝不辜负你的信任!”
江晨连忙扶起他,笑着说道:“不必多礼,现在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以后就别叫我江司令了,叫我江晨就行。”
他转身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云龙吗?你现在立刻来我司令部一趟,有件大事要跟你说。”
没过多久,一个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几分粗犷的将领快步走进书房,正是李云龙。
他刚一进门就嚷嚷起来:“江晨,什么事这么急?”
江晨笑着指了指楚云飞:“你先别练摔跤了,给你介绍个人,这位是楚云飞楚团长,以后就是咱们独立纵队的人了。”
李云龙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楚云飞,仿佛见了鬼一样:“你说啥?楚云飞?”
“就是那个晋绥军的楚云飞?”
“云飞兄要加入咱们八路军?江晨,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李云龙走上前,围着楚云飞转了两圈,嘴里还不停念叨:“我听说过你,晋绥军的猛将,打鬼子不含糊。”
“上次忻口会战,你带着一个营硬扛日军一个联队,这事我李云龙佩服。”
“可你怎么会想着加入咱们八路军呢?你在晋绥军不是挺好的吗?闫老西没少给你好处吧?”
楚云飞看着李云龙直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云龙兄,实不相瞒,我在晋绥军确实待了不少年,但我心中只想打鬼子。”
“如今看到八路军真正为百姓着想,为抗日出力,我便不想再留在晋绥军里浑浑噩噩了。”
“能加入独立纵队,和云龙兄这样的英雄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
李云龙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楚云飞的肩膀:“好!好小子!我李云龙就喜欢这样的汉子!”
“以前我还想着,要是有机会跟你较量较量,看看谁的队伍能打。”
“现在好了,咱们成了一家人,以后可以一起揍小鬼子了!这可真是太好了!”
他的脸上满是兴奋和激动,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
在他看来,楚云飞是个难得的将才,更是个有骨气的英雄,这样的人加入八路军,不仅能增强队伍的实力,更能让他多一个可以交心的战友。
英雄惜英雄,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晨看着两人融洽的样子,笑着说道:“好了,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就说说接下来的计划吧。”
“我们独立纵队下一步,打算挥师东北,收复被日军占据的东北三省。”
楚云飞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什么?你们要挥师东北?”
李云龙得意地笑了笑,拍了拍楚云飞的肩膀:“没错,楚兄,刺激吗?”
“东北是咱们龙国的土地,不能就这么让小鬼子占着。”
“咱们独立纵队现在有十万人,再加上你带来的一个团,实力足够了。”
“到时候,咱们三路大军齐发,一路从华北北上,一路从山东出发,还有一路从蒙古迂回,三路夹击,定能把小鬼子赶出东北!”
楚云飞的眼中渐渐燃起熊熊烈火,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收复失地,把小鬼子赶出龙国。
如今有机会挥师东北,亲手收复被日军占据多年的故土,这让他怎能不激动?
他紧紧握住李云龙的手,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无比坚定:“太刺激了!楚某这辈子,就盼着这一天!”
“这次总算可以好好打鬼子了!云龙兄,能和你一起打鬼子,是我的荣幸!”
李云龙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楚云飞的手:“哈哈,也是我的荣幸!”
“以后咱们就是兄弟了,一起把小鬼子赶出龙国,让他们永世不敢再来!”
江晨看着两人紧握的双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一次,东北势在必得。
此时。
院子里,阳光正好,老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壮行。
江晨重新走到作战地图前,指尖轻轻抚摸着“东北”两个字,眼中满是坚毅。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远征,千里征途上,有雪山草地,有日军的围追堵截。
但他更相信,独立纵队的将士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力,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插上抗日的旗帜。
备战的命令很快传遍了独立纵队的各个营区,太原城外的训练场上。
枪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加紧训练。
军械股的战士们日夜不停地检修枪械火炮,每一件武器都被擦拭得锃亮。
运输队的民夫们忙着打包粮食、药品和弹药,脸上洋溢着对胜利的期盼。
而李云龙每天穿梭在各个营、团,旅区,检查备战情况,手把手地指导新兵练习拼刺,给战士们讲解北上的作战计划,鼓舞士气。
江晨则坐镇司令部,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与晋绥军区和东北抗日联军保持密切联系。
不断完善作战计划,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时间一天天过去,太原城的秋意越来越浓,独立纵队的备战工作也进入了尾声。
将士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一声令下,便将踏上挥师东北的征程。
一个月后,太原城外,晨光熹微,独立纵队的两路大军整齐列队,旗帜鲜明,气势如虹。
江晨和李云龙分别站在三路大军的前方,目光坚定地望着东北方向。
很快,誓师大会开始。
“弟兄们!”
江晨的声音不用扩音筒,却穿透了呼啸的寒风,每个字都砸在将士们心上:“三个月前,咱们在太行山跟鬼子拼刺刀的时候,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把小鬼子赶出龙国的地界?”
“今天我告诉大家——就是现在!”
江晨抬手指向东北方向,指尖仿佛能刺破铅灰色的云层:“眼下关东军还攥着东北的铁路线,他们占着咱们的矿山,抢着咱们的粮食,把咱同胞当牲口使唤!”
“沈阳城外的万人坑,哈尔滨的731部队,还有那些被鬼子强征的劳工,他们的骨头还埋在零下四十度的冻土下!”
“咱们为什么要出关?不是为了抢地盘,不是为了争功名,是为了给那些死在鬼子刀下的同胞报仇,是为了把‘龙国人’这三个字,重新立在东北的黑土地上!”
台下忽然有人喊了一声:“司令员!俺爹娘就是在奉天被鬼子杀的,俺跟他们拼了!”
吼声未落,更多将士跟着嘶吼起来,枪栓拉动的脆响此起彼伏。
江晨抬手压了压,目光扫过一张张冻得通红却燃着怒火的脸。
这些将士里,有从平型关下来的老兵,有刚从敌占区逃出来的青年。
还有带着家仇参军的东北子弟,此刻他们的眼神里,都烧着同一片火。
“我知道大家心里的恨!”
江晨的声音沉了沉,却更添力量:“但咱们不能只靠恨打仗!关东军还有六个师团盘踞在长春、锦州,他们有坦克,有重炮,甚至还藏着化学武器。”
“可他们忘了,当年他们闯进东北的时候,靠的是突然袭击。”
“今天咱们去,靠的是三千条硬骨头,靠的是身后四万万同胞的盼头!”
他走下高台,踩着积雪走到队列前,伸手拍了拍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
那士兵的袖子上还缝着补丁,手里的步枪却擦得锃亮。
“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
“报告司令员!俺叫王二柱,家在齐齐哈尔!”
士兵的声音带着颤,却挺得笔直。
江晨点点头,转向所有人:“看到了吗?二柱的家在齐齐哈尔,老张的家在牡丹江,小李的家在通化!”
“咱们这支部队,就是要带着所有东北人的盼头,把家抢回来!把土地抢回来!”
说完,江晨突然拔出腰间的军刀,寒光在雪地里晃得人睁不开眼,刀刃直指天空:“我江晨在这里立誓。”
“不把关东军赶出东北,我绝不回头!要是我战死了,你们就踩着我的尸体接着打,总有一天要让东北的孩子,再也不用听鬼子的枪响!”
“不赶鬼子不回头!”
第一个声音响起时还带着沙哑,紧接着,十万人的吼声震耳欲聋。
将士们纷纷举起枪,枪尖朝着东北方向,像是一片骤然竖起的铁林。
江晨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发热,却用力握紧了军刀。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脚印将嵌在东北的冻土上,用热血把失去的土地,一寸寸夺回来。
“挥师东北,驱除日寇!”
江晨高声下令,声音传遍整个军营。
“挥师东北,驱除日寇!”李云龙紧随其后,吼声震耳欲聋。
“挥师东北,驱除日寇!”
“挥师东北,驱除日寇!”
“挥师东北,驱除日寇!”
十万两千名将士齐声呐喊,声浪直冲云霄,回荡在汾河两岸。
随着出发的号角吹响,三路大军分别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日军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