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420章 独立纵队兵力曝光,闫老西麻了:十,十万人?

第420章 独立纵队兵力曝光,闫老西麻了:十,十万人?

    “什么?”

    闫老西和徐永昌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声音里满是震惊。

    闫老西踉跄着走到通讯兵面前,一把夺过电报,看了三遍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指着电报,手都在抖:“江晨疯了?”

    “他敢去东北?那地方可是关东军的地盘!”

    徐永昌也缓过神来,捡起烟袋锅却忘了装烟丝,急声道:“关东军是什么成色?号称‘皇军之花’。”

    “光是在东北就有几十万兵力,还有坦克、大炮、飞机,咱们晋绥军跟他们打都得掂量掂量,江晨的独立纵队才多少人?”

    “满打满算也就万把人,还都是轻武器,这去东北不是送死是什么?”

    “就是送死!”旁边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参谋也附和道:“东北那地方冷得能冻掉耳朵,江晨的兵大多是南方人,连雪地行军都没经历过,怎么跟关东军打?”

    “再说关东军经营东北十几年,工事修得比城墙还厚,就凭江晨那点人,连人家的防线都摸不到!”

    闫老西捏着电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江晨是觉得在山西打了几个小胜仗,就飘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关东军可不是华北的伪军,那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硬茬!”

    “当年张少帅几十万东北军,不也没挡住关东军?他江晨凭什么?”

    “说不定是想抢地盘?”另一个参谋猜测道:“现在毛熊军在北边盯着关东军,美军也在太平洋反攻,江晨会不会是想趁乱去东北占块地?”

    “可他也不想想,关东军能让他占?就算他真到了东北,前脚刚落地,后脚就得被关东军包饺子!”

    徐永昌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抢地盘也得有命抢啊!江晨这步棋走得太险了,简直是自寻死路。”

    “咱们现在不用管他投不投靠果党了,等着看他在东北怎么栽跟头吧。”

    “我敢打赌,他的独立纵队撑不过三个月,就得被关东军打垮!”

    闫老西没说话,只是盯着墙上的地图,目光落在东北的位置,心里又惊又疑。

    他既觉得江晨此举是自寻死路,又隐隐有些不安。

    江晨这小子,从出道到现在,就没按常理出牌过,这次挥师东北,真的只是一时冲动吗?

    议事厅里的议论声还在继续,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看好的神色。

    在他们看来,江晨带着一支装备简陋的队伍去东北对抗关东军,跟拿着鸡蛋碰石头没什么区别。

    突然,闫老西问道:“独立纵队现在有多少人?”

    参谋长双手捧着情报文件夹,神色严肃地往前递了递:“司令,从晋南、晋中还有北平的眼线传回的消息,都经过反复核实了。”

    “独立纵队目前的兵力,已经突破十万人了。”

    “什么?十万人?”

    闫老西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他眼睛瞪得溜圆,脸上的皱纹都绷得紧紧的,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你再说一遍?十万人?我没听错吧?”

    他愣在原地,脑子里飞速转着。

    要是没记错的话,之前三次派人去劝江晨接受晋绥军改编,人家要么找借口推脱,要么干脆不见。

    当时还以为是江晨性子倔,现在想来,哪里是倔,分明是人家早就兵强马壮,根本瞧不上晋绥军的编制!

    他嘴角扯出一抹苦涩,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我还当他是支刚起步的小队伍,没想到藏得这么深。”

    过了好一会儿,闫老西才缓过神,捡起烟袋锅,又问道:“不对啊,去年冬天我派人去摸底,他那队伍满打满算也才一两万人,怎么才大半年光景,就翻了好几倍?这兵力怎么涨得这么快?”

    参谋长翻开文件夹,指着里面的记录解释:“司令,江晨在开春占领太原周边几个重镇后,就立刻开始招兵买马。”

    “他先是把日军和汉奸囤的粮食、布匹全部分给了老百姓,还组织士兵帮着春耕,连农具都给穷苦人家送上门。”

    “接着又在各村设了学堂,让娃们免费读书,还派军医给老人、孩子看病,分文不取。”

    “最关键的是,他定了规矩,凡是参军的,家里免三年粮税,要是牺牲了,抚恤金给足五十块大洋,还管家里人的生活。”

    “就算是伤残了,队伍也管一辈子。”

    “您想想,这几年日军在晋地烧杀抢掠,老百姓日子苦啊,好多人家男人要么被抓了壮丁,要么死在战乱里,江晨这做法,简直是说到老百姓心坎里了。”

    参谋长顿了顿,又补充道:“现在各村镇,老人们都主动把儿子往队伍里送,说‘跟着江司令,既能报仇,还能让家里好过’,有的村子一次就去了三四十个青年。”

    “还有那些被日军打散的国民党溃兵、地方武装,甚至不少伪军,都带着枪投靠了江晨。”

    “这几个月下来,兵力就这么突破十万了。”

    闫老西和坐在一旁的徐永昌听完,脸色都沉了下来。

    徐永昌端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低声道:“不敢想,真是不敢想……”

    “咱们晋绥军在今年(1943)年整补后,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一万多人,还得分兵守着晋北、晋西十几个据点。”

    “江晨一个独立纵队就有十万人,这都抵得上咱们大半个晋绥军了,太可怕了。”

    闫老西重重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目光复杂地看着地图:“现在我总算明白,江晨为什么敢打太原了。”

    “十万人马,有粮有枪,还有老百姓支持,这可不是兵强马壮是什么?”

    他手指在地图上的太原位置点了点,又道:“关东军驻守山西的部队,满打满算也就四万多人,虽说装备比江晨的队伍好。”

    “但江晨人多啊,还占着民心,真打起来,以多耗少,再利用地形打游击,未必没有胜算。”

    “再说,关东军这两年被抽了不少兵力去太平洋战场,实力早不如从前了。”

    最后,闫老西拿起烟袋锅,用火镰点燃,深深吸了一口,烟雾从他嘴角溢出。

    他缓缓说道:“这江晨到底能不能打下太原,能不能跟关东军掰赢手腕,咱们也别瞎琢磨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此时。

    八路军总部机关。

    副总指挥李建业刚结束与各团的通讯会议,声音里满是振奋:“江晨这小子带独立纵队打太原这一仗,打得漂亮!”

    “这就是范本!通知下去,各部从明天起,照着这个路子来,多搞游击战、麻雀战,把附近鬼子的据点搅个天翻地覆,让他们知道咱们八路军的厉害!”

    参谋们正低头记录指令,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通讯兵小王攥着电报冲进屋,军帽上的尘土还没来得及拍,声音都带着喘:“首长!急电!晋绥军那边……晋绥军全员出动了!”

    “什么?”

    参谋长抬眼看向通讯兵:“详细说,他们在哪打的?战果怎么样?”

    “就在雁门关南侧的阳明堡!”

    小王展开电报,一字一句念道:“晋绥军35军主力配属独立炮兵团,凌晨三点对日军第26师团辎重联队发起突袭,激战四个小时,炸毁日军汽车三十八辆,摧毁弹药库两座。”

    “还缴获了轻重机枪十二挺、步枪两百一十多支!”

    “日军伤亡统计出来了,死一百六十五人,伤九十余人,连他们的辎重联队联队长松井少佐都被当场击毙!”

    “嚯!”

    参谋长猛地放下铅笔,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嘴角一扬:“闫老西这是开窍了?之前总想着保存实力,跟鬼子‘周旋’,这次居然下了这么重的手!”

    一旁的参谋长周明远凑到地图前,手指沿着阳明堡的位置划了一圈,语气里满是欣慰:“好啊!早这么干多好!雁门关是日军运输补给的关键通道。”

    “晋绥军这一下,等于掐了鬼子的一条胳膊,咱们后续的行动也能少些阻力!”

    “我看未必是真心抗日。”

    师长抱着胳膊站在角落,眉头微蹙,声音里带着几分冷静:“闫老西一辈子把山西当成自己的地盘。”

    “最近鬼子在晋北增兵,又接连占了他两个县城,怕是怕再不出手,山西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这才趁咱们刚打了胜仗,也跟着重拳出击的根本原因。”

    参谋长听完,目光重新落回作战地图,语气渐渐郑重起来:“不管他闫老西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是打鬼子,这就是好的开始。”

    “咱们抗日队伍,不怕各路势力有自己的心思,就怕各怀鬼胎、互不配合。”

    “现在晋绥军动了,咱们再跟上,两路夹击,鬼子在山西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总指挥手指指向地图上日军盘踞的几个据点,声音陡然提高:“小鬼子想在山西站稳脚跟?”

    “没那么容易!他们的统治根基已经越来越差了,百姓不跟他们走,补给线又被咱们搅得不得安宁,现在正是趁其病、要其命的时候!”

    参谋长这时想起之前的计划,连忙问道:“首长,那咱们各部原本定好的行动方案,还要不要按计划进行?”

    “当然要!”副总指挥一拍桌子,眼神里满是果决:“晋绥军在阳明堡打了胜仗,鬼子肯定会调兵去反扑,这正好给咱们创造了机会。”

    “通知各团,明天拂晓准时行动,三营继续盯着平型关的运输队,一营和二营去端掉灵丘县附近的两个鬼子炮楼,骑兵连绕到后面,牵制鬼子的增援部队。”

    “咱们要让鬼子知道,在山西,不是只有晋绥军能打,咱们八路军照样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煤油灯的光映在众人脸上,每个人的眼神里都燃起了斗志。

    “对了,江晨现在怎么样了?”副总指挥问道:“”

    参谋长快步走到桌前,抬手敬了个礼,声音沉稳:“副总指挥,独立纵队已经完全按照您的部署推进,出兵东北的各项谋划都已落地。”

    “兵力清点完毕,物资筹措基本到位,就连渡江北进的路线都反复勘测了三遍。将士们士气正盛,估计这几天就会正式出兵,直插关东军腹地。”

    副总指挥微微颔首,目光里带着几分期许与凝重:“好,布局这么久,终于要动了。接下来,就看江晨的表演了。”

    “首长……”一旁的师长忍不住开口,眉头微微蹙起:“不是我泼冷水,关东军可不是软柿子。”

    “江晨这一去,带着的独立纵队虽说战斗力不弱,但毕竟是孤军深入,您说他这胜算到底有多大?”

    参谋长推了推眼镜,手指在地图上的敌我态势标记处轻轻点了点,沉声道:“师长这话问到点子上了。”

    “要分析这一战的胜负,得先把双方的底摸透。”

    “首先说关东军的优势,那可不是一般的强。”

    “第一,兵力雄厚。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在东北经营多年,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下辖多个精锐师团。”

    “还有大量的伪军协同作战,兵力是独立纵队的十倍还多。”

    “第二,装备精良,他们配备了齐全的重炮、坦克、装甲车,还有空中支援,后勤补给线也早已成型,弹药、粮草充足。”

    “第三,地形熟悉且工事坚固。”

    “关东军在东北修建了无数碉堡、要塞,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东北的山川河流、城镇村落了如指掌,而独立纵队是客场作战,对当地环境还需要适应。”

    “第四,战术素养成熟。”

    “关东军士兵大多经历过长期战争,实战经验丰富,指挥官也多是受过系统训练的精英,战术配合娴熟。”

    参谋长顿了顿,语气愈发凝重:“再看我们独立纵队的优势。”

    “其一,士气高昂,将士们怀着收复失地、抗击日寇的决心,斗志旺盛,这是任何武器都换不来的。”

    “其二,机动灵活,独立纵队以轻装步兵为主,没有重装备的拖累,擅长游击战、运动战,能快速穿插、迂回作战,不像关东军那样受地形和工事限制。”

    “其三,民心所向,东北人民深受日寇压迫,对八路军早有期盼,独立纵队进军东北,必然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获取情报、筹措物资都会相对顺利。”

    “其四,江晨的指挥能力,他打仗向来不拘一格,擅长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这也是独立纵队最大的底气之一。”

    说到这里,参谋长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但即便如此,咱们这一战的胜算还是太低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