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460回忆录20

460回忆录20

    三十一、印度洋风暴眼:科钦变局与红毛夷的“断链之战”

    一、科钦的午后与暗流

    科钦港的午后,海风带着椰香与铁锈味穿过码头。南夏驻科钦商馆的旗帜在阳光下展开,苏廉站在窗前,望着港内忙碌的景象:佛朗机的卡拉维尔船、红毛夷的快帆船、南夏的“追风级”巡航舰错落停泊,像一局未终的棋局。

    一封急报从马六甲传来:红毛夷在巽他海峡发起了“断链行动”,连续劫掠三批南夏—佛朗机联合补给船队,目标直指香料与军械。更令人不安的是,红毛夷开始在科钦外海布下水雷——一种用陶罐盛装黑火药、系以铁链的简易爆炸物,专门破坏航道与拖网。

    苏廉合上急报,目光变得凝重。他知道,这不是单纯的海盗式突袭,而是要在印度洋东部切断南夏与佛朗机的补给链,逼迫科钦倒向红毛夷。

    他立刻召集商馆与水师联络官开会。会上,各方意见不一:水师联络官主张立刻派“追风级”前出巽他海峡清剿;商馆主管则担心激化与红毛夷的矛盾,影响北方航道谈判;佛朗机驻科钦的海军代表则强调“有限协作”,只愿提供情报与港口补给,不愿直接交战。

    苏廉敲了敲桌案:“断链之战,断的是信心。我们要打,而且要打得让盟友安心、让对手知痛。”

    二、“白泽号”再出与“断链”的对策

    陈璘在马六甲接到命令时,正与太子慕容彦在甲板上讨论海图。他收起图纸,目光一沉:“传令,‘白泽号’与‘青虬号’、‘玄豹号’编成快速分舰队,明日拂晓出航,目标巽他海峡。”

    分舰队的战术思路很清晰——用“追风级”的速度与三角帆的灵活,压制红毛夷快帆船的穿插;用后膛龙炮的短距连续射击,清除航道上的水雷与拦截小队;同时以“钳形”合围,逼迫红毛夷主力离开狭窄水道,进入开阔海域,再以火力优势解决。

    出航当夜,海风骤起。“白泽号”的三角帆在夜色中如巨鸟振翼,陈璘站在舵楼,观测风向与浪涌。慕容彦随队见习,第一次亲历实战部署,他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口令与每一次帆索调整。陈璘偶尔侧目,见太子的眼神专注而沉稳,心中略感欣慰。

    进入巽他海峡,水道收窄,暗礁密布。红毛夷的快帆船果然从两侧暗礁后冲出,试图以链弹切断“白泽号”的帆索。陈璘不慌不忙,下令“短距连续射击”,四门龙炮交替开火,爆破弹在快帆船周围炸开,水花与木屑齐飞。红毛夷见火力不占优,迅速转向,试图遁入雷区。

    “换实心弹,压制龙骨!”陈璘一声令下。实心弹呼啸而出,击碎了一艘快帆船的船底,那船迅速进水,船员纷纷跳海。其余快帆船见状,不敢恋战,加速撤离。

    但雷区仍在。陈璘命令放下小艇,由熟练水手携带割链器与钩杆,清理航道。小艇在浪涌中颠簸,水手们屏住呼吸,将钩杆探入水中,勾住铁链,割开固定环。这是危险的活计,稍有不慎,水雷便会在船底引爆。

    慕容彦站在甲板上,看着小艇上的每一次试探与每一次成功,忽然明白:海疆的守护,不仅靠巨舰与炮火,也靠这些在风浪中冒险的普通水手。他低声对陈璘说:“若有一日我主天下,必立‘海魂祠’,供奉这些无名之人。”

    陈璘微微一怔,随即点头:“殿下此言,胜过千金。”

    三、科钦的抉择与佛朗机的摇摆

    红毛夷的“断链行动”在巽他海峡受挫,但并未收手。他们改变策略,在科钦外海加大水雷布设,并向佛朗机驻科钦总督施压,要求其退出与南夏的联合补给协议。

    总督陷入两难。佛朗机在印度洋的兵力有限,与红毛夷的矛盾由来已久,若与南夏深度绑定,可能招致红毛夷全面报复;但若疏远南夏,又将失去在东方的贸易与军事支点。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窗外是南夏商馆的旗帜与红毛夷快帆船的桅杆,像两股拉扯他的力量。

    苏廉决定亲自拜访总督。他没有携带厚礼,只带了一份海图与一份损失清单。海图上,南夏的航线与佛朗机的港口以不同颜色标注,密密麻麻,如同一幅共生的脉络;损失清单上,是近期联合补给船队被劫的货物与人员伤亡,冰冷而刺眼。

    “总督大人,”苏廉将海图推到总督面前,“红毛夷要断的,不是一条补给链,而是你们在东方的存在。今天他们在巽他海峡布雷,明天就会在果阿外海封锁。南夏可以帮你们清雷、护航,但需要你们的明确立场。”

    总督沉默良久,最终抬起头:“我可以同意扩大联合护航范围,但佛朗机不能直接参与对红毛夷的进攻行动。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体面的台阶。”

    苏廉微笑:“台阶我来搭。我们可以对外宣称,此次清雷与护航是为维护‘科钦—马六甲—果阿’航道安全,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至于红毛夷是否承认,那是他们的事。”

    四、科学院的新器与“海眼”观测网

    红毛夷的水雷让南夏水师意识到,传统的航道清理方式效率低下、风险极高。科学院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在三个月内拿出“清雷与探雷”的新方案。

    徐光启将任务交给了两个小组:一组负责“潜水钟”的改进,一组负责“海眼”观测网的搭建。

    潜水钟并非新鲜事物,但此前的设计难以在深水区长时间停留。科学院的工匠们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铅配重与稳定翼,改进了通气系统,用皮革与铜片加固钟体,使潜水钟能够在水下三丈处停留一个时辰。钟内配备了小窗与照明装置,潜水员可以通过小窗观察水下情况,使用特制工具剪断水雷的铁链。

    “海眼”观测网则是一套布设在港口与航道关键节点的观测与信号系统。观测点由瞭望塔、望远镜、信号旗与简易电报装置组成,能够实时监测海面动静,一旦发现水雷或不明船只,立即通过信号旗与电报传递信息,引导水师与清雷队行动。

    第一批改进后的潜水钟被紧急运往科钦。在“白泽号”的掩护下,潜水员乘潜水钟下潜,精准定位并清理了红毛夷布设的水雷。这一过程虽然缓慢,但安全有效,科钦外海的航道逐渐恢复畅通。

    徐光启在给京师的奏报中写道:“水雷是‘暗箭’,清雷是‘拆弓’。但最好的防守,是让暗箭无处可藏。‘海眼’观测网与潜水钟的组合,便是让暗箭现身的利器。”

    景熙帝看罢奏报,批示:“着科学院加快量产,将潜水钟与‘海眼’系统推广至马六甲、广州、泉州等重要港口。同时,命工部与水师协同,制定清雷与探雷的标准规程,确保每一位水手都能熟练掌握。”

    五、红毛夷的“远交近攻”与南夏的应对

    红毛夷在巽他海峡与科钦外海接连受挫,转而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派使团前往波斯湾的霍尔木兹与亚丁湾的阿丹,许诺贸易优惠与军事保护,试图拉拢这些邦国,从南夏的会盟中分化出缺口。

    霍尔木兹与阿丹的态度变得暧昧。他们既想享受南夏会盟的贸易优惠,又不愿得罪红毛夷这一新兴海上势力。霍尔木兹的苏丹私下对红毛夷使团表示:“只要你们能保证我们的商队安全,我们可以考虑开放港口。”

    消息传到广州,李东阳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向景熙帝进言:“会盟不是铁打的城墙,是由利益与信任砌成的。红毛夷的拉拢,若不及时应对,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景熙帝采纳了李东阳的建议,下令召开“科钦紧急会盟”。南夏、佛朗机、满剌加、旧港等邦国的代表齐聚科钦,商议对策。

    会上,李东阳提出“三重保障”方案:一是安全保障,南夏与佛朗机联合增派护航舰队,覆盖波斯湾与亚丁湾航线;二是贸易保障,设立“会盟贸易基金”,对受红毛夷骚扰的邦国给予补偿与低息贷款;三是技术保障,向南亚与西亚邦国输出简易航海技术与观测设备,帮助其提升自主防卫能力。

    霍尔木兹与阿丹的代表在会上表示,他们愿意继续留在会盟,但希望南夏能拿出更具体的安全承诺。李东阳当即回应:“南夏水师将在波斯湾与亚丁湾各部署一支分舰队,常驻巡逻;同时,为霍尔木兹与阿丹各培训一支本地水师,配备‘追风级’巡防舰与龙炮。”

    这一承诺打消了霍尔木兹与阿丹的顾虑。最终,所有与会邦国签署了《科钦紧急保障宣言》,明确了联合防御与贸易互助的条款。红毛夷的“远交近攻”未能奏效,反而让南夏的会盟更加紧密。

    六、太子的决断与“家书驿站”的扩展

    慕容彦在“白泽号”上的见习进入尾声。他不仅学到了航海与战术,更体会到了人心的重要。他向陈璘提议,将“家书驿站”从马六甲扩展至科钦、旧港、满剌加等会盟港口,让更多水手能够与家人通信。

    陈璘深表赞同,立刻上报京师。景熙帝批复:“准。着礼部与水师协同,在各重要港口设立‘家书驿站’,配备专职驿吏与翻译,确保家书传递及时、准确。同时,允许民间商队参与驿站运营,以商养驿,形成可持续机制。”

    “家书驿站”的扩展,赢得了水手与商队的广泛好评。许多长期出海的水手,第一次能够定期收到家人的消息,士气大振。慕容彦在见习笔记中写道:“海疆的稳固,离不开武器与舰队,也离不开人心与温情。驿站虽小,却能系住万千家庭,系住国家的根基。”

    见习结束前,慕容彦随“白泽号”参与了一次联合巡逻。在科钦外海,他们发现了一艘被红毛夷劫掠的佛朗机商船,船员被困在荒岛。慕容彦主动请缨,带领一支小队乘小艇前往救援。

    救援过程并不顺利,荒岛地形复杂,红毛夷的散兵仍在游荡。慕容彦沉着指挥,利用地形隐蔽接近,成功救出了被困船员。返回“白泽号”时,陈璘拍了拍他的肩膀:“殿下今日之举,有古之仁君之风。”

    慕容彦谦逊道:“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身为太子,当与百姓同甘共苦。”

    七、风暴眼中的平衡与未来的伏笔

    科钦的风波暂告一段落。南夏与佛朗机的联合护航恢复了印度洋东部的航道安全,红毛夷的“断链行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红毛夷在科钦受挫后,将目光转向了马鲁古与北方航道。他们开始在马鲁古外海集结舰队,同时派人渗透到日本海沿岸,试图与当地邦国建立联系,争夺北方航道的控制权。

    南夏也在调整战略。景熙帝下令:“加快‘追风级’巡航舰与‘镇远’级战列舰的量产,全面换装龙炮;扩大‘经度工程’的覆盖范围,将星表与航海钟推广至民间商队;在马鲁古与波斯湾设立永久性军事据点,加强会盟邦国的军事合作;同时,重启与红毛夷的谈判,试探其底线与诉求。”

    苏廉再次被任命为谈判代表,前往好望角与红毛夷主事人会面。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谈判,红毛夷不会轻易放弃在东方的利益,而南夏也不可能退让海疆的核心诉求。但他相信,只要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就能为南夏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陈璘则率舰队返回马鲁古,加强那里的防御。他在给京师的战报中写道:“马鲁古是香料之心,也是印度洋的枢纽。守住马鲁古,就能守住会盟的信心;守住马鲁古,就能在与红毛夷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慕容彦回到京师后,向景熙帝呈上了见习笔记与海图。景熙帝看完后,欣慰地说:“彦儿,你已懂海,更懂人。未来的海疆,需要你这样的君主,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有悲悯之心。”

    慕容彦叩首:“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愿为南夏的海疆鞠躬尽瘁。”

    夜色降临,京师的灯火与海上的星光遥相呼应。印度洋的风暴眼暂时移开,但新的风浪正在酝酿。南夏的巨舰,将继续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 — —

    后续连载大纲(分卷推进,逐步到1万字)

    - 第32章:马鲁古再燃:红毛夷的“香料围城”与南夏的“反围歼”

    - 红毛夷集结舰队,对马鲁古实施海上封锁,试图逼迫土邦倒向自己。

    - 南夏与佛朗机联合展开“反围歼”,利用“追风级”的速度与龙炮的火力,打破封锁。

    - 科学院推出“信号火箭”与“夜航照明弹”,提升夜战与协同能力。

    - 太子慕容彦提出“民心工程”,在马鲁古推广农业与手工业技术,巩固土邦与南夏的关系。

    - 第33章:北方航道的阴影:红毛夷渗透与日本海的“雪夜交锋”

    - 红毛夷商队与间谍进入日本海沿岸,试图与当地邦国建立联系,争夺北方航道。

    - 南夏民间商队与水师联合展开巡逻,在雪夜与红毛夷小队发生冲突。

    - 科学院完善“寒区航海装备”,包括保暖衣物、冰区导航仪器、破冰船设计。

    - 李东阳出使日本海沿岸邦国,签订“北方航道安全协定”,建立联合巡逻机制。

    - 第34章:经度工程的深化:天文台网络与“海上授时”

    - 科学院在沿海与海外据点建立天文台网络,观测精度大幅提升。

    - 推出“海上授时”服务,通过信号旗与电报,为过往船只提供精准时间,提升经度测量精度。

    - 红毛夷试图窃取经度技术,南夏加强技术保密与反间谍工作。

    - 徐光启提出“天文—航海—军械”一体化研发体系,提升整体战力。

    - 第35章:会盟的考验:霍尔木兹的摇摆与南夏的“软硬兼施”

    - 霍尔木兹在红毛夷的拉拢与南夏的保障之间摇摆,引发会盟内部紧张。

    - 南夏采取“软硬兼施”策略:一方面增派护航舰队,保障霍尔木兹商队安全;另一方面,暂停部分贸易优惠,施压其明确立场。

    - 佛朗机在关键时刻选择支持南夏,巩固会盟团结。

    - 最终,霍尔木兹签署“永久同盟条约”,会盟进一步稳固。

    - 第36章:红毛夷的“科技反扑”:新型快帆船与“长程炮”

    - 红毛夷推出新型快帆船,速度更快、转向更灵,配备长程炮,试图在火力与速度上压制南夏。

    - 南夏水师与科学院联合开展针对性研发,改进“追风级”的帆装与龙炮,提升射程与精度。

    - 在印度洋中部展开一场大规模海战,双方各有胜负,海上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变化。

    - 景熙帝意识到,科技竞逐是长期过程,必须持续投入与创新。

    - 第37章:太子监国:朝堂与海疆的联动

    - 景熙帝身体抱恙,慕容彦开始监国,处理朝政与海疆事务。

    - 朝堂上出现“主和”与“主战”两派,慕容彦平衡各方利益,坚持“以战止战、以和促贸”的战略。

    - 他下令加大对科学院与水师的投入,同时推动会盟扩容,邀请东非邦国加入。

    - 监国期间,慕容彦展现出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赢得群臣与盟友的信任。

    - 第38章:东非航线的开辟:新市场与新挑战

    - 南夏民间商队在官方支持下,开辟前往东非的航线,寻找新的贸易市场。

    - 东非邦国对南夏的丝绸、瓷器、茶叶兴趣浓厚,但也担心西洋势力的干预。

    - 红毛夷与佛朗机试图介入东非贸易,与南夏展开竞争。

    - 南夏通过“贸易互助”与“军事保护”,与东非邦国建立友好关系,东非成为南夏新的贸易支点。

    - 第39章:决战前夜:印度洋的战略布局

    - 南夏、佛朗机、红毛夷在印度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各方都在进行战略布局。

    - 南夏整合会盟力量,建立“印度洋安全体系”,包括联合舰队、观测网、补给链。

    - 红毛夷与佛朗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在欧洲与印度洋同时发生冲突。

    - 景熙帝病情加重,慕容彦全面接管海疆事务,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决战。

    - 第40章:海波定澜:决战与新秩序的诞生

    - 红毛夷发起大规模进攻,试图一举摧毁南夏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

    - 南夏与会盟邦国联合舰队展开决战,“追风级”巡航舰、“镇远”级战列舰、龙炮、信号火箭等悉数登场。

    - 战斗激烈,双方损失惨重,但南夏凭借技术优势、会盟团结与民心支持,最终取得胜利。

    - 战后,南夏主导建立“印度洋新秩序”,签订《印度洋贸易与安全公约》,规范航道使用、贸易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红毛夷与佛朗机被迫接受新秩序,南夏成为印度洋的海上强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