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马鲁古再燃:红毛夷的“香料围城”与南夏的“反围歼”
海风从马鲁古群岛的椰林里掠过,带着丁香与豆蔻的香气,也带着硝烟的味道。红毛夷的舰队像一群灰色的鲨鱼,游弋在群岛外海,竖起的桅杆连成一片移动的森林。他们不再执着于巽他海峡的“断链”,转而用更直接的方式——封锁马鲁古,把香料之心攥在手里。
南夏与佛朗机的联合舰队在安汶港外集结。陈璘站在“白泽号”的舵楼,望着远处海面上红毛夷的快帆船在晨光里穿梭。他知道,这不是一场可以速战速决的仗。马鲁古海域岛礁密布,洋流复杂,红毛夷熟悉每一处水道,擅长化整为零、打了就跑。封锁容易,反围歼难。
“将军,红毛夷昨夜又劫了一支土邦的香料船队。”水师参谋把战报递上来,语气里带着疲惫。连续半个月,红毛夷像影子一样缠着航道,白天布设浮雷,夜里突袭补给,联合舰队虽有火力优势,却常常找不到可以痛击的主力。
陈璘接过战报,目光没有离开海面。“让‘青虬号’和‘玄豹号’编成轻巡分队,沿西里伯斯海边缘巡逻,重点清理浮雷;‘白泽号’与佛朗机的‘圣十字号’居中压制,随时准备支援;再调两艘‘追风级’去马鲁古海峡,切断红毛夷的补给线。”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各舰,不要贪功,先把航道捋顺,把他们的‘网’撕破一个口子。”
口子没有那么容易撕破。红毛夷的新型快帆船比传闻中更快,三角帆在侧风下几乎贴着海面飞,船舷上的长程炮能在两里外用链弹撕裂帆索。“青虬号”在清理浮雷时遭遇到三艘快帆船的围攻,虽然凭借龙炮的短距连续射击击退对方,但主桅杆被链弹削去一角,被迫返航抢修。
消息传到安汶港,佛朗机驻马鲁古的海军代表有些动摇。“陈将军,红毛夷的火力与速度都超出预期,我们是否应该收缩防线,先守住安汶与班达?”
陈璘摇头。“收缩就是让他们把网越收越紧。马鲁古的土邦靠香料生存,我们一退,他们就只能倒向红毛夷。到时候,我们面对的就不只是一支舰队,而是整个群岛的敌意。”他指向海图,“反围歼,要先反‘心’。我们得让土邦看到希望,让红毛夷知道疼。”
科学院的支援在此时抵达。两艘载着“信号火箭”与“夜航照明弹”的补给船驶入安汶港,徐光启亲自带着工匠赶来。“陈将军,这两样东西,或许能帮你在夜里把红毛夷的影子揪出来。”徐光启指着木箱里的火箭,“信号火箭分三色,红为警报,黄为集结,绿为突围;照明弹升空后能照亮海面三里,足够你们锁定目标。”
陈璘眼睛一亮。夜里的马鲁古海像一块黑布,红毛夷正是借着黑暗的掩护来去自如。照明弹与信号火箭,等于在黑布上剪了几个口子,让联合舰队的协同不再受夜色限制。
当天夜里,红毛夷果然又来偷袭。三艘快帆船试图趁着涨潮潜入安汶港,却刚靠近航道就被瞭望哨发现。红色信号火箭窜上夜空,紧接着,数枚照明弹亮起,海面瞬间如白昼。“白泽号”与“圣十字号”的龙炮同时开火,爆破弹在快帆船周围炸开,浪花冲天。红毛夷没想到联合舰队的夜战反应如此之快,仓皇转向,却被早已埋伏在侧翼的“玄豹号”咬住。一番交火,一艘快帆船被击沉,另外两艘带着浓烟逃离。
这是反围歼的第一个胜仗。消息很快传遍马鲁古群岛,土邦的首领们开始主动联系联合舰队,提供红毛夷的藏身水道与补给据点。陈璘抓住机会,下令展开“分区清剿”:轻巡分队负责清理岛礁间的小股突袭队,主力舰队则针对红毛夷的补给锚地进行打击。
太子慕容彦在此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思路。“陈将军,我们不仅要打退红毛夷,还要让马鲁古离不开南夏。”他带着一份计划书登上“白泽号”,“我让人从广州运来了稻种与纺织机具,还有一批农技与手工业师傅。土邦的香料依赖出口,但粮食与布匹常常短缺。我们帮他们改善农业,教他们织布,他们的根基稳了,自然不会轻易被红毛夷拉拢。”
陈璘看着计划书,心中感慨。太子的目光已经越过了战场,看到了战后的人心。他立刻批复:“准。我让人划出一片营地,供师傅们居住与教学;同时通知各土邦,愿意学习新技术的,南夏免费提供种子与机具,还负责保护他们的农田与作坊。”
民心工程很快见效。安汶附近的一个土邦率先试种南夏的稻种,产量比当地原有作物翻了一倍;纺织作坊里,土邦的妇女学会了纺布与染色,织出的棉布质地细密,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能通过联合舰队运往其他港口销售。越来越多的土邦加入进来,他们主动组织民兵,配合联合舰队巡逻,甚至有人带着自家的小船,冒着风险为舰队运送淡水与食物。
红毛夷的封锁开始松动。他们发现,无论如何劫掠,马鲁古的土邦依然站在南夏一边;无论如何布设航道障碍,联合舰队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清理干净。更让他们头疼的是,南夏的“追风级”似乎越来越灵活,龙炮的射程也在不断提升,几次正面交锋,红毛夷的快帆船都讨不到便宜。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联合舰队终于锁定了红毛夷的主力锚地。陈璘下令发起总攻,“白泽号”与“圣十字号”率先冲破锚地外围的防线,龙炮的炮火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红毛夷的舰队仓促应战,快帆船试图穿插突围,却被早已布好的轻巡分队拦住。信号火箭在雨空中穿梭,照明弹穿透雨幕,照亮了海面上的每一艘船。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红毛夷的主力舰被击沉两艘,快帆船损失过半,剩下的船只带着残兵狼狈逃离马鲁古海域。安汶港外的海面上,漂浮着断裂的桅杆与破碎的船板,海风里的硝烟渐渐散去,只剩下香料的清香。
陈璘站在甲板上,看着土邦的渔船纷纷驶出港口,渔民们挥舞着手臂向联合舰队欢呼。他知道,这场“反围歼”不仅守住了马鲁古,更守住了人心。但他也清楚,红毛夷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新的战场,或许就在更遥远的北方。
三十三、北方航道的阴影:红毛夷渗透与日本海的“雪夜交锋”
日本海的冬天来得早,海面结着薄冰,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南夏的民间商队“福顺号”在沿海的一个小港口停靠,船长周福裹紧了棉衣,望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这里是北方航道的起点之一,也是红毛夷渗透的重点区域。
“船长,刚才有几个陌生人一直在打听我们的航线与货物。”大副低声说道,“看打扮不像本地人,也不像佛朗机人。”
周福眉头一皱。最近几个月,北方航道上总有不明身份的船只出没,他们不劫掠,只打探消息,偶尔会用高价收购南夏的航海图与星表。商队里的人都知道,这是红毛夷的间谍。
“别搭理他们,”周福下令,“加快卸货与补给,明天一早出发。告诉船员,夜里轮流值守,看好货舱与海图。”
“福顺号”的目的地是朝鲜半岛的釜山港,船上装载着丝绸、瓷器与茶叶。这条航线是南夏民间商队开辟的北方贸易通道,不仅利润丰厚,还能避开印度洋上的战火。但随着红毛夷的渗透,这条平静的航道开始变得不平静。
出发后的第三天,海面下起了大雪。雪花纷纷扬扬,能见度不足一里。周福站在甲板上,指挥船员调整帆索,小心翼翼地沿着海岸线航行。突然,瞭望哨大喊:“船长,左前方发现三艘小船!”
周福拿起望远镜,透过雪花望去,只见三艘没有旗帜的小船正快速向“福顺号”驶来。小船的船体狭窄,速度极快,显然是为快速突袭设计的。“是红毛夷的小队!”周福立刻反应过来,“下令,关闭货舱门,船员进入战斗位置,用弩箭与火铳还击!”
“福顺号”虽然是商队,却配备了少量防御武器。船员们迅速就位,弩箭呼啸着射向小船,火铳的枪声在雪夜里格外刺耳。红毛夷的小队试图靠近“福顺号”,用钩杆勾住船舷,却被密集的火力压制在一里之外。
“他们想抢海图与货物!”大副喊道,“要不要启用信号火箭?”
周福点头。红色的信号火箭窜上雪空,在云层下炸开一团红光。这是南夏民间商队与水师约定的警报信号,只要在北方航道上遇到袭击,发射信号火箭,附近的水师巡逻舰就会赶来支援。
红毛夷的小队显然没想到“福顺号”的防御如此顽强,他们几次试图突破火力网,都以失败告终。雪越下越大,小船在浪涌中颠簸,渐渐失去了优势。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号角声。周福心中一喜:“是水师的巡逻舰!”
两艘南夏水师的“追风级”巡防舰冲破雪幕,快速驶来。龙炮的炮火瞬间覆盖了红毛夷的小船,爆破弹在雪水中炸开,小船的船体瞬间被撕裂。剩下的两艘小船见状,不敢恋战,加速逃离。
“福顺号”安全了。水师巡逻舰的舰长登上“福顺号”,与周福会面。“周船长,辛苦你们了。”舰长说道,“红毛夷最近在北方航道活动频繁,他们不仅想争夺贸易权,还想窃取我们的寒区航海技术。”
周福叹了口气:“这条航线好不容易开辟起来,不能就这样被他们搅乱。我们商队愿意配合水师,加强巡逻,共享情报。”
舰长点头:“朝廷已经下令,在北方航道的关键港口设立联合巡逻站,水师与民间商队协同,保障航线安全。同时,科学院也推出了寒区航海装备,包括保暖衣物、冰区导航仪器,还有专门设计的破冰船,很快就会配发到各港口。”
科学院的寒区装备确实解决了北方航道的大问题。保暖衣物采用多层棉布与羊毛缝制,轻便又保暖,船员们再也不用忍受刺骨的寒风;冰区导航仪器配备了特制的罗盘与测深仪,能够精准测量冰层厚度与水下暗礁位置;破冰船的船体加固了钢板,船头呈楔形,能够轻松撞碎薄冰,开辟航道。
李东阳在此时出使日本海沿岸邦国。他带着景熙帝的国书与丰厚的礼物,先后拜访了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与日本的德川幕府。李东阳的目的很明确:签订“北方航道安全协定”,建立联合巡逻机制,共同抵御红毛夷的渗透。
在釜山港,李东阳与李氏王朝的大臣们展开谈判。朝鲜方面担心卷入南夏与红毛夷的冲突,态度有些犹豫。“李大人,我国国力有限,不愿与任何强国为敌。”朝鲜大臣说道,“北方航道的安全,我们可以配合,但不能直接参与军事行动。”
李东阳微笑:“大人放心,南夏不会强迫贵国参战。我们的提议是,建立情报共享机制,贵国在沿海港口设立观测点,一旦发现红毛夷的船只,及时告知南夏水师;同时,南夏水师将为贵国的商队提供护航服务,确保贵国的贸易不受影响。”
他顿了顿,拿出一份贸易协议:“此外,南夏愿意与贵国扩大贸易规模,降低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关税,同时进口贵国的人参、皮毛等特产。这对贵国的经济,也是一件好事。”
朝鲜大臣们看着贸易协议,脸上露出了动心的神色。扩大贸易意味着更多的税收与就业,而南夏的护航服务又能保障贸易安全,这样的条件很难拒绝。最终,李氏王朝同意签订“北方航道安全协定”,并承诺配合南夏的联合巡逻。
在日本,德川幕府的态度更为谨慎。日本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国势力的介入保持高度警惕。但红毛夷的渗透也让幕府感到不安,他们担心红毛夷会借助北方航道,在日本沿海建立据点。
李东阳在与幕府将军的会面中,没有过多谈论军事,而是重点强调了贸易与技术合作。“将军大人,南夏的丝绸、瓷器、茶叶在日本很受欢迎,而日本的漆器、折扇、银器也深受南夏百姓喜爱。我们可以扩大双边贸易,让两国百姓都能受益。”李东阳说道,“同时,南夏的航海技术与天文知识也可以与贵国共享,帮助贵国提升海防能力,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
幕府将军沉默良久,最终点头。他知道,闭关锁国无法永远维持,与南夏建立友好关系,不仅能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借助南夏的力量抵御红毛夷,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北方航道安全协定”的签订,让南夏在北方的战略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联合巡逻机制的建立,有效遏制了红毛夷的渗透,北方航道重新恢复了平静。但李东阳清楚,这只是暂时的,红毛夷不会放弃北方航道的争夺,未来的交锋,还会继续。
三十四、经度工程的深化:天文台网络与“海上授时”
广州的天文台里,徐光启正对着星图沉思。经度工程已经推进了三年,南夏的航海钟与星表精度不断提升,但要在广阔的海洋上实现精准导航,还需要一个更完善的支撑体系。
“徐大人,沿海的五个天文台已经建成,观测数据正在陆续传回。”助手说道,“但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观测结果存在细微差异,这会影响经度测量的精度。”
徐光启点头。地球是圆的,不同经度的地区,恒星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要消除这种差异,就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天文台网络,通过同步观测,校准星表与航海钟。
“下令,在泉州、福州、宁波、上海、天津等沿海港口,再建立十个天文台。”徐光启说道,“同时,在马六甲、科钦、安汶等海外据点,也设立观测站。每个天文台配备统一规格的望远镜、象限仪与计时装置,确保观测数据的一致性。”
天文台网络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工匠们需要在各地选址、建造观测塔,安装精密的仪器;天文学家们则需要培训当地的观测员,制定统一的观测规程。但这项工程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提升航海导航的精度,还能为天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
与此同时,“海上授时”服务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南夏的水师与民间商队已经广泛使用航海钟,但航海钟在长时间航行后,会出现细微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光启提出了“海上授时”的构想:在重要港口与航道关键节点,设立授时站,通过信号旗与电报,为过往船只提供精准时间,校准航海钟。
授时站的建设并不复杂。每个授时站配备一台高精度的天文钟,每天在固定时间,通过信号旗打出标准时间信号,同时用电报将时间数据发送到附近的港口与舰队。船只在收到信号后,即可校准自己的航海钟,确保经度测量的准确性。
“海上授时”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水师与商队的广泛好评。在此之前,船只在海上航行,只能通过观测恒星来校准时间,不仅繁琐,而且精度有限。有了“海上授时”,船只可以随时获取,精准时间,导航变得更加便捷与安全。
红毛夷很快就注意到了南夏的经度工程。他们意识到,南夏在航海技术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精准的经度测量。如果能够窃取经度技术,红毛夷就能在海上竞争中占据主动。
红毛夷的间谍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伪装成商人、传教士,潜入南夏的沿海港口与天文台,试图窃取星表、航海钟的设计图纸与观测数据。在广州,一名伪装成佛朗机传教士的红毛夷间谍,试图贿赂天文台的一名观测员,获取最新的星表数据,却被观测员当场举报。
“徐大人,红毛夷的间谍越来越猖獗了。”水师的反间谍官员说道,“我们已经在沿海地区抓获了十多名间谍,但还有不少人潜伏在暗处。”
徐光启脸色凝重。技术保密是经度工程的关键。如果技术泄露,南夏在航海与军事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加强对天文台、科学院与水师造船厂的安保力度,”徐光启下令,“所有涉及经度技术的图纸、数据,都要分级管理,只有核心人员才能接触;同时,对所有外来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敏感区域。”
除了加强保密,徐光启还提出了“技术升级”的应对策略。他组织科学院的工匠与天文学家,对航海钟与星表进行持续改进,推出了更精准、更复杂的版本。新的航海钟采用了双发条设计,能够持续运行更长时间,误差更小;新的星表则增加了更多恒星的观测数据,覆盖了更广泛的天区。
“红毛夷就算窃取了我们的旧技术,也跟不上我们的升级速度。”徐光启说道,“科技竞逐,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领先。”
在徐光启的推动下,南夏的经度工程进入了深化阶段。天文台网络覆盖了沿海与海外的重要据点,“海上授时”服务让精准导航成为常态,航海钟与星表的精度不断提升。这些技术进步,不仅让南夏的舰队与商队在海上更加安全、高效,也为南夏在与红毛夷的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徐光启站在广州天文台的观测塔上,望着夜空中的繁星。他知道,经度工程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但他相信,只要南夏坚持创新与保密,就一定能在航海技术的领域里,保持领先地位,守护好南夏的海疆。
三十五、会盟的考验:霍尔木兹的摇摆与南夏的“软硬兼施”
霍尔木兹的港口里,南夏的商船与红毛夷的舰队遥遥相对。海风里,南夏的丝绸与瓷器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红毛夷的火炮则透着冰冷的杀气。霍尔木兹的苏丹站在王宫的阳台上,望着港口里的两股势力,心中充满了犹豫。
霍尔木兹是波斯湾的门户,也是南夏会盟的重要成员。这些年来,借助南夏会盟的贸易优惠与安全保障,霍尔木兹的经济飞速发展,港口日益繁荣。但红毛夷的崛起,让霍尔木兹陷入了两难。
红毛夷多次派使团前往霍尔木兹,许诺给予更优惠的贸易条件与军事保护,要求霍尔木兹退出南夏会盟,与红毛夷结盟。红毛夷的舰队在波斯湾的 presence 越来越强,他们的长程炮能够覆盖霍尔木兹的港口,霍尔木兹的苏丹担心,如果拒绝红毛夷,将会招致报复。
但如果退出南夏会盟,霍尔木兹将失去南夏的护航服务与广阔的东方市场。南夏的丝绸、瓷器、茶叶是霍尔木兹最受欢迎的商品,而霍尔木兹的珍珠、宝石也主要销往东方。失去南夏这个贸易伙伴,霍尔木兹的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
“苏丹大人,南夏的使团到了。”大臣禀报。
霍尔木兹的苏丹叹了口气:“让他们进来吧。”
南夏的使团由李东阳带队。李东阳此次前来,目的很明确:稳住霍尔木兹,阻止其倒向红毛夷。他知道,霍尔木兹的摇摆,不仅会影响波斯湾的贸易安全,还可能引发会盟内部的连锁反应。
“苏丹大人,好久不见。”李东阳走进王宫,微笑着说道,“此次前来,一是为了探望大人,二是为了商议波斯湾的安全与贸易合作。”
霍尔木兹的苏丹示意李东阳坐下:“李大人,感谢南夏一直以来的支持。但红毛夷最近对我国施压甚重,他们的舰队就在港口外,我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李东阳点头:“苏丹大人的担忧,我能理解。红毛夷的野心很大,他们不仅想争夺波斯湾的贸易权,还想控制整个印度洋。如果霍尔木兹倒向红毛夷,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些好处,但长期来看,必将成为红毛夷的附庸,失去自主与尊严。”
他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南夏的承诺。第一,南夏水师将在波斯湾增派一支分舰队,常驻霍尔木兹外海,为霍尔木兹提供安全保障,抵御红毛夷的威胁;第二,南夏将进一步降低霍尔木兹商品的进口关税,扩大贸易规模,弥补霍尔木兹可能遭受的损失;第三,南夏将为霍尔木兹培训一支本地水师,配备‘追风级’巡防舰与龙炮,提升霍尔木兹的自主防卫能力。”
霍尔木兹的苏丹看着文件,眼神中露出了动心的神色。南夏的承诺很实在,尤其是增派分舰队与培训本地水师,能够直接解决霍尔木兹的安全问题。但他还是有些犹豫:“李大人,红毛夷的舰队实力很强,南夏的分舰队能够确保我国的安全吗?”
李东阳自信地说道:“苏丹大人放心。南夏的‘追风级’巡防舰速度快、火力强,龙炮的射程与精度都在红毛夷的长程炮之上。而且,南夏与会盟邦国的联合舰队随时可以支援波斯湾,红毛夷不敢轻易对霍尔木兹动手。”
就在这时,大臣匆匆走进来,脸色慌张:“苏丹大人,红毛夷的舰队刚才向港口发射了几枚炮弹,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他们的使者要求我国在三天内给出答复,否则将对我国发起进攻。”
霍尔木兹的苏丹脸色一变,看向李东阳:“李大人,这……”
李东阳站起身:“苏丹大人,事到如今,已经没有犹豫的余地了。红毛夷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南夏的支持是可靠的。如果霍尔木兹选择与南夏站在一起,我们将共同抵御红毛夷的进攻;如果霍尔木兹选择倒向红毛夷,南夏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会盟的安全与利益。”
李东阳的语气很平静,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知道,对付霍尔木兹这样的邦国,仅仅靠拉拢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施压。
霍尔木兹的苏丹沉默了很久。他看着李东阳坚定的眼神,又想起了南夏这些年来的支持与帮助,想起了红毛夷的贪婪与霸道。最终,他抬起头:“李大人,我决定了,霍尔木兹将继续留在南夏会盟,与南夏共同抵御红毛夷的威胁。”
李东阳微笑着点头:“苏丹大人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南夏将履行承诺,与霍尔木兹并肩作战。”
消息传到红毛夷的舰队,红毛夷的指挥官大怒。他没想到霍尔木兹竟然敢拒绝红毛夷的要求,还选择与南夏站在一起。“下令,舰队做好战斗准备,明天一早,对霍尔木兹发起进攻!”
但红毛夷的进攻并没有得逞。南夏增派的分舰队已经抵达霍尔木兹外海,与霍尔木兹的本地水师组成了防御阵线。红毛夷的舰队试图冲破防线,却被南夏舰队的龙炮火力压制。双方在波斯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红毛夷的舰队损失惨重,被迫撤离。
霍尔木兹的危机解除了。苏丹对南夏的支持充满了感激,他亲自前往南夏分舰队的旗舰,向指挥官致谢。“感谢南夏的帮助,霍尔木兹将永远是南夏的盟友。”
李东阳趁机提议:“苏丹大人,为了巩固我们的同盟关系,我建议霍尔木兹与南夏签订‘永久同盟条约’,明确双方在安全、贸易、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条款,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霍尔木兹的苏丹欣然同意。不久后,《霍尔木兹—南夏永久同盟条约》正式签署。条约规定,双方将共同防御外来入侵,共享情报与军事技术;扩大双边贸易,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南夏将帮助霍尔木兹建设港口与基础设施,提升其经济与国防实力。
霍尔木兹的事件,让南夏会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其他邦国看到南夏对盟友的支持与保护,纷纷表示愿意加强与南夏的合作。红毛夷试图分化会盟的阴谋彻底破产,而南夏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也变得更加稳固。
李东阳站在霍尔木兹的港口,望着南夏与霍尔木兹的船只在海面上穿梭,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会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未来还会面临更多的考验。但只要南夏坚持“以信为本、以力为盾”,团结盟友,就一定能在波涛汹涌的印度洋上,站稳脚跟,守护好属于南夏的海疆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