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画面转动。
宴会结束。
厅堂之内,气氛陡然变的铁血起来。
“呛啷!”
那位须发皆白的老校尉猛地拔出腰间佩刀,狠狠斩在面前的案几上!
木屑纷飞,酒水四溅!
他双目赤红,须发戟张,怒吼道。
“老夫活了六十有三!祖上是跟着卫公打过突厥的兵。”
“父辈是守卫安西的卒!我半辈子守着这凤翔西门!今日竟要在这贼寇使节面前摇尾乞怜,听那‘大齐皇帝’的狗屁封赏?!”
他环视着席间面色青红交错的将领们。
“当年太宗皇帝每逢出征必然大胜凯旋,宫中便奏《秦王破阵乐》,大唐兵锋所指,战无不胜!”
“今日吾等竟以大唐将士的身份向一群叛贼屈服吗?”
“有何脸面听《秦王破阵乐》?!”
一个中年将领再也支撑不住,发出沉闷的呜咽:“末将有罪!竟生苟且之念!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太宗皇帝啊!”
“末将亦有罪!”
“末将糊涂!”
“……”
一时间,厅堂内叹息一片。
一个将领冷冷道。
“哭悔有什么用?”
“刀还在手里,血还是热的。”
“郑节帅还在病榻上等着我们!凤翔数万父老还在贼寇的刀口下等着我们!这西门,我们守是不守?!”
“守!”
怒吼声瞬间汇成一股洪流,冲散了最后一丝犹豫。
“走!去见节帅!”老校尉一抹脸,率先大步流星冲向郑畋养病的后堂。
众将领纷纷起身,紧随其后。
片刻后。
后堂内。
病榻之上,郑畋形容枯槁,气息奄奄。
连日来的忧愤交加、无力回天的绝望,几乎耗尽了他的生机。
便在此时。
“节帅!”
“郑公!”
众将涌入,齐刷刷跪倒在榻前。
老校尉咬牙道。
“末将糊涂,竟生降心。”
“方才宴席之上,《秦王破阵乐》响彻云霄!”
“末将等仿佛看到太宗皇帝策马持槊,就在这凤翔城头看着我们!末将无地自容。”
“请节帅允准,末将愿痛饮贼寇之血!凤翔上下,誓死不降!愿随节帅死战!”
“愿随节帅死战!誓死不降!!”众将齐声怒吼,声震屋瓦。
郑畋猛地睁开双眼,那原本浑浊黯淡的眸子里,骤然爆发出慑人的光芒。
“好!好!好!”
他挣扎着从病榻上坐了起来,脸上涌起病态的潮红。
郑畋声音沙哑。
“黄巢逆贼,破我京师,屠戮百姓,僭号称帝!此仇不共戴天!我郑畋,身受国恩,蒙陛下泣血托付,守此西门!今日得诸君同心,此身虽病,此志弥坚!纵肝脑涂地,亦要阻贼于凤翔之下,为大唐争一线生机!”
“传檄四方!告诸道节度、州郡刺史、忠义之士:贼虽窃据长安,然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我凤翔军民,已决死战!望诸公念太宗创业之艰,感先皇托付之重,速速起兵勤王!共讨国贼!合兵一处,光复神京!若有迟疑观望、附逆助纣者,天下共击之!”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剧烈波动,获得金色宝箱*1】
李世民默默的看着这有可能是几百年之后发生的事情,眼神亦是微微有些动容。
他扪心自问,原来自己的影响力竟然已绵延到了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的人们居然还会念着他。
一首《秦王破阵乐》居然能重写激发战士们的热血和信念。
一时间,他心神激荡,不能自已,心里却是一片舒畅,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面前画面转动。
李世民面前出现了一片地势起伏,林木丛生的战场。
郑畋立于高坡之上,猛地挥下手中令旗!
“咚!咚!咚咚咚!!”
震天的战鼓再次炸响!
伴随着鼓声,一阵阵喊杀之声炸响。
“杀!!!”
“诛杀国贼!光复大唐!!”
埋伏已久的唐军如同猛虎下山,从两侧高坡密林中怒吼着冲杀而出!
黄巢军猝不及防,前军被滚木礌石砸得人仰马翻,中军被伏兵拦腰截断,后军见前方大乱、乐声骇人,又听到“郑”字帅旗在坡顶飘扬,以为唐军主力神兵天降,顿时魂飞魄散,不战自溃!
“郑畋在此!贼寇受死!”郑畋虽在亲兵搀扶下站立,声音却如洪钟,激励着每一个浴血的唐军士兵。
“是郑节帅!节帅亲临战阵了!”
“杀啊!为了大唐!为了太宗皇帝!”
唐军将士受到鼓舞,个个奋勇争先,以一当十。
而黄巢军则彻底陷入指挥失灵、各自为战的混乱境地。
从正午杀到日暮,龙尾陂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李世民看着忠勇杀敌的大唐将士们,眼眶微红。
这些大唐将士,他一个都不认识,都又似曾相识。
每一个他麾下的大唐将士们都是如此勇猛、悍不畏死。
如斯大唐,纵然灭亡,亦是壮哉!
旁白声响起。
【凤翔大捷后,黄巢叛军主力遭重创,仓皇退出长安。龙尾陂一役成为大齐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曾经“冲天香阵透长安”的野心在《秦王破阵乐》的杀伐声中彻底破碎。僖宗得以重返京师,唐室国祚因此续命三十余载。】
【一曲秦王破阵乐,再续大唐三十年,跨越两百年的战鼓声,不仅唤醒了将士血脉中沉睡的忠勇,更点燃了守卫大唐的最后火种。一曲破阵乐,半部兴唐史。太宗虽逝,其魂永镇山河!】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剧烈波动,获得金色宝箱*1】
李世民紧紧闭上眼睛,心里复杂难明。
不过往日积压在内心因玄武门的担忧和愧疚,此时轰然散去。
他一切做的都是对的,并将一直做下去。
历史已然改变,他必要铸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天下百姓永远安居乐业,让那些虎豹豺狼全都烟消云散。
大唐是天下人之大唐,亦是他李世民之大唐,不过归根究底,依然是天下人之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