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宇已经尴尬地脚趾开始抠地。
朝着钟卫国不停赔笑。
“卫国不好意思啊,我妹说话就是有点这样……”
“没关系,多点两份吧,我也挺能吃的!”
陈川笑着说道。
他知道钟卫国根本不会在乎这些事情。
很快几份披萨就被送了过来,饭后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几人围坐在客厅,看起了电视。
而趁着在休息的时候,陈川开口问道:
“星宇啊,我这次过来办的是移民投资,有一笔资金按要求放在了指定的监管账户里,需要在美利坚当地进行合规投资。”
“你在这边也有一段时间了,了不了解旧金山这边海产捕捞和贸易的情况?”
“我们公司有这方面的基础,或许可以切入这个市场。”
沈星宇挠了挠头,面露难色:
“啊,海产吗?码头我倒是去过几次,但具体的行情……”
“旧金山的海产捕捞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且饱和了。”
接话的是沈星月,
“陈先生,你可能不太了解,旧金山湾本身就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天然良港之一,水深港阔,避风条件极佳。”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相关的捕捞、加工、销售渠道早已经被几家大公司掌握了。”
“你作为一个外来者,没有自己的码头,冷冻链和客户群,想挤进去分一杯羹,基本是没有可能的。”
她说着,不顾一旁沈星宇的眼色,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继续分析道:
“而且说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投资传统的海洋捕捞,在如今看来,除非拥有垄断性的渔场或者顶尖的深海技术。”
“否则利润只会逐年被压缩,前景并不乐观。”
“你那笔投资如果投到这个方向,恐怕是难以达到移民局要求的创造就业和盈利预期的。”
移民局对于投资移民的要求,并不是只是简单的需要资金。
像陈川这种投资,其实只能获得两年的居住身份,或者说是绿卡。
如果需要永久的绿卡的话,正如沈星月所说。
需要达到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或者盈利预期。
这些条件其实陈川也知道,有没有竞争,其实无所谓,他不需要重新创立自己的公司。
只需要寻找还有潜力,或者说需要帮助的公司进行投资即可。
但刚刚沈星月那一番言论引起了他的兴趣。
显然这姑娘对于这一块还是很有研究的。
他明白刚才的话,并非是对方刻意针对自己,而是她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在陈述她所认为的事实。
“哦?”
“那听沈小姐,您的意思,是觉得这片看似广阔的大洋,已经没有更好的投资业务了?”
“还是说你觉得有比单纯捕捞海产更有前景的方向?”
沈星月迎上陈川的目光,略微沉吟了一下:
“海洋很大,机会自然不止水面上那点鱼货。”
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桌面,
“只是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门槛。”
“比如基于海洋地质和历史资料的沉船打捞。”
沉船打捞?
听到这话,陈川目光微微一凝。
沉船打捞拥有前景,这一点他是承认的。
毕竟自己的第1桶金从何而来,陈川没有忘记。
虽然他不认同沈星月对于海产以及码头方面的看法。
但对于这个沉船打捞,还是十分感兴趣。
“沈小姐,您展开讲讲。”
陈川看着沈星月说道。
“可以!”
沈星月点了点头,或许是提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她的语气稍微积极了一些,
“全球海洋打捞市场需求正在显著增长。”
“这不仅仅是救援搁浅的船只,更包括寻找并打捞那些沉睡在海底数百年的沉船。”
“一些沉船上运载的可能是历史上的贵金属文物,其价值远超平常的海鲜。”
“不过这行水很深,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海洋法,精密的水下探测技术,以及专业的打捞作业,不是光有钱就能玩的。”
陈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
“沈小姐,这个方向听起来很有意思啊,如果我想初步组建一个具备基本能力的团队,大概需要多少投资?”
沈星月闻言,嘴角。微不可查地撇了撇。
她觉得陈川问的也太过于轻巧了,完全没意识到这背后的技术壁垒和资金黑洞,好像就像是在菜市场讨论白菜多少钱一斤一样:
“陈先生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一套基础的水下探测声纳设备,可能就要几十万美金。”
“租赁或者改装一条具备远洋作业能力的母船,加上专业的打捞设备,又是百万美金级别的投入。”
“这还不算聘请专业海洋工程师,潜水员,历史研究员,以及应对国际海事法律纠纷的庞大律师费。”
她笑了笑,话语中带着几分劝退的意味:
“初步组建团队,没有几百万美金的启动资金,连门槛都摸不到。”
“而且这还仅仅是开始,寻找沉船本身就像大海捞针,可能投入巨大,却一无所获。”
“所以我建议您还是考虑更稳妥的投资方向。”
一旁的沈星宇听得头皮发麻,赶紧插话:
“星月,你怎么说话呢?川哥就是问问……”
他转头看一下陈川,赔笑着解释:
“川哥,你别介意,我妹她搞学术搞傻了,不懂人情世故。”
“这玩意儿听着就烧钱,要不咱看看别的?”
陈川摆了摆手,脸上依旧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没事,你妹说的是事实。”
【表情】他目光重新回到了沈星月身上:
“沈小姐,请继续说,不用顾虑资金的问题。”
“你只需要告诉我,按照一个具备可行性,能真正出海寻找并尝试打捞的团队标准,大概需要多少?”
“资金方面,我相信我们应该能负担得起。”
沈星月看着陈川那副似乎不知天高地厚的镇定模样,心里那股较真劲儿也上来了。
她放下水杯,身体也坐直了一些,语气带着一丝嘲讽:
“陈先生,不是我不说,而是说出来可能也没什么意义。”
“我知道您或许很有钱,毕竟能一次性拿出几十万美金,眼睛都不眨一下,只是为了一个,嗯……朋友的弟弟。”
“这在美利坚也算是非常慷慨的手笔了。”
“但是陈先生,沉船打捞需要的可不是一笔医疗费,而是一个持续燃烧资金的庞大工程。”
陈川认真地听着,却突然琢磨到了不对劲,赶紧抬手打断了她:
“等等,沈小姐,你刚才是什么意思?朋友的弟弟?”
“你是觉得……”
陈川还没说完,沈星月便耸了耸肩,摊手道:
“一个朋友的孩子,紧急联系人是你,巨额医药费也是你毫不犹豫承担。”
“我很难想象,除了那种关系,还有什么能让一个商人做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