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神经纪元:2049行业帝国 > 第 152 章 保险合作

第 152 章 保险合作

    刚过元旦,空气里还飘着点跨年的烟火味,神经纪元总部大楼的电梯里,消毒水味混着咖啡香,显得格外实在。林野靠在轿厢壁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 U 盘 —— 里面是和平安保险敲定的 “脑健康保险合作计划” 最终方案,昨晚改到凌晨三点,现在眼睛还有点发涩。

    “叮” 的一声,电梯停在 12 楼,门刚打开,就看见苏晚站在走廊尽头,穿着米白色的卫健委制服,手里抱着个文件夹,脚下的靴子沾了点泥渍。“路上堵了?” 林野迎上去,把手里的热咖啡递过去,“你说的那家挂耳,行政部冲的,温度应该刚好。”

    苏晚接过咖啡,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暖了下。她昨晚收到林野发来的方案,看了半宿,今早特意提前出门,结果飞行车在高架上遇到临时管制,耽搁了半小时。“刚在楼下看到你们的宣传海报了,‘脑健康保险,守护老年认知’,标语挺接地气。” 她喝了口咖啡,苦中带点坚果香,正是她喜欢的口味。

    两人走进林野的办公室,桌上还摊着昨晚没收拾的文件,最上面放着个相框,是 2026 年首次临床时和小宇的合影。林野把 U 盘插在电脑上,屏幕亮起,弹出 “脑健康保险合作套餐” 的 PPT:“你看,套餐分两部分,设备费用报销 50%,然后每年免费提供四次认知监测,数据直接同步到我们的云平台,社区医生能远程解读。”

    苏晚凑到电脑前,手指点在屏幕上的落地城市名单:“长三角 30 家社区医院,首月覆盖 2 万人,这个规模不小。” 她抬头看向林野,“但你有没有考虑过,部分偏远社区的老人,可能不会用智能设备,监测数据怎么收集?”

    “想到了。” 林野切换到下一页 PPT,上面是社区医生上门服务的流程示意图,“我们和每个社区医院签了协议,安排专人上门帮老人操作,顺便做简单的健康问询。” 他顿了顿,声音放低了点,“我妈也在试点名单里,下周就让社区医生上门,她现在记东西越来越费劲,有专业监测我也放心。”

    苏晚看着他眼里的担忧,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她知道林野母亲的轻度认知障碍,上次见面时,阿姨还拉着她的手说 “小苏啊,你多劝劝林野,别总熬夜”,现在能有这样的监测计划,确实能让林野少操点心。“这个方案挺好,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需求,也能帮你们收集更多临床数据。” 她合上文件夹,“关于认知增强的监管建议,我整理好了,里面提到了家用脑机产品的准入标准,你可以参考下。”

    林野接过文件夹,刚翻开第一页,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行政总监小张探进头来:“林总,平安保险的李经理到了,在会议室等你,说要最后确认下签约细节。”

    “好,我马上过去。” 林野把文件夹放在桌上,对苏晚说,“你先坐会儿,我签完约回来再聊,行政部给你备了点心。”

    苏晚点点头,看着林野快步走出办公室,心里却莫名有点沉。她拿出手机,点开内部工作群,里面正聊着她昨天获得表彰的事,有几条消息看得她心里发堵 ——“苏处长这次能评上先进,还不是因为神经纪元的项目做得好”“听说她和林总是旧情人,这项目推进得这么顺,说不定有猫腻”。

    她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下,最终还是没回复,把手机揣回口袋。其实她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议论,当初推动脑机医保衔接政策时,就有人私下说过闲话,只是这次表彰让议论变得更公开了。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飞行车在低空有序穿梭,远处的西湖被薄雾笼罩着,像蒙了层纱。

    她想起去年听证会结束后,林野私下跟她说 “要不我们公开关系吧,省得你受委屈”,她当时拒绝了。不是不想,是怕影响太大,毕竟两人一个在企业,一个在监管部门,公开关系只会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话柄。她一直觉得,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项目做出成效,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

    “在想什么?” 林野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吓了她一跳。他手里拿着刚签好的合**议,脸上带着点笑意,“李经理说,这个套餐他们内部员工都想订,说比单纯的重疾险实用。”

    苏晚回过神,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在看你们楼下的宣传。” 她指着桌上的文件夹,“监管建议里提到,家用脑机产品必须经过至少 6 个月的临床验证,才能申请准入,你们后续要是推新产品,记得提前准备。”

    林野察觉到她情绪不对,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没多问,只是把协议放在桌上:“我让行政部把试点数据报告整理好了,你要是需要,我让他们发你一份。”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个项目能推进这么快,多亏了你在政策上的支持,表彰是你应得的,别在意别人怎么说。”

    苏晚心里一暖,眼眶有点发热。她知道林野看出了她的心思,却没点破,这种默契让她觉得踏实。“我没事,就是有点感慨。” 她拿起咖啡喝了一口,“等试点有了成效,我就把数据上报,到时候谣言自然就没了。”

    两人正聊着,林野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喂,妈。” 他接起电话,语气瞬间柔和下来,“社区医生上门了?…… 好,你别紧张,让医生慢慢测…… 数据同步到云平台了吗?…… 行,我等会儿就看。”

    挂了电话,林野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我妈刚做完监测,医生说认知数据挺稳定,比上次在医院测的还好。” 他打开脑健康云平台,调出母亲的监测报告,指着上面的曲线,“你看,记忆力评分虽然还在临界值,但比上个月提升了 3 分,说明之前的干预有效果。”

    苏晚凑过去看,报告上的各项指标标注得清清楚楚,还有医生的初步解读:“建议继续保持规律训练,定期监测。”“挺好的,阿姨恢复得不错。” 她由衷地为林野高兴,“等试点覆盖到全国,会有更多老人受益。”

    中午,林野留苏晚在公司食堂吃饭。食堂的师傅知道苏晚要来,特意做了她爱吃的糖醋排骨,味道和当年在未来科技城食堂吃的差不多。“还记得 2026 年我们签扶持计划那天,也是在食堂吃的饭,陈默还抢了我碗里的排骨。” 林野夹了块排骨放在苏晚碗里,语气里带着点怀念。

    苏晚的动作顿了下,提起陈默,两人之间的气氛有点微妙。“听说他在硅谷脑科挺顺利,好像在推一款家用认知训练仪。” 苏晚尽量让语气显得平淡,“我上周在卫健委的内部通报里看到了,说是还没通过临床验证,就已经在做市场调研了。”

    林野的脸色沉了沉:“我也听说了,他们打的擦边球,说是‘辅助记忆’,不算认知增强。” 他放下筷子,“这种产品要是流入市场,很容易被滥用,尤其是老人和学生群体,风险太大。”

    “我已经让团队盯着了,一旦发现他们违规宣传,会立即上报。” 苏晚喝了口汤,“你这边也多注意,要是收集到相关证据,随时跟我联系。”

    吃完饭,苏晚要回卫健委,林野送她到楼下。飞行车缓缓升空时,苏晚从车窗里探出头:“试点有任何情况,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这边也好协调政策支持。”

    林野点点头,看着飞行车消失在天际线,才转身回公司。刚走进办公室,研发总监老张就找了过来,手里拿着份文件:“林总,平安保险那边传来消息,首月的 2 万个名额,三天就报满了,很多社区医院都在问能不能加名额。”

    “这么快?” 林野有点意外,他原本以为需要一个月才能报满。“看来老人和家属对认知障碍的关注度,比我们预想的高。” 他翻看文件,上面是各地社区医院的报名数据,长三角的几个大城市都报超了。

    “还有个事。” 老张犹豫了下,“我们收到消息,硅谷脑科的家用认知训练仪,已经在小范围预售了,定价 4999 元,宣传说‘30 天提升记忆力’,不少老人都在问我们是不是也有类似产品。”

    林野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文件,纸页被捏出了褶皱。他想起苏晚中午说的话,看来陈默动作比他们预想的还快。“不用管他们。” 林野把文件放在桌上,“我们按原计划推进,把监测服务做好,让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比什么宣传都管用。”

    老张点点头,转身要走,又被林野叫住:“让法务部盯着硅谷脑科的宣传,一旦发现夸大其词,立刻收集证据,提交市场监管局。”

    办公室里只剩下林野一个人,他打开脑健康云平台,看着上面不断更新的监测数据,心里突然生出股韧劲。2024 年创业时,他们面对 VC 的质疑,咬牙做出了 “小脑环”;现在面对硅谷脑科的竞争,他们同样能守住医疗的底线,把脑健康保险计划做好。

    他拿起苏晚留下的监管建议,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她手写的一行字:“坚守医疗初心,政策永远是后盾。” 林野看着那行清秀的字迹,嘴角慢慢扬起。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但只要他们不偏离方向,不丢了初心,就一定能赢。

    可他没注意到,办公桌的角落,行政部刚送来的行业简报上,有一行小字被咖啡渍盖住了大半 ——“硅谷脑科家用认知训练仪,预售三天订单破 5000 台”。而此刻的硅谷脑科中国区办公室里,陈默正看着后台的销售数据,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着助理说:“通知生产部,加开两条生产线,春节前必须满足订单需求。”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林野桌上的相框上,照片里三个人的笑容依旧灿烂,只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林野关掉云平台,拿起手机,给苏晚发了条消息:“硅谷脑科的产品已经开始预售,宣传有夸大嫌疑,法务部正在收集证据。”

    没过多久,苏晚回复了消息:“收到,我已经让市场监管局的同事介入调研,有结果第一时间告诉你。” 后面跟着个握拳的表情,像在给他打气。

    林野看着消息,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但只要有苏晚在政策上的支持,有团队的坚守,他们一定能守住这片阵地。只是他没想到,硅谷脑科的产品,会比他们预想的更有冲击力,而那些被吸引的用户,很快就会遇到新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