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神经纪元:2049行业帝国 > 第151章 卫健委的会议

第151章 卫健委的会议

    2036 年 10 月的北京,秋老虎还没完全退去,卫健委会议中心的空调却开得足,冷风从天花板的出风口吹下来,卷着林野手里报告的纸角。报告封面 “健康人认知增强临床风险记录” 几个字旁边,还沾着半块没擦干净的咖啡渍 —— 是早上赶过来时,在飞行车后座打翻的速溶咖啡,他顺手用报告角擦了擦,没想到反倒留下了印子。

    “…… 基于市场需求,我们主张开放认知增强技术的健康人商用权限!” 台上,硅谷脑科的亚洲区代表正敲着讲台,PPT 上 “抢占全球认知增强市场” 的标题晃得人眼晕,“据我们调研,72% 的高收入人群愿意为‘记忆力提升’付费,这是千亿级赛道,不该被医疗伦理捆住手脚!”

    林野手指捏着报告边缘,指节微微发白。他想起三个月前在上海遇到的那个患者,二十多岁的程序员,为了赶项目偷偷用了地下流通的认知增强设备,结果连续一周没睡,最后出现幻觉,说 “脑子里有无数个声音在念代码”。那天患者母亲抓着他的手哭,说 “早知道这样,宁愿他失业也不让他用这东西”,那双手的温度,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发凉。

    “捆住手脚?” 林野突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光滑的地板上划出道刺耳的响,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他把报告摊在讲台上,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上面贴着张患者的脑部扫描图,灰白的影像里,认知区有块不规则的阴影,“这是我们上个月刚随访的病例,28 岁健康男性,使用认知增强设备 14 天,出现持续性认知紊乱,现在还在康复中心接受治疗。”

    他的声音没刻意拔高,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认知增强不是普通消费产品,它直接作用于大脑 —— 健康人用它追求‘效率’,可谁来承担‘认知损伤’的风险?今天开放商用,明天会不会有家长逼着孩子用它提升成绩?医疗技术的底线,不能为了市场说破就破。”

    台下传来细碎的议论声,苏晚坐在第三排,手里的笔记本上只写了半行字。她指尖攥着笔,笔杆都快被捏变形了 —— 作为卫健委的参会代表,她得保持中立,可看着林野孤零零站在台上,面对台下硅谷脑科团队的目光,心里还是忍不住发紧。刚才硅谷脑科代表放的数据里,明显把 “健康人使用风险” 那栏的数值压到了最低,她比谁都清楚,林野手里这份临床报告,是他带着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整理的,连每个患者的随访记录都标得清清楚楚。

    “林总这是本末倒置!” 硅谷脑科代表脸色沉下来,指着 PPT 上的市场预测图,“医疗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认知增强能帮健康人更高效地工作、学习,这难道不是进步?你们神经纪元无非是怕我们抢占市场,才拿伦理当挡箭牌!”

    “进步不是拿人的健康赌!” 林野翻开报告的另一页,上面是十几个患者的签名,“这些人里有程序员、学生、企业高管,他们当初都觉得‘我身体好,用几次没事’,结果呢?有三个现在还不能正常工作。” 他抬头看向台下,目光扫过苏晚时,轻轻顿了顿,像是在找支撑,“我们做脑机的,初衷是帮那些‘没办法’的人 —— 脑瘫患儿想抓握玩具,渐冻症患者想说话,不是帮健康人‘更优秀’。如果连这点都忘了,技术再先进也没用。”

    听证会的讨论持续了三个小时,最后投票表决时,苏晚投了赞成林野的一票 —— 不是因为私人关系,是手里那份患者随访记录,比任何市场数据都有说服力。散场时,她故意走得慢了点,想等林野,却看见陈默先一步凑到了林野身边。

    陈默穿着件新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和平时在公司里穿冲锋衣的样子判若两人。他拍了拍林野的肩膀,声音压得低,却还是飘进了苏晚耳朵里:“老林,你这性子还是没变,太死心眼了。认知增强是风口,你不抓,有的是人抓。”

    林野皱着眉,把报告卷起来握在手里:“我知道你一直想做消费级产品,但认知增强这事,风险太大,不能碰。”

    “是‘你’不能碰,不是‘我’。” 陈默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苏晚从没见过的冷意,“神经纪元的条条框框太多,我待得憋得慌。”

    苏晚没再往前走,转身进了洗手间。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有点白,她想起 2030 年公司更名 “神经纪元” 那天,林野、陈默和她还在未来科技城的食堂里吃了碗面,陈默当时拍着胸脯说 “咱仨要一起做中国的脑机龙头”,怎么才六年,就成了现在这样。

    她刚拧开水龙头,就听见外面传来记者的追问声。凑到门缝里一看,陈默正对着镜头说话,西装领口的麦克风还没摘:“我正式宣布,即日起离开神经纪元,加入硅谷脑科担任中国区 CTO。接下来,我们会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认知增强产品,打破某些企业的技术垄断 —— 毕竟,好技术不该只藏在医疗的小圈子里。”

    苏晚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她赶紧拿出手机给林野发消息,指尖都在抖:“陈默刚才对记者说的话,你看见了吗?”

    没等林野回复,她就听见走廊里传来林野的声音,带着点疲惫,却依旧稳:“各位记者朋友,神经纪元的核心方向始终是医疗赛道,不会因为任何竞争改变。陈默先生的选择我们尊重,但也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认知增强技术,别被‘风口’冲昏了头。”

    那天下午,林野在神经纪元的会议室里开了场紧急高管会。会议桌中间的投影仪没关,还停留在听证会的临床数据页,林野把报告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敲着纸角:“陈默走了,接下来硅谷脑科肯定会在认知增强上发力。但我丑话说在前面,咱们不能跟着乱 —— 之前定的老年认知维护、脑瘫康复这两条线,该推进的继续推进,谁要是想跟着做消费级产品,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研发总监老张推了推眼镜,说:“林总,我们都知道该守着医疗这条线,就是怕硅谷脑科那边搞小动作,比如挖我们的技术人员。”

    “挖人不怕。” 林野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单的脑机结构图,“我们的核心算法都有备案,而且这几年培养的团队,心里都清楚做医疗的意义。” 他抬头看向众人,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2024 年我们在杭州民房里创业,就为了做能帮到人的东西。现在公司大了,更不能丢了这个初心。陈默想走消费级,就让他走,我们把医疗这块做扎实,比什么都强。”

    会议结束时,天已经黑了。林野留在办公室,翻出 2026 年第一次临床时的照片 —— 照片上,脑瘫患儿小宇用 “小脑环” 控制玩具车移动了一米,他、苏晚、陈默三个人蹲在地上,笑得眼睛都眯了。照片边缘有点泛黄,是他当年用拍立得拍的,一直夹在笔记本里。

    手机震了一下,是苏晚发来的消息:“明天我去公司找你,有些认知增强的监管建议想跟你聊聊 —— 纯工作哈。” 后面还加了个小小的笑脸表情。

    林野看着那条消息,嘴角慢慢翘起来。他回复:“好,我让行政部留杯热咖啡,你上次说的那家挂耳,我让采购多囤了点。”

    放下手机,他看向窗外。神经纪元大楼的灯光亮了一半,研发部的窗户还透着光 —— 老张他们应该还在加班,调试新的老年认知监测算法。林野拿起桌上的报告,翻到最后一页,在空白处写了行字:“守住医疗底线,就是守住初心。”

    他知道,陈默的离开只是开始,接下来硅谷脑科肯定会有更激烈的动作。但就像 2024 年面对 VC 的质疑一样,只要方向没错,再难走的路,他也能走下去。

    只是那天晚上,他锁办公室门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陈默之前的工位 —— 那里现在空着,桌上还留着一盆没带走的多肉,是 2030 年公司搬家时,陈默从旧办公室挪过来的,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林野笑了笑,转身关了灯。

    走廊里的声控灯慢慢灭了,只留下安全出口的绿光。林野握着那份沾着咖啡渍的报告,脚步坚定地往电梯口走 —— 他得赶紧回家,把明天要和苏晚聊的监管建议整理出来,还要跟生产部确认 “第三代小脑环” 的量产进度,时间可不等人。

    而此刻的硅谷脑科中国区办公室里,陈默正对着电脑屏幕,看着神经纪元的最新财报。他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行字:“下周启动‘家用认知训练仪’研发,避开政策限制,先打擦边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