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 第140章 滇南风云录

第140章 滇南风云录

    滇南的雨季,山路泥泞得能吞掉整只马腿。南部军区司令李过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浆,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队伍最前面,花白的眉毛上挂满了水珠。

    “司令,前面就是勐泐土司的地界了。”向导是个佤族汉子,指着雾气缭绕的山寨,“岩桑土司放出话来,说...说宁跳澜沧江,不跪华夏人。”

    李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没有说话。他身后,一头体型硕大的白虎安静地随行,金瞳在雨幕中闪着幽光——正是雪魄。它颈间系着红绸,绸缎上绣着华夏共和国的徽记。

    队伍里新来的小战士王栓柱忍不住小声问班长:“班长,咱真带着老虎打仗啊?”

    老班长瞪他一眼:“别瞎说!那是雪魄,是咱们华夏的守护神!你小子等着瞧吧。”

    正说着,前方密林中突然响起尖锐的竹哨声。刹那间,箭矢如雨点般从树林中射来!

    “举盾!”李过沉着下令。

    队伍迅速结成防御阵型。就在这时,雪魄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长啸,啸声在山谷间回荡,惊起漫天飞鸟。

    密林中的箭雨明显滞了一滞。

    李过趁机高喊:“勐泐的兄弟们!我们不是来打仗的!是来请岩桑土司共商自治大计的!”

    林中传来怒骂:“汉人骗子!前朝也是这样说的,最后还不是要我们纳粮缴税!”

    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几个躲在树后的傣族战士看着雪魄,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其中一人甚至放下了弓箭,指着雪魄颈间的红绸,用傣语激动地和同伴说着什么。

    老班长得意地对王栓柱低语:“瞧见没?这些部落都传说雪魄是山神化身。现在山神站在咱们这边,他们心里能不打鼓?”

    第一次接触不欢而散。当晚扎营后,李过召集将领开会。

    “司令,直接打上去算了!”一个年轻将领愤愤道,“就凭他们那些竹弓毒箭...”

    “糊涂!”李过斥责,“你以为我们真是来剿匪的?滇南有十几个民族,上百个寨子,今天打服一个,明天反两个,这要打到什么时候?”

    他转向随行的唐瑶:“唐局长,你那边情况如何?”

    唐瑶摊开情报图:“查清楚了。真正铁了心反叛的只有三个土司,其他都是被裹挟的。而且...”她压低声音,“岩桑土司的儿子岩温,曾在昆明读过新式学堂。”

    李过眼睛一亮。

    三天后,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实施。

    趁着浓雾,雪魄独自潜入勐泐寨。当这头白虎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寨子广场时,整个寨子都轰动了。

    “山神!是山神!”老人们激动地跪拜。

    岩桑土司闻讯赶来,看到雪魄颈间的红绸,脸色阴晴不定。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走出人群——正是岩温。他不但不害怕,反而走向雪魄,用汉语说道:“您就是华夏的守护神吗?”

    雪魄温顺地低下头,任由他抚摸。

    这一幕让所有傣族人都惊呆了。

    岩温转身对父亲说:“阿爸!连山神都认可华夏,我们还要顽抗到什么时候?”

    “你懂什么!”岩桑怒道,“汉人惯会耍这些把戏!”

    “不是把戏。”李过带着少数随从,不知何时已站在寨门口,“若我们要动武,何必让圣兽前来?岩桑土司,可否借一步说话?”

    在竹楼里,李过推心置腹:“我们不是来收税的,是来送自治权的。以后勐泐可以自己管理内部事务,只需要承认是华夏一部分。”

    “说得好听!前朝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带来了这个。”李过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民族自治县条例》,总统亲自签署的。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各族语言、风俗、头人制度,一律保留。”

    岩桑将信将疑地接过文件。他虽然不识汉字,但上面盖着的雪魄徽记却认得——和白虎颈间的红绸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寨外突然传来喊杀声。原来是与岩桑结盟的另外一个土司带着人马杀到,要“清君侧”。

    混战中,一支毒箭直射岩桑。眼看躲闪不及,雪魄猛地跃起,用身体挡住了这一箭!

    “雪魄!”李过惊呼。

    白虎发出一声痛苦的咆哮,但仍稳稳护在岩桑身前。

    这一幕彻底震撼了所有傣族战士。不知谁先扔下了武器,接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成一片。

    岩桑老泪纵横,跪在受伤的雪魄面前:“山神...不,圣兽为我挡箭...我...我岩桑服了!”

    叛乱平定后,滇南第一个民族自治县——澜沧县正式成立。岩温因为通晓汉语和傣语,被推举为首任县长。

    在成立大会上,李过郑重宣布:“从今天起,傣文、汉文都是官方文字;土司制度改为民主选举;赋税减半,用于兴办学堂、医院。”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唐瑶的工作却才刚刚开始。她在滇南建立起完善的情报网,专门防范残余叛乱势力。

    这天,她收到密报:逃跑的那个土司正在边境密谋反扑。

    “要不要派兵围剿?”手下问。

    唐瑶摇头:“不必。让岩温去处理——这是他们自治县的第一道考题。”

    果然,岩温利用本族人脉,很快就掌握了那个土司的行踪。他没有动武,而是派出德高望重的长老前去劝降。

    “还打什么?”长老痛心疾首,“华夏人给我们自治权,减了赋税,连山神都站在他们那边。你再打,就是跟整个滇南为敌!”

    在内外压力下,那个土司最终选择了投降。

    消息传回时,李过正在给雪魄换药。他抚摸着白虎的伤口,欣慰地说:“这一箭,值了。”

    半年后,滇南已经完全变了模样。新办的学堂里,傣族孩子学着双语;新建的医院里,各族百姓都能看病;更让人欣喜的是,一条连接滇南和内陆的公路开始勘测。

    临别时,岩桑带着各族头人给李过送行。老人捧出一面锦旗,上面用傣文和汉文绣着:“华夏一家亲”。

    “李将军,”岩桑诚恳地说,“请转告向总统,我们滇南各族,永世都是华夏儿女。”

    回程的马背上,王栓柱好奇地问李过:“司令,您说为什么最后他们这么顺从了?”

    李过望着远处山路上往来不绝的马帮,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们终于明白,我们不是来征服的,是来让他们过得更好的。这,才是真正的平定。”

    雪魄似乎听懂了,发出一声悠长的呼啸,像是在为这片重归和平的土地祝福。而在更远的深山里,更多的自治县正在筹建,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正在滇南的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