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后看向胤帝,躬身一礼:“父皇,此法,臣称之为‘纸币之法’或‘信用票据’。
它并非废除铜钱,而是以国家信誉为基石,创造出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流通凭证,与铜钱并行,专解大额交易与远程贸易之困。
如此,不耗国库一两铜,却能盘活天下财富,疏通商贸脉络,钱荒之困,迎刃而解!”
萧景语毕,拱手肃立。
整个金銮殿,鸦雀无声。
先前所有的质疑、嘲讽,此刻都化为了极致的震撼与沉思。
百官们咀嚼着萧景话中的每一个字——“朝廷信誉”、“一纸两用”、“流通倍增”、“准备金”……
这些概念如同惊雷,在他们固有的认知中炸开,虽然一时难以完全消化,但那宏大的构想、清晰的逻辑、以及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
让他们隐隐意识到,萧景提出的,可能真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
洛清柠眸中异彩连连,她终于明白萧景的底气从何而来,这已不是简单的策论,而是一场对货币认知的革命!
洛清欢更是松了一口气,看着殿中那个侃侃而谈、光芒万丈的身影,眼中满是骄傲。
秦纲张了张嘴,还想再反驳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面色灰败,身体微微摇晃,萧景那一番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论述,如同一记记重锤,将他所有的质疑砸得粉碎。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一百万两白银,正在离他而去。
胤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深邃的目光紧紧盯着萧景,震惊、审视、权衡、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在他眼中飞快闪过。
这萧景……竟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此策若成,功在千秋!
洛宁则是脸色变得难看之极,顾恒更是如同便秘一般,看着洛清柠望向萧景的眼神里,透出的浓浓爱意,妒嫉得心都快要裂开了。
二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萧景会如此厉害。厉害到让他们绝望。
洛宁本以为自己这局就算是不是最优,但也绝对比洛清柠和洛清欢好,可哪想到,横插一脚的萧景,让他的策略一文不值。
甚至还因为他那与民争利,反而还不如洛清柠的仁政。他,这场又输了,输得更彻底!
他看向萧景的目光,已经是恨得牙痒痒!
至于群臣跟秦纲,还有胤帝,傻傻的看着萧景,半天没回过神来,他们刚刚还以为萧景在胡说八道。
可哪想到,萧景这哪是胡说八道,这是一道通天大道。萧景之才,几乎让他们震惊。
秦纲是恐惧的,他又输了,输了一百万,要赌约为证,他赖都赖不掉。
而胤帝,看向萧景的目光,从眼露杀意,换成了一股复杂,他看向洛清欢,又望向洛宁,眼中涌现一丝挣扎。
他发现自己犹豫了!在立储之事上,出现了罕见的犹豫!
比起皇位的传承,大胤的存续才是他更在意的。或者,萧景这样的人才,若是利用好。大胤绝对会成为最强之国。
可……他心心念念的储位之君,该是他心爱之人的儿子啊!
沉寂良久,胤帝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复杂的凝重:“萧景,你此法……细说下去。”
胤帝那句“细说下去”,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探究,回荡在落针可闻的金銮殿内。
这不再是考核,更像是一次关乎国运的咨询。
他想看看萧景的才学,到底达到何种程度!他想看看萧景到底能不能够动摇,他心中一直的坚持。
萧景闻言,诧异的看向胤帝。
他没想到胤帝竟然没有暴怒,按理来说,自己算是破坏不他的谋划,他该愤怒的停止考核才是。
当看到胤帝眼中的复杂时,萧景有些弄不懂胤帝的心思了。
不过,既然胤帝想听,萧景也不再卖关子,决定好好的震一震在场的所有人。
他从容开口,将脑海中的蓝图细细铺陈:“父皇,此法若要推行,需如筑高台,层层夯实,共有五重关键。”
“其一,定锚立信,官票为本。”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朝廷需明发诏令,宣告‘官票’与铜钱同为法定货币,并赋予其优先缴税权。天下权、钱、利,最终皆归于朝廷赋税。握此权柄,官票之信用基石便坚不可摧。此乃‘定锚’。”
一些精通财政的官员已经开始微微颔首。赋税是国家的根本,以此绑定官票,确实是最高效的强制信用背书。
“其二,管控发行,虚实相济。”萧景伸出第二根手指,目光扫过脸色铁青的秦纲,仿佛在回应他之前的质疑。
“设立‘票据司’独立于户部,直接对陛下负责。其首要铁律,便是发行官票,必须有足额或至少七成以上的铜钱、金银或等值粮帛作为‘准备金’储存于皇家内库或指定官仓。
发行多少官票,库中便需有相应储备,并定期由陛下指派亲王或重臣核查,公之于众,以安民心。绝不可为解一时之困而滥发,此乃取祸之道,绝非治国之策。”
这番话彻底堵住了秦纲等人关于“滥发”的攻讦。
严格的准备金与核查制度,彰显的是一种极致的克制与负责,让所有听得懂的朝臣都暗自心惊——此子不仅敢想,更深谙权力制衡与风险管控之道!
整个金殿此时一片寂静,只剩下萧景说话的声音,所有人都屏息听着。
毕竟,胤帝都在认真听,谁敢在这个时候,让胤帝难受。谁敢谁倒霉!
“其三,流通引导,由点及面。”萧景伸出第三根手指,
“初期,官票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一是官府大宗采购与军费调拨,朝廷内部先认可使用;
二是盐、铁、茶、丝绸等官方专营物资交易,强制或鼓励商人使用官票结算;
三是如前所述,跨地域商贸汇兑。
以此为起点,让官票首先在巨贾、官员、军队这些最需要大额支付和最信任朝廷的群体中流通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再如水银泻地,逐渐渗透至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