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荆州,荆州! > 第一百零九章:淮海序曲

第一百零九章:淮海序曲

    一九四八年初冬的豫东大地,肃杀之气比往年更甚。铅灰色的天空低垂,寒风卷起黄淮平原上的枯草与沙尘,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谢文渊站在纵队指挥部——一个利用废弃地主宅院改造的掩体里,凝视着墙上那张巨大的、布满红蓝箭头的淮海区域作战地图,感觉肩上的压力如同窗外阴沉的天空,沉甸甸地压下来。

    他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主力纵队,经过一年多外线作战的锤炼,早已不是当初挺进大别山时那支略显单薄的队伍。战士们脸上带着长期征战的风霜,眼神却更加锐利,装备也通过一次次战斗缴获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面对眼前即将展开的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

    地图上,代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蓝色标记,像一片巨大的、令人窒息的乌云,盘踞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袤区域。国民党军试图在这里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以其精锐兵团寻求主力对决,扭转日益不利的战局。

    “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还有孙元良、李弥……老头子这次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纵队司令员指着地图,声音低沉而凝重,“我们的任务,是在野战军首长统一指挥下,协同中野兄弟部队,分割包围,逐个歼灭这些敌人!这是一锅夹生饭,但我们必须把它吃下去!”

    谢文渊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司令员的手指,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敌我态势、兵力对比、地形特点。“敌人兵力虽多,但部署分散,指挥不统一,各有打算。我们虽然总体兵力不占优,但集中统一,士气高昂。关键在于,能否迅速分割他们,形成局部优势,打乱其部署。”

    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关键的箭头。“首要目标,是争取在敌人尚未完全收缩靠拢之前,抓住其突出的一部,比如位于新安镇、运河一线的黄百韬兵团,予以包围。这就要求我们行动必须迅猛,不顾一切疲劳和牺牲,以最快速度完成战役开进和分割。”

    指挥部里气氛紧张,电报声、电话铃声、参谋人员低声交谈的声音不绝于耳。各种情报像雪片一样汇集而来,又化作一道道指令传达下去。谢文渊几乎不眠不休,与司令员和其他领导反复研究作战方案,推演各种可能。他眼窝深陷,但目光依旧炯炯有神。

    大战前的动员在部队中深入展开。不再是简单的“保家保田”,而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每一个战士。诉苦运动、立功计划、火线入党……各种政治工作将部队的士气推向高潮。战士们擦拭着武器,准备着足够的弹药和干粮,一种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在营地里涌动。

    十一月六日,战役的号角终于吹响。无数支解放军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流,从四面八方扑向预定的目标。谢文渊所在的纵队,任务是直插陇海铁路,割裂黄百韬兵团与徐州邱清泉兵团的联系,并协同兄弟部队完成对黄兵团的合围。

    部队在夜色和复杂天候的掩护下,开始了强行军。没有大路,就走小路、田埂,甚至蹚过冰冷的河水。敌人的飞机不时在头顶盘旋,投下照明弹和炸弹,给行军带来极大威胁和伤亡。

    谢文渊随前指行动,马蹄裹着布,在嘈杂的行军队伍中,他的大脑却在冷静地处理着各种信息。不断有侦察兵回来报告敌情和道路情况,不断有通讯兵送来上级指示和友邻部队进展的消息。

    “报告!先头团在碾庄圩以东遭遇敌军顽强阻击,进展缓慢!”

    “命令他们,不要纠缠!以小部队牵制,主力绕过阻击点,继续向预定目标穿插!时间就是胜利!”谢文渊的声音斩钉截铁。

    “参谋长,右翼部队报告,运河上的桥梁被敌人炸毁,工兵正在紧急架设浮桥!”

    “通知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架通!同时寻找可以徒涉的地点!”

    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发出,清晰而果断。他深知,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战役中,任何一支部队的迟疑,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他必须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准确判断,迅速决策。

    经过数个昼夜不眠不休的强行军和激烈的前哨战,部队终于逼近了预定区域。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前方传来,预示着包围圈正在形成,更残酷的战斗即将开始。

    在一个临时挖掘的掩蔽部里,谢文渊借着马灯的光亮,再次审视地图。代表我军的红色箭头,已经如同几把巨大的铁钳,深深嵌入蓝色地域的结合部,眼看就要合拢。

    他能够想象,被围的敌军此刻正如何惊慌失措,如何呼叫增援,而徐州的敌人又会如何拼命试图解围。淮海战役这盘大棋,已经摆开,序曲已然奏响,接下来将是决定中国命运的血火交响。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带着硝烟味的空气,对身边的作战科长命令道:“通知各师,巩固既得阵地,加紧构筑工事,准备迎接敌人突围和外部援军的冲击。同时,将我们的准确位置和当面敌情,迅速上报野司。”

    走出掩蔽部,远处的地平线被炮火映得一片通红。谢文渊望着那壮丽而残酷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历史的庄重感。他知道,他和他的同志们,正站在一个巨大转折点的风口浪尖上。这场战役,将不仅仅决定江淮河汉的命运,更将极大地加速一个旧时代的灭亡和一个新时代的诞生。

    他下意识地摸了胸口,那里,林婉茹的信和那本小小的《宣言》依旧紧贴着心房。这信念与情感的支撑,让他在如此宏大而惨烈的历史画卷面前,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定与清晰。

    淮海的序曲已经响彻云霄,钢铁的碰撞与意志的较量,即将在这片古战场上全面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