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 第七十九章 又见孙知府

第七十九章 又见孙知府

    北源府,府衙后堂。

    “你说什么?!”

    正在批阅公文的孙阳孙知府,猛然听闻下属的急报,瞬间惊得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大声问道。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哪里来的土匪,不知礼数,竟敢当众劫掠本届的院试案首?”

    孙知府被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

    “那苏墨可才八岁啊!他是王峰王大人亲自点的案首,是这北源府未来的希望!”

    “若是在本官的治下出了差池,还有何面目去见王大人?怕不是要被那些御史言官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说罢,他当即厉声喝道。

    “快!传本官令!召集所有当班衙役!再调动一队府兵!备马!本官要亲自去救……”

    “报!!”

    话音未落,又有一名衙役,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神情。

    “知府大人!似乎,似乎不用去了!”

    “什么不用去了?难道已经晚了?”

    孙知府心中一凉,以为这是传来了噩耗,双腿一软,颤颤巍巍的说道。

    “苏墨难不成已经……”

    “不……不是!”

    闻言,衙役连忙摆手,咽了口唾沫,结结巴巴地汇报道。

    “是苏案首已经亲自过来了!而且他……他还领着一群苦力和众多百姓,押着六个五花大绑的土匪。”

    “此时已经到了府衙大门口了!说是带着百姓们过来领赏银的!”

    “什么?!”

    孙知府闻言不禁瞪大了眼睛,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他在各地为官多年,见过被土匪吓破胆的,见过被抢得精光的,甚至见过被撕票的。

    可是读书人,还是个八岁的娃娃,反手把土匪给擒了,还押送来官府领赏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此子……”

    孙知府深吸一口气,眼中的震惊逐渐化为浓浓的好奇。

    “此子的胆识、手段,当真是恐怖如斯。”

    “本以为是县间传闻,如今一看果真神童也!未来不可限量,不可限量啊!”

    心中如此想着,孙知府也没有犹豫,当即朝着外面走去。

    府衙大堂外,人头攒动。

    苏墨一身长衫,虽有些尘土,却依旧笔直站立,自有一番风范。

    见到孙知府匆匆赶来,立刻上前一步,整了整衣冠后,恭敬地行了一个后生礼。

    “学生苏墨,拜见座师。”

    “苏墨!无需多礼,我刚听闻你的遭遇,正打算点兵去救援,结果你这就来了,你…你没事吧?”

    孙知府一边说着,一边将苏墨扶起来,眼神上下打量着他。

    “托座师洪福,学生毫发无损。”

    苏墨抬起头,一脸谦虚的说道。

    “学生此番考中院试案首,本想不日备下厚礼登门拜访,奈何……”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身后几个鼻青脸肿的土匪,苦笑道。

    “奈何半路遇到匪徒,幸得几位壮士仗义相助,才能化险为夷。”

    “学生身无长物,只能先将这几名匪徒当作见面礼送来府衙,为座师治理北源府,添一份微薄的政绩,还望座师莫要见怪。”

    此言一出,既给了面子,又给了里子,孙知府听得说心花怒放。

    原本因苏墨领着这么多人前来的一点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哪里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这分明是个懂进退、识大体,还极有手段的麒麟儿啊!

    “好!好一个见面礼!我很喜欢。”

    孙知府大笑着说道。

    随即,目光扫向下面,跪在地上的土匪们,眼底寒光乍现。

    “大胆狂徒!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对朝廷秀才公动手!简直是无法无天!”

    孙知府一挥衣袖,威严喝道。

    “来人!将这几名匪徒押入牢房!严加看管!本官要亲自严审!此事绝不姑息!”

    衙役们应声答道,随即将土匪们拉了下去。

    处理完土匪后,孙知府立刻吩咐师爷。

    “按大业律例,擒获土匪者有赏,你且去库房取银子来!”

    很快,银子便发放到苦力和百姓们手中。

    他们看着苏墨,又看了看威严的孙知府,纷纷跪地高呼。

    “苏秀才真是文曲星转世啊!懂律法,还能带咱们发财!”

    “孙知府也是好官啊!说话算话!”

    ……

    百姓们散去,众人来到内堂品茶。

    孙知府屏退左右,与苏墨等人闲谈。

    “苏墨啊,你此次的院试文章我看了,可以说是老辣沉稳,实乃佳作。”

    孙知府不吝赞赏道。

    “本官阅卷无数,像你这般年纪,便有此等见地的绝无仅有。”

    “座师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苏墨谦虚的说了一句,又闲聊了几句后,似是不经意地叹道。

    “其实,学生能有今日,也离不开同窗的砥砺。”

    “我这师兄陈尚泽,虽此次院试惜败,未曾中榜,但却是非战之过,实乃天公不作美。”

    苏墨语气诚恳道。

    “但他在落榜之后并不气馁,反而立誓要在两年内苦读,必考上秀才,届时好与我一同参加乡试。”

    孙知府是何等精明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瞬间便明白了苏墨的意思。

    他看了一眼陈尚泽,见这少年虽有些局促,但眼神清正,透着股倔强劲儿。

    再加上苏墨前途不可估量,既然为此事开口,那么他不如就顺水推舟送个人情。

    “嗯,有志气。”

    想到这里,孙知府点了点头,微笑道。

    “既如此,本官便助他一臂之力。”

    说罢,他看向陈尚泽又道。

    “本官稍后修书一封,荐你入北源府府学,能与苏墨一同就读。”

    “那里有名师大儒坐镇,藏书万卷,你若能在那潜心打磨,下一次院试必能高中。”

    “府……府学?!”

    闻言,陈尚泽瞬间瞪大了眼睛,他原以为自己落榜只能回家自学,没想竟拖了苏墨的福,能够去府学读书!

    他激动得眼圈通红,连忙拉着衣摆,对着孙知府深深行礼。

    “学生陈尚泽!谢知府大人提携!谢苏墨师弟!定不负知府大人与师弟厚望!”

    孙知府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望向站在一旁的陈易身上。

    “这位便是陈易,陈山长吧?”

    孙知府颇为好奇的问道。

    他早知苏墨和陈尚泽都是陈易教出来的,心中一直存着好奇。

    究竟是何等人物,能教出这般妖孽?

    两人攀谈起来。

    这一聊,孙知府更是感到心惊。

    从四书五经到历代史论,再到最晦涩难懂的《周易》,这陈易竟是信手拈来。

    不光是见解独到,甚至在某些经义的辩证上,比他还要深刻几分。

    “先生大才啊!”

    孙知府越聊越是佩服,忍不住感叹道。

    “先生通读两门四经,连《周易》都有如此造诣,文采斐然,实乃大儒之资!”

    随即想到对方不再科举,心中惋惜不已。

    “以先生之才学,若入朝为官,必能造福一方百姓。”

    “如今却委身一县教书育人,虽说是为国育才,但这满腹经纶……终究是有些可惜了,可惜了啊!”

    陈易闻言心中苦笑,他也不想懂两门四书,这不是被逼的吗?

    但面上不显,依旧平淡的拱手道。

    “大人过誉了,我无意仕途,但能得苏墨与尚泽这两个佳徒,看着他们成才,便已是此生最大的幸事。”

    孙知府看着这师徒三人,心中感慨万千。

    今年这是捡到了啊,教化这一方面,怎么说都得评个优秀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