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 第893章 新帝拦路,锋芒初露

第893章 新帝拦路,锋芒初露

    就在刘恒意识逐渐模糊,感觉生命之力正一点点从体内流逝之际,一只温暖而有力的手,轻轻握住了他冰凉枯槁的手。

    刘恒艰难地睁开眼,朦胧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张他魂牵梦绕的面容——依旧是那般年轻,眼神深邃而温和,嘴角带着他熟悉的、令人安心的笑意。

    正是他的皇兄,刘盈!

    “恒弟。”

    刘盈的声音一如往昔,清澈而充满力量,“辛苦了。你做得很好,比朕想象的还要好。你一直……是朕引以为傲的弟弟。”

    “皇兄!”

    刘恒心中涌起巨大的激动,他想要挣扎起身,如同往日那般向兄长行跪拜大礼,但衰老疲惫的身躯却连抬起一根手指都变得无比艰难。

    刘盈看出了他的意图,俯下身,轻轻将他那苍老佝偻的身躯揽入怀中。

    这一刻,不再是帝王与臣子,只是兄长与弟弟。

    谁能想到,怀中这风烛残年、白发苍苍的老者,竟是当年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眼神清亮的少年弟弟?

    “我已垂垂老矣……”

    刘恒靠在兄长依旧坚实温暖的胸膛上,感受着那仿佛停滞了时光的气息,声音微弱,“兄长却……风采依旧……岁月,待您何其宽容……”

    刘盈轻轻拍着弟弟的背,如同安抚一个孩子,语气中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与寂寥:“长生……未必是福。母后在归隐十年后,便已安然离世。”

    “七弟刘长,也在三年前于睡梦中无疾而终,走得很安详……如今,连你也要走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唯有为兄,不知为何,容颜体魄始终停留在壮年之时……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老去、离去,这种滋味……或许,这就是天道予我的另一种考验吧。如今,朕倒有些明白,当年祖龙秦始皇那般雄主,为何会对长生执念至此……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啊……”

    在兄长温暖而带着淡淡哀伤的怀抱里,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刘恒感觉自己漂泊一生的心,终于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他脸上露出了释然而安详的笑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喃喃道:“有兄长在……真好……”

    随后,大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盛世的汉文帝刘恒,在兄长刘盈的怀抱中,缓缓闭上了双眼,溘然长逝。

    未央宫的丧钟,沉重地敲响,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那位悄然现身、又悄然离去的“先帝”,则如同一个永恒的守护之灵,再次隐没于历史的烟尘之后,继续着他那漫长而孤独的守望。

    ——

    未央宫温室殿内,那弥漫着药味与悲伤的空气尚未完全散去。

    刘盈轻轻将弟弟刘恒已然冰冷的身体放平,为他仔细掖好被角,仿佛只是哄他睡着一个漫长的觉。做完这一切,他直起身,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这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带着仁厚轮廓的脸庞,转身欲悄然离去。

    然而,当他推开殿门,脚步尚未踏出,身形却微微一顿。

    殿外廊下,灯火通明。

    太子刘启,身着储君冠服,神色冷峻,负手而立。

    他的身后,并非寻常宫人侍卫,而是十数名眼神锐利、气息内敛的绣衣使者!他们手按腰间隐刃,目光如同鹰隼般锁定在刘盈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息。

    刘启的目光,带着审视、警惕,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年轻气盛的锋芒,牢牢钉在刘盈脸上。

    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甚至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威压:

    “你……就是朕的伯父?那位本该早已龙驭上宾的……先帝,刘盈?”

    刘恒刚刚驾崩,灵柩尚温,刘启尚未正式登基,但这“朕”的自称,已透露出他迫不及待要掌控一切的决心。

    刘盈看着眼前这个眉眼间与弟弟刘恒有几分相似,气质却截然不同的侄儿,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浮现出一抹似笑非笑的淡然。

    他既未承认,也未否认,只是平静地反问:

    “是与不是,有何区别?你若心中认我,我便是。你若心中无我,我便不是。一个称呼,一个身份,于此刻,于此地,还重要么?”

    刘盈的淡然,反而更加刺激了刘启那敏感而骄傲的神经。

    他之所以在此刻摆出如此阵仗,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这位传奇伯父的巨大恐惧。

    尽管刘恒在位期间刻意淡化、甚至扭曲了刘盈的功绩,但有些影响是根除不了的。

    尤其是在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刘盈时代的老臣、边军心中,甚至在已然脱离掌控的倭国、朝鲜之地,“神帝”刘盈的传说依旧如同神话般流传。

    他开疆拓土、降服四夷的功业,他那些神鬼莫测的手段,都成为了后人无法企及的标杆。

    刘启太清楚了,只要眼前这个人还活着,只要他愿意,振臂一呼,不知有多少旧部会云集响应,有多少心怀叵测之人会借机生事!

    他的帝位,在这样一个活着的传奇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稳。他绝不允许自己的统治,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伯父的阴影之下!

    “伯父!”

    刘启的声音冷了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您的影响力,太大了。大到足以动摇国本!即便您已归隐,但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现有秩序最大的威胁!若您出现的消息传扬出去,这未央宫外,不知有多少人会跪求您回来重掌大局!朕,不希望看到那一天!”

    听着侄儿这近乎赤裸的猜忌与警告,刘盈不由得笑了起来,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更带着一种俯瞰尘世的怜悯。

    “威胁?动摇国本?”

    他摇了摇头,目光如同利剑,仿佛能刺穿刘启那层帝王威仪的伪装。

    “刘启,你若真如你父亲一般,是一位励精图治、心系万民的好皇帝,使国家强盛,百姓安乐,你又何必惧怕别人回来抢夺这位置?这龙椅,坐得稳不稳,从来只取决于坐在上面的人,有没有那个能力和胸襟!”

    他的语气陡然转厉,带着一种源自绝对实力的睥睨:“只有那些色厉内荏、内心虚弱的废物,才会整日疑神疑鬼,害怕这个,忌惮那个!我刘家的后代,若连这点自信和担当都没有,只知固守权位,而忘了为君者的责任,那这皇帝,不做也罢!趁早退位让贤,免得贻害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