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711章 年号之争!AK大帝?

第711章 年号之争!AK大帝?

    朱元璋握着太子标的手,感受着儿子掌心的温度与坚定,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

    他这一生,为大明操劳半生,唯一的心愿便是江山能平稳传承,如今标儿既有担当的魄力,又有治国的能力,自己又何需再苦苦支撑?

    他当即朗声道:“好!朕便依你所言,传位于你!”

    话音刚落,朱元璋便命内侍传旨,召礼部尚书与钦天监监正即刻入宫,挑选良辰吉日,筹备禅位大典。

    旨意传出,御书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连空气都仿佛染上了喜庆的色彩。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朝堂与京城。

    百官起初皆是震惊——自古帝王多是驾崩后方传位,洪武皇帝尚在便主动禅位,实属千古罕见!

    可震惊过后,便是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

    满朝文武回到各自官署,几乎都在私下热议此事,脸上满是期待——要知道洪武皇帝陛下,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马上皇帝,一生杀伐果断,在位二十九年,为整肃吏治、杜绝贪腐,先后处置了数万贪官污吏,哪怕是功勋卓著的老将、身居高位的大臣,只要触犯律法,也绝不姑息。

    平日里对待臣民也相对严苛,朝堂之上气氛总是紧绷,官员们处理政务时无不小心翼翼,生怕触怒龙颜。

    反观太子朱标却完全不同,这位太子殿下自被册立以来,便是出了名的宽厚仁慈。

    朝堂上有官员因言获罪,他总会主动在皇帝面前求情,为其辩解冤屈;地方上有灾荒,他会亲自督办赈灾事宜,确保粮款能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对待朝中大臣更是礼贤下士,哪怕是品级低微的官员,只要有真知灼见,他也会虚心听取。

    这些年,太子监国处理政务,轻徭薄赋、安抚百姓,贤名早已传遍天下,连偏远州县的百姓都知道,东宫太子是能为他们做主的仁君。

    正因为如此,满朝文武早就盼着太子标能够即位称帝,取代洪武皇帝。

    他们深知,太子登基后,定会延续仁政,朝堂气氛会更加宽松,官员们无需再因苛法而惶惶不安,更能安心施展抱负;百姓也能在仁政之下,过上更安稳富足的日子。

    如今皇帝主动禅位,正合百官心意,他们怎能不兴奋、不激动?

    满朝文武纷纷齐聚礼部,为禅位大典建言献策,从大典的仪仗规格到祭天的祝文措辞,无不细致商议。

    六部百司更是全员动员,工部加紧修缮天坛与奉天殿,户部筹备赏赐百官的绸缎银两,兵部安排京营士兵维持秩序,整个应天府都因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百官热议的焦点,除了禅位大典的流程,便是新帝的年号。

    虽说明年才会正式改元,可群臣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上奏提议年号——有人提议“永熙”,取永享太平、天下熙盛之意;有人提议“景和”,盼江山景明、百姓和乐;还有人提议“昌隆”,愿大明国运昌隆、绵延万代。

    朝堂之上,关于年号的讨论热火朝天,连民间百姓都纷纷猜测,新帝会选用怎样的年号开启新时代。

    御书房内,朱元璋、太子标、朱高炽与朱雄英四人也围坐在一起,笑呵呵地商议年号。

    朱元璋率先开口,目光落在太子标身上,语气带着几分欣慰:“标儿自出生起,便被朕寄予厚望,如今能承继大统,也是秉承天命。朕看年号便叫‘承天’,既显天命所归,也盼你能承续大明国运,不负天下。”

    太子标闻言,微微躬身致谢,而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父皇,儿臣以为‘建文’二字更为妥当。父皇以‘洪武’为年号,凭武力定天下、开国立业;儿臣愿以‘建文’为号,从以武开国过渡到以文立国,弘扬文治、发展民生,让百姓能在太平盛世中安居乐业,也与父皇的功业相承相接。”

    朱雄英与朱高炽对视一眼,突然异口同声道:“祖父、父亲,我们觉得‘AK’这个年号最好!”

    “AK?”朱元璋与太子标皆是一愣,满脸疑惑。

    朱高炽忍着笑,腰都快直不起来,手指还不忘点了点御书房的梁柱,仿佛那上面刻着“AK大帝”的名号一般,解释道:“丧标你想啊!你平日里处理政务哪回不是雷厉风行?上月江南盐商贪墨案,你三天就查清卷宗,抓了二十多个涉案官员,连江南织造局的总管都没放过,那股子干脆劲儿,百官私下里都叫你‘铁面太子’;还有去年处置宗室子弟强占民田的事,你不管对方是哪个藩王的亲戚,该罚的罚、该贬的贬,半点不含糊,对待贪官污吏向来毫不手软。”

    他顿了顿,故意拖长了语调,眼神里满是戏谑:“再说了,你在宗室与百官中威望多高啊!上次朝会,户部尚书漏报了三百万石粮税,你当场就指了出来,条理清晰地把账目算得明明白白,连父皇都夸你心细如发。这‘AK大帝丧标’的名声,早就在宗室子弟和朝堂官员里传开了,谁不知道你办事又快又狠,还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用‘AK’作年号,既显你这雷厉风行的魄力,又好记好传,比那些文绉绉的年号顺口多了!日后史书上一提‘AK大帝’,保管让后世子孙一想起,就知道是咱们大明这位又仁厚又有手段的好皇帝,必能让你名留青史!”

    朱雄英也在一旁凑趣,使劲点头附和,还故意加重了语气:“是啊父亲!‘承天’太普通,满朝文武一猜就能猜到;‘建文’虽好,可少了点您的特色。这‘AK’多独特啊,又响亮又有气势,念着都觉得带劲儿!而且全天下就咱们大明用这样的年号,多显大明的与众不同?以后南洋诸国、北疆部落一听新帝年号是‘AK’,保管更敬畏您,再也不敢有半分轻慢之心!”

    “你们两个兔崽子!”太子标这才反应过来,这俩人是故意拿自己寻开心,又气又笑,脸都憋红了,当即一拍桌子站起身,撸了撸袖子就追向朱高炽与朱雄英,“敢拿孤开玩笑,还编出什么‘AK大帝’的名号,看孤不揍你们的屁股,让你们知道孤的厉害!”

    朱高炽反应快,一猫腰就躲到了龙椅后面,还探出脑袋朝太子标做了个鬼脸:“丧标你别恼啊!咱们说的是实话,‘AK’年号真的好!”

    朱雄英则绕着书架跑,边跑边喊:“父亲您追不上我!有本事您别用太子的身份欺负人!”

    御书房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声笑语,桌椅挪动的声响、三人的笑闹声交织在一起,连窗外的阳光都仿佛变得更热闹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里还端着刚泡好的热茶,看着眼前追逐打闹的三人,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暖意——许久没有这样轻松的时刻了,看着儿孙们和睦相处、笑语盈盈,比任何政务都让他舒心。

    看着三人追逐打闹的模样,老朱脸上满是欣慰与骄傲——标儿仁厚却不失魄力,高炽务实且有谋略,雄英沉稳又具远见,有如此优秀杰出的子嗣,大明江山社稷交到他们手中,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濠州起兵的艰辛、鄱阳湖大战的凶险、定都应天的喜悦,又想到如今北疆安稳、南洋归附、百姓安乐,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笑容。

    这一辈子,他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吃过太多苦,受过太多罪,也创下了不朽功业,如今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安心做个太上皇,看着大明在儿孙们的手中,走向更辉煌的盛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