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712章 犹疑!即位前的不安!

第712章 犹疑!即位前的不安!

    冬至吉日,天还未亮,应天府的街道上已挤满了手持灯笼的百姓,奉天殿内外更是灯火通明,仪仗卫队整齐排列,甲胄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所有在京文武官员身着朝服,早早便在殿外等候,连远在岭北的徐允恭,都特意率领十余名岭北铁骑精锐,星夜兼程赶回京城;傅友德、冯胜等开国老将,虽已年迈,却也身着戎装,精神矍铄地立于百官之首;蓝玉、冯诚、邓镇、常茂等新锐将领,以及镇守南洋的李景隆、徐增寿,也尽数赶回观礼。

    所有人都清楚,今日是大明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洪武大帝禅位、太子标登基,将开启大明全新的篇章。

    天刚蒙蒙亮,东宫寝殿内,礼官们正小心翼翼地为太子标穿戴天子袍服。明黄色的龙袍绣着十二章纹,玉带镶嵌着七彩宝石,皇冠上的珍珠垂帘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太子标站在琉璃镜前,看着镜中身着龙袍、面容沉稳的自己,心中感慨万千——自他降生之日起,便被父亲朱元璋寄予厚望,从吴王世子到大明太子,再到如今即将即位称帝,三十余年来,他每日跟随父亲学习治国之道,协助处理政务,从批改奏章到安抚灾民,从调解朝堂争议到制定民生政策,早已娴于政务,也具备了帝王所需的决断力与仁厚心。

    可此刻,想到即将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想到天下百姓的期盼,他仍忍不住思绪翻涌,过往那些为政务操劳、为百姓忧心的日子,如同画卷般在脑海中闪过。

    他想起十年前北方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自己奉父命前往赈灾,一路看到饿殍遍野的景象,夜里对着赈灾粮册急得彻夜难眠,生怕粮款不能及时送到灾民手中;想起五年前江南水患,堤坝溃决,他亲自坐镇江南三个月,与工匠们一同勘察河道、修筑堤坝,双脚泡在泥水里溃烂也不敢停歇,只为早日让百姓重返家园;想起每次朝堂议事,为了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与坚持重税充国库的大臣据理力争,哪怕争论到面红耳赤,也不愿退让半分,只因深知百姓赋税沉重的苦楚。

    还有那些深夜批阅奏章的时刻,案上的烛火燃尽了一根又一根,眼前的卷宗堆积如山,从官员任免的考核到地方民生的汇报,每一份都关乎朝堂安稳、百姓生计,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想起偶尔微服出巡,看到农户因推广高产作物而丰收时的喜悦笑容,听到百姓称赞“太子仁厚”时的欣慰,也看到偏远州县仍有百姓吃不饱饭时的揪心……

    这些或苦或甜、或急或忧的日子,串联起他数十年的太子生涯,也让他更加明白,这江山背后,是万千百姓的期盼,接过这重担,便意味着要扛起无数人的生计与安稳。

    “哟,这是哪位陛下在对着镜子发呆呢?”一阵嬉笑声传来,朱高炽与朱雄英并肩走了进来,两人都身着亲王蟒袍,脸上满是笑意。

    朱高炽走上前,绕着太子标转了一圈,故意调侃道:“怎么,就因为披上这身龙袍,就不认识自己了?还是觉得这龙袍太重,压得你喘不过气?”

    朱雄英也凑过来,笑着补充:“父亲,您做了这么多年的‘大明常务副皇帝’,大小政务哪件不是您亲手处理?如今终于要‘转正’做真皇帝了,怎么反倒愣神了?”

    听着两个子侄的调侃,太子标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却露出一丝笑意。

    他转过身,语气带着几分郑重:“你们两个别拿我开玩笑。我是在想,今日之后,我便是大明的皇帝,可我真的能担当大任吗?能做好这个皇帝,为天下百姓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吗?”

    朱高炽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他看着太子标眼中的担忧,心中颇为动容——距离天下之主仅有一步之遥,寻常人早已欣喜若狂,可太子标却满心都是对百姓的责任、对江山的敬畏,这份心性,远超古之贤君。

    他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道:“丧标,你何须妄自菲薄?你是万众瞩目的太子标,从降生那一刻起,便注定要成为大明的接班人。这些年,你处理政务雷厉风行却不失仁厚,对待百姓体恤入微,满朝文武哪个不敬重你、拥戴你?你的能力、您的品行,早已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他顿了顿,又想起历史上那些登基后便沉迷享乐的君主,忍不住举例道:“昔年曹丕篡汉即位,第一件事便是大肆庆贺,终日花天酒地,全然不顾百姓疾苦;可你呢?登基前夕,还在担心能否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单是这份心性,你就比曹丕之流强上百倍,也比天下绝大多数帝王更适合这个位置。”

    朱雄英也在一旁点头附和:“父亲,高炽说得对。您放心,日后儿臣与高炽定会全力辅佐您,南洋的种植园会源源不断输送资源,北疆的铁骑会守护边境安稳,朝堂上的大臣会尽心效力,咱们一定能让大明迎来真正的盛世!”

    朱高炽见太子标眼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又故意板起脸,调侃道:“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丧标你真害怕了,觉得这皇帝不好当,那也简单——今日大典你就别上去了,直接传位给雄英,让他一步到位做皇帝,你也能省心省力,如何?”

    朱雄英如今是皇太孙,随着太子标即位称帝,他也自然更进一步,成为皇太子。

    所以不管今日谁上去即位,好像满朝文武都能够接受。

    “你这兔崽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太子标被他逗得笑出声,伸手作势要打。

    朱高炽连忙笑着躲开,殿内的气氛瞬间轻松起来。

    太子标看着眼前这两个懂事又调皮的子侄,心中的忐忑与不安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信心。

    他想起方才朱高炽认真分析朝堂人心、细数自己过往政绩时的模样,那番话没有半分虚言,句句都点在要害上,既点出了自己的能力,又驱散了自己的疑虑;也记得朱雄英附和时眼中的真诚,没有丝毫敷衍,满是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

    这两个孩子,平日里虽爱开玩笑,可关键时刻却比谁都靠谱——朱高炽务实有谋略,总能在复杂局面中找到破局之法;朱雄英沉稳有远见,看待问题总能兼顾当下与长远,有他们在身边辅佐,朝堂上的难题、地方上的隐患,便多了两个可靠的帮手。

    再想想这些年自己监国时,朱高炽与朱雄英帮着打理南洋事务,将种植园与贸易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们早已不是当年需要自己庇护的孩子,而是能独当一面、为自己分忧的得力助手。

    有这样懂事又有能力的子侄在侧,有满朝文武的拥戴,有天下百姓的期盼,还有父亲留下的稳固江山,自己又有什么可忐忑的?

    先前的不安不过是过度忧虑,如今看着眼前鲜活的两个身影,他心中只剩向前的坚定,以及开创盛世的十足信心。

    朱标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龙袍的衣襟,眼神变得锐利而明亮:“走,随我去奉天正殿,莫要误了吉时!”

    话音落,太子标迈开脚步,在礼官的引导下,朝着奉天殿走去。

    晨光从窗外洒进来,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坚定。

    朱高炽与朱雄英紧随其后,看着他的背影,眼中满是敬佩——今日之后,大明将迎来新的帝王,而属于“AK大帝”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