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 第170章民心所向,此心安处

第170章民心所向,此心安处

    ---

    晨光熹微,尚未完全驱散夜幕的最后一缕深蓝。乞儿国皇宫最高的观星台上,一道纤细的身影凭栏独立。晨风带着御花园中晚桂的残香和露水的清冷,拂动她未簪珠翠的墨发与素白的衣袂。

    毛草灵,或者说,乞儿国上下尊称的“凤主”,已在此站立了近一个时辰。

    脚下,这座她生活了将近十年的皇城,正从沉睡中缓缓苏醒。宫灯次第熄灭,早起的宫人开始悄无声息地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远处,帝都的轮廓在渐亮的天光中清晰,炊烟袅袅,市井的喧嚣如同潮水般,开始隐隐涌动。

    这片土地,十年前于她,是异乡,是囚笼,是一场不得已的替身游戏。而如今,每一缕升起的炊烟,每一声隐约传来的驼铃,都仿佛牵动着她的心弦。唐朝使臣带来的“十年之约”与归国封后的旨意,像一块巨石投入她看似平静的心湖,激起的波澜,至今未曾平息。

    “娘娘,晨露寒重,当心凤体。”贴身女官云袖轻声上前,将一件绣着金凤衔珠的锦缎披风小心地披在她肩上。

    毛草灵没有回头,只是将披风拢了拢,目光依旧投向远方。“云袖,你跟了我多久了?”

    “回娘娘,自娘娘入乞儿国,奴婢便有幸服侍在侧,至今九年又七个月了。”云袖恭敬地回答,语气里带着不容错辨的忠诚与亲近。

    “快十年了……”毛草灵喃喃,声音飘散在风里,“你看这帝都,比之我们初来时,如何?”

    云袖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眼中也流露出感慨:“奴婢记得初来时,帝都之外,流民时有,坊市之间,虽也热闹,却总透着一股子……惶然之气。如今,娘娘您看,城墙加固了,道路拓宽了,这清晨的炊烟如此密集,市井人声鼎沸,百姓脸上多是安宁富足之色。这都是陛下与娘娘励精图治之功。”

    “功?”毛草灵轻轻摇头,唇边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非一人之功。是陛下纳谏如流,是百官尽心用命,是这万千黎民百姓,愿意相信我们,愿意跟着我们,一点一点,把日子过好。”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可如今,我或许……要离开他们了。”

    云袖闻言,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急切:“娘娘!您万万不可弃我乞儿国而去啊!朝中大臣,宫中上下,还有这帝都、这全国的百姓,谁人不感念娘娘恩德?您推行新农具,改良稻种,让百姓再无饥馑之忧;您鼓励商贾,开通西域新商路,让国库充盈,市面繁华;您设立女学,让贫寒女子亦能读书明理……娘娘,您早已是乞儿国的定海神针,是百姓心中的神明!您若走了,这……这天,岂不是要塌了一半?”

    云袖的话语,情真意切,甚至带上了哭腔。她服侍毛草灵近十年,亲眼见证这位来自异国的“公主”,如何从最初在宫廷中步履维艰,到如今深受爱戴,如何将现代的理念与古代的智慧结合,一点点改变这个国家。在她,以及在无数乞儿国人心中,凤主毛草灵,早已不仅仅是皇后,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希望。

    毛草灵转身,扶起云袖,看到她眼圈泛红,心中亦是酸楚。“起来说话。我……尚未决定。”她叹了口气,“大唐,终究是我的故国,那里……还有我血脉相连的家人。”使者带来的家书中,那熟悉的、属于原身父母的殷切呼唤与思念之情,字字句句,都敲打在她灵魂深处。尽管她拥有现代的灵魂,但这具身体的血脉牵连,以及十年异乡生涯后对“根”的潜在渴望,都让她无法轻易割舍。

    “可是娘娘……”云袖还想再劝。

    “不必多言,我心中有数。”毛草灵打断她,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准备一下,今日,本宫要出宫,去城南的慈幼局看看。”

    “娘娘,如今局势微妙,陛下吩咐……”云袖有些担忧。自从唐朝使者到来,消息虽未明发,但宫中朝中已有风声,暗流涌动,陛下特意加强了皇宫守备,尤其是对凤主的保护。

    “无妨。”毛草灵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正是此时,才更要去看看。难道因为些许风波,本宫便要困守这深宫,连自己一手创办的慈幼局都不能去了吗?去安排,轻车简从即可。”

    “是。”云袖不敢再劝,躬身退下安排。

    ---

    辰时三刻,一辆看似普通的青幔马车在少数侍卫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出了皇宫侧门。毛草灵坐在车内,褪去了繁复的宫装,只着一身淡青色素罗裙,发髻上簪着一支简单的白玉凤尾簪,一如她当年时常微服出巡时的装扮。

    马车行驶在帝都宽阔平整的青石街道上。窗外传来的喧嚣声比在宫中所闻更为真切——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茶馆里说书人醒木拍案的声音,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交织成一幅鲜活生动的市井画卷。

    她轻轻掀开车帘一角,目光掠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幌子迎风招展,往来行人衣着虽非尽皆绫罗绸缎,但也大多整洁体面,脸上少见菜色,多是忙碌而充实的神情。偶尔有认出凤驾仪仗(尽管简化,但皇室标记仍在)的百姓,会立刻停下脚步,恭敬地躬身行礼,眼中流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敬爱,而非单纯的畏惧。

    这一切,都有她倾注的心血。那改良的曲辕犁图纸,是她凭着记忆一点点画出;那兴修水利的预算,是她与工部官员反复核算;那鼓励商贸的税制改革方案,是她顶着保守派大臣的压力极力推行;那慈幼局、安济坊(类似养老院和免费诊所)的设立,更是她力排众议,从自己的份例中节省出首批资金创办……

    十年,她已将太多的情感与精力,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

    马车在城南慈幼局门前停下。慈幼局的管事早已得到消息,率领一众仆妇、嬷嬷和在此就读或生活的孩童们,在门外恭敬等候。

    “恭迎凤主娘娘!”见到毛草灵下车,众人齐声跪拜,声音中充满了激动。

    “都起来吧。”毛草灵快步上前,亲手扶起年迈的管事嬷嬷,目光柔和地扫过那些睁着大眼睛,好奇又带着些许怯意望着她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多是孤儿或被遗弃的女婴,在慈幼局,他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读书识字,学习女红或其他谋生技艺。

    “孩子们近来可好?课业如何?衣食可有短缺?”毛草灵一边往里走,一边细细询问。

    管事嬷嬷一一回答,言辞间满是感激:“托娘娘洪福,孩子们都好。前几日还有几个大了的孩子,考入了城西的官立织造坊,有了正经差事,都感念娘娘恩德呢!”她指着院子里正在朗读《千字文》的一群小女孩,“您听,她们念得多好。若在以往,这些丫头片子,怕是早就不知被卖到何处去了……”

    毛草灵看着那些稚嫩而认真的脸庞,心中慰藉。她走进课堂,拿起一个女孩临摹的字帖,温和地夸奖了几句;又去查看了宿舍和食堂,确保环境整洁,饮食无忧。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一个约莫七八岁、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鼓足勇气,跑到她面前,将一枚用彩线编织的、略显粗糙的平安结塞到她手里,小脸涨得通红:“娘娘……送给您!嬷嬷说,您可能要回很远很远的老家了……这个……这个保佑您平平安安!”

    小女孩的话音刚落,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大人,包括管事嬷嬷,脸色都变了,惶恐地看向毛草灵。显然,连这慈幼局深处的孩童,都听到了她要离开的风声。

    毛草灵握着那枚带着孩子体温的平安结,心头巨震。她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孩子。这平安结,很漂亮。娘娘……很喜欢。”

    她站起身,环视周围那些充满担忧和不舍的目光,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本宫哪里也不去。乞儿国,就是本宫的家,你们,都是本宫的子民。”

    这句话,如同春风拂过冰面,瞬间融化了所有的紧张与不安。孩子们欢呼起来,仆妇嬷嬷们更是激动得擦拭眼角。

    “娘娘千岁!”

    “凤主娘娘长乐未央!”

    欢呼声在慈幼局小小的院落里回荡,真挚而热烈。

    ---

    离开慈幼局,毛草灵的心情并未平静,反而更加沉重。孩童纯真的挽留,百姓发自内心的爱戴,像一股股暖流,汇入她原本充满挣扎的心田。

    马车行至朱雀大街,这里是帝都最繁华的商业街。然而,今日的街道,却显得有些不同。马车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终停滞不前。

    “前面何事?”云袖探身询问车夫。

    “回姑娘,前面……前面街上,跪了好多百姓!把路……把路给堵住了!”车夫的声音带着惊愕与惶恐。

    毛草灵心中一动,再次掀开车帘。

    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只见宽阔的朱雀大街上,黑压压地跪满了百姓。男女老少,衣着各异,有身着绸缎的商贾,有布衣短打的工匠,有提着菜篮的妇人,甚至有拄着拐杖的老者。他们沉默地跪在那里,没有人喧哗,没有人骚动,只是静静地跪着,目光齐齐望向她所在的马车。

    当她的面容出现在车窗口时,人群出现了一丝细微的波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举起双手,手中托着一卷看起来像是万民书般的绢帛,声音苍老却清晰地穿透了寂静:

    “凤主娘娘!小老儿代表朱雀大街三百户商户、千余口百姓,恳请娘娘留下!”他重重叩首,“娘娘推行新政,轻徭薄赋,我等商贾方能安居乐业;娘娘兴修水利,改良农桑,我等百姓方得温饱无忧!娘娘乃我乞儿国之慈母,万民之依靠!我等草民,别无所长,唯有一颗赤诚之心,跪请娘娘,莫弃我等而去啊!”

    “跪请娘娘,莫弃我等而去!”

    “娘娘留下吧!”

    “乞儿国不能没有凤主!”

    老者的声音如同引信,瞬间点燃了沉默的人群。恳求声、哭泣声、叩拜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席卷了整个朱雀大街,直冲云霄。那声音里蕴含的情感,是如此厚重,如此纯粹,几乎要将毛草灵淹没。

    她看到人群中,有她曾经视察水患时亲手扶起过的老农;有她推行新商税时,特意召见咨询过的店铺东家;有在安济坊被她探望过的伤病军士家属……一张张面孔,或熟悉,或陌生,此刻都写满了同样的恳切与不舍。

    她的眼眶迅速湿润,视线变得模糊。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洪流,冲垮了她心中最后一道名为“犹豫”的堤坝。

    她推开马车门,不顾云袖的阻拦,走了下去。

    站在车辕上,面对着跪伏在地的万千百姓,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声音清晰地传开,虽不宏大,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诸位父老乡亲!请起!快快请起!”

    百姓们抬起头,泪眼婆娑地望着她。

    毛草灵的目光缓缓扫过人群,每一个字都仿佛掷地有声:“本宫,毛草灵,十年前来到乞儿国。这片土地,曾于我是异乡。但十年间,是陛下的信任,是诸位的拥戴,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早已深植于我心中!”

    她举起手中那枚小女孩赠送的平安结,声音哽咽却坚定:“方才,在慈幼局,一个孩子问我,是否要回很远的老家。”她停顿了一下,眼中泪光闪烁,嘴角却扬起一个无比清晰的笑容,“现在,本宫当着帝都万千百姓的面,郑重宣告,也请诸位替本宫传告天下——”

    整个朱雀大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乞儿国,就是本宫的家!本宫的生,是乞儿国的凤主!本宫的死,是乞儿国的鬼魂!此身此心,永驻乞儿,绝不背离!”

    话音落下的瞬间,寂静被打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百姓们激动地磕头,相互拥抱,泪流满面。

    “凤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天佑乞儿!天佑凤主!”

    欢呼声如同潮水,一波高过一波。毛草灵站在车辕上,望着这片因为她一句承诺而沸腾的海洋,心中所有的纠结、彷徨、挣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她知道了自己的选择,也知道了这份选择背后,那重于泰山的责任与无法割舍的深情。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

    皇宫,御书房。

    皇帝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暗卫刚刚将朱雀大街上发生的一切,巨细无遗地禀报完毕。

    书房内一片沉寂。

    良久,皇帝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惊讶,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沉的、复杂难言的情绪,以及一丝……如释重负的痕迹。

    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灵儿……你终究,是选择了朕,选择了乞儿国,选择了……你的子民。”

    他走到龙案前,案上,摆放着唐朝使者昨日再次呈上的、催促回复的国书。他提起朱笔,在那份国书上,缓慢而有力地,批下一个字:

    “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