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 第170章续1 民心所向,此心安处

第170章续1 民心所向,此心安处

    ---

    朱雀大街上的欢呼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以惊人的速度向整个帝都扩散,进而蔓延至乞儿国的每一个角落。凤主毛草灵那番“此身此心,永驻乞儿,绝不背离”的誓言,伴随着万千百姓的亲眼见证与口耳相传,不再是宫廷秘闻或朝堂争议,而是变成了一个振奋人心、不容置疑的事实。

    当毛草灵的马车在震天的“千岁”声中缓缓驶回皇宫时,消息早已先一步传回了宫墙之内。

    宫门守卫见到凤驾,不再是例行公事的查验,而是齐刷刷地跪倒一片,头颅深深低下,那姿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恭敬,带着一种发自肺腑的激动。穿过一道道宫门,所遇宫人,无论等级高低,无不退至道旁,跪地行礼,目光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狂热与忠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沸腾,一种因领袖明确表态而凝聚起来的巨大力量。

    马车在凤仪宫前停下。毛草灵刚下车,便看到以宰相为首的十几位重臣,已然肃立在宫门外等候。他们官袍整齐,神色庄重,见到毛草灵,齐齐躬身长揖。

    “臣等,恭迎凤主回宫!”宰相声音洪亮,带着如释重负的欣慰,“娘娘朱雀街上金口玉言,安定天下民心,臣等感佩万分!”

    毛草灵目光扫过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中有从一开始就支持她改革的干吏,也有曾因理念不同与她激烈争辩、最终被事实说服的能臣,更有一些原本持中立观望态度、此刻却明显倾向她的官员。她知道,自己的公开表态,不仅安定了民间,更是在朝堂上投下了一颗定心丸。

    “众卿平身。”毛草灵虚扶一下,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本宫心意已决,往后,还需诸位同心协力,共筑乞儿国盛世根基。”

    “臣等必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与娘娘!”众臣异口同声,这一次,声音里少了以往的些许试探与权衡,多了几分斩钉截铁的坚定。

    回到凤仪宫内,屏退左右,只留云袖在身边伺候。毛草灵卸下披风,坐在窗前的软榻上,才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高度紧张后的松弛。然而,她的眼神却是清亮而坚定的。

    “娘娘,您今日……”云袖一边为她斟上热茶,一边欲言又止,脸上满是激动后的红晕。

    “本宫只是,说出了心里话。”毛草灵接过茶杯,暖意透过瓷壁传入掌心,“也是唯一该说的话。”

    “可是,大唐那边……”云袖依旧有些担忧。娘娘此举,等于彻底断绝了回唐之路,大唐皇帝会如何反应?

    毛草灵抿了一口茶,目光投向窗外宫墙上方那片湛蓝的天空,语气淡然:“本宫既然选择了乞儿国,便做好了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何况,”她嘴角微勾,露出一丝睿智的笑意,“本宫如今是乞儿国的凤主,深受国民爱戴,大唐皇帝若还想维持两国邦交,便不会,也不能对朕如何。”

    她用了“朕”这个自称,虽在非正式场合稍显突兀,却清晰地表明了她此刻的心态——她已彻底将自己放在了乞儿国统治者的位置上,与大唐皇帝,是平等邦交国的君主。

    正在此时,殿外传来内侍恭敬的通报声:“陛下驾到——”

    毛草灵放下茶杯,整理了一下衣襟,并未起身,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皇帝大步走了进来,他挥退了想要跟进来的宫人,连云袖也识趣地躬身退至殿外,并轻轻掩上了殿门。

    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皇帝没有立刻说话,他只是走到毛草灵面前,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她,那目光中翻涌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有得知她公开表态后的震动,有悬心落地的释然,有对她敢于直面万千民意的激赏,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因她威望过高而产生的微妙忌惮,但最终,都被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所覆盖。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他的手心温热,带着习武之人的薄茧,却异常稳定。

    “灵儿,”他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朱雀街上的事,朕都知道了。”

    毛草灵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没有回避:“陛下是来责怪臣妾擅自出宫,擅作主张吗?”

    皇帝摇了摇头,握着她手的力道微微收紧:“不。朕是来……谢谢你的。”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语,“谢谢你,选择了朕,选择了乞儿国。更谢谢你,有胆魄站在万千百姓面前,给出那样的承诺。你可知,你今日一言,胜过十万雄兵,安定了举国上下惶惶的人心。”

    他的语气是真诚的。作为一个帝王,他太清楚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毛草灵这十年来的所作所为,早已赢得了广泛的民望,她若离开,对乞儿国士气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而她今日的表态,不仅留住了人,更将这份民望彻底转化为了巩固皇权、凝聚国力的强大武器。

    “陛下言重了。”毛草灵微微垂眸,“臣妾并非只为陛下,也并非只为乞儿国。臣妾是为自己。”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见底,“这十年,臣妾在这里倾注了心血,付出了感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里的百姓臣工,早已成为臣妾生命的一部分。离开这里,臣妾的生命将不再完整。所以,臣妾是为了自己那颗已然扎根于此的心,做出的选择。”

    皇帝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坦然,心中最后一丝因权力格局可能变化而产生的疑虑,也悄然消散了。他欣赏的,不正是她这份不同于寻常女子的聪慧、胆识与真性情吗?

    “好!”皇帝朗声道,另一只手也覆了上来,将她的双手紧紧包裹,“既如此,从今往后,朕与你,夫妻一体,君臣同心,共掌这乞儿国万里江山!大唐使者那边,朕自有答复。”

    “一切但凭陛下做主。”毛草灵微微一笑,反手握住了皇帝的手。这是一种盟约,超越了普通夫妻情爱,是建立在共同理想、政治互信与深厚情感基础上的牢固同盟。

    ---

    当日下午,皇帝在太极殿正式召见了唐朝使臣。

    使臣显然也已经听闻了上午朱雀大街上的风波,脸色颇为难看,但依旧保持着上国使节的仪态,呈上了大唐皇帝最新的国书,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强硬:“陛下,我朝皇帝陛下思念公主心切,且十年之约已至,特命外臣迎护公主回国,并册封国后夫人,享无上尊荣。此乃两国盟约所定,亦是人伦孝道所在,望乞儿国陛下切勿推辞,以免伤了两国和气。”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平静,不怒自威。他没有去看那份国书,目光直视使臣,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贵使所言,朕已深知。然,世事变迁,岂能尽如十年前所料?凤主毛草灵,自入乞儿国以来,上承宗庙,下抚黎元,贤德淑良,功在社稷,早已深得我举国臣民爱戴。今日朕与凤主,更得万民跪请,恳留凤主于乞儿。”

    他略微停顿,观察着使臣骤变的脸色,继续道:“朕与凤主夫妻情深,亦不忍分离。且凤主本人,已于万千臣民面前立誓,此生永驻乞儿,与国同休。其志甚坚,其情可悯。”

    使臣急道:“陛下!此乃我朝皇室家事,更是两国盟约……”

    皇帝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凤主之心,即乞儿国之心!凤主之志,即乞儿国之志!朕,尊重凤主的选择,亦尊重我乞儿国万千臣民的意愿!故,归国之议,自此作罢!望贵使将此意,明确回复唐皇。”

    他拿起龙案上早已备好的、回复前一封国书的朱批副本,示意内侍递给使臣。那上面,只有一个力透纸背的朱红大字——“否”。

    使臣接过那薄薄一页纸,却感觉重逾千斤。他看着上面那个刺眼的“否”字,脸色由青转白,嘴唇哆嗦着,还想再争辩什么,但在皇帝那不容置喙的威严目光下,以及殿外隐约传来的、似乎象征着乞儿国上下一致对外的肃杀气氛中,他最终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躬身道:“外臣……遵旨。定将陛下之意,如实禀报我朝皇帝。”

    他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乞儿国凤主凭借自身威望和民心,以及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硬生生撕毁了当年的约定。大唐若想强行要人,无异于与整个乞儿国开战,且师出无名,必遭天下非议。

    ---

    唐朝使臣铩羽而归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与之一起传播的,是凤主毛草灵那番掷地有声的誓言,以及皇帝在朝堂上“凤主之心,即乞儿国之心”的强势表态。

    民间沸腾了。酒肆茶楼,坊间巷陌,人人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凤主的抉择,谈论着陛下的英明,谈论着乞儿国前所未有的凝聚与力量。一种强烈的国家自豪感与归属感,在百姓心中油然而生。许多地方甚至自发组织了庆祝活动,张灯结彩,如同过节一般。

    朝堂之上,原本还存在的一些关于凤主去留的细微杂音,彻底消失。所有官员,无论派系,都清楚地认识到,凤主的地位已稳如泰山,她的意志与皇帝的意志高度统一,不可动摇。接下来的朝会,气氛空前团结,各项政务的推进效率也显著提高。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毛草灵却并未被冲昏头脑。她知道,明确的表态只是解决了内部的方向问题,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外部可能的风波,以及内部更深层次的治理挑战。

    几日后的一个傍晚,她在凤仪宫的小书房内,召见了以宰相为首的几位心腹重臣,以及被她视为臂膀的、由她亲自提拔的几位年轻官员。这其中,包括户部、工部、吏部的尚书,以及负责商贸和新政执行的几位得力干将。

    书房内烛火通明,气氛却不同于朝堂的庄严肃穆,更偏向于一种务实高效的研讨。

    “诸位,”毛草灵开门见山,她面前摊开着几份卷宗,“归国之议已了,我等再无后顾之忧,当将全部精力,投注于国计民生之上。目前有几件要事,需即刻议定方略。”

    她拿起第一份卷宗:“其一,商贸。此番风波,虽未动摇国本,却也提醒我们,需进一步拓宽财源,增强国力。西域商路虽已打通,但利润大头仍被几家大商号垄断,且路途遥远,风险不小。本宫之意,欲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我国东南有良港,可建造更大海船,组建官方船队,直通南洋、天竺,乃至大食(阿拉伯帝国)。此事,工部与户部需联合勘测港口,制定造船计划与初始投入预算。”

    工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对视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兴奋与凝重。开拓海上商路,投入巨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亦将惊人。这确实是增强国力的长远之策。

    “臣等领旨,即刻着手办理。”两人齐声应道。

    毛草灵又拿起第二份卷宗:“其二,人才。新政推行,百业待兴,需才孔亟。现行科举,虽能选拔人才,但于算学、格物(物理)、农商实务等方面,考核不足。本宫欲在国子监下设‘实学馆’,专授算学、水利、工造、商贸、农艺等实用学科,择优者,可不经科举,直接授以相应官职。此事,吏部与礼部需拟定章程,甄选师资。”

    这一提议,更是石破天惊。这意味着打破了唯有通过传统儒家经典考试才能做官的惯例,为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仕途。几位年轻官员眼中顿时放出光来,而较为保守的礼部尚书则微微蹙眉,但想到凤主如今的威望和陛下毫无保留的支持,他最终还是将反对的话咽了回去,躬身道:“臣……遵旨。”

    “其三,”毛草灵放下卷宗,目光变得锐利,“吏治。水至清则无鱼,但水过于浑浊,则会滋生蠹虫,腐蚀国基。前次战争与此次风波中,虽未有大乱,但也暴露出一些官员或能力不足,或心思浮动,甚至可能存在的贪腐苗头。本宫欲重启‘凤翎卫’巡查制度,赋予其密折专奏之权,重点巡查地方吏治、税赋征收、新政落实等情况,肃清积弊,淘汰庸碌!”

    “凤翎卫”是毛草灵早年设立的一个非正式监察机构,主要由她信任的、有能力的年轻官员和皇室旁支子弟组成,之前主要在京城活动,如今要将其制度化,并推向全国,其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加强凤主本人对地方的控制力。

    这一次,连宰相都神色一凛。他明白,这是凤主在进一步巩固权力,清洗可能存在的反对派,同时确保她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直达地方。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娘娘圣明。吏治清明,乃固国之本。只是……凤翎卫人选,需格外慎重,权责边界,亦需明确,以免矫枉过正,干扰地方政务。”

    “宰相所虑极是。”毛草灵颔首,“人选由本宫与陛下亲自审定,章程由中书门下仔细拟定,务求权责清晰,依法办事,而非滥用职权,构陷忠良。”

    她环视众人,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诸位,内忧已靖,正当我辈励精图治,大展宏图之时。望诸位与本宫、与陛下同心同德,外御强敌,内修德政,开创我乞儿国前所未有之盛世!”

    “臣等,必不负陛下、娘娘重托!”所有臣子齐齐起身,躬身应诺,声音中充满了使命感与昂扬的斗志。

    他们知道,一个属于乞儿国的,也是属于凤主毛草灵的全新时代,真正开始了。而她,这位从异国青楼走出的女子,将以无可争议的姿态,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她波澜壮阔的传奇。

    夜色渐深,凤仪宫书房的烛火,却久久未熄。那光芒,不仅照亮了案头的舆图与卷宗,更仿佛照亮了这个国家前行的道路。毛草灵伏案疾书的身影,坚定而执着,一如她十年前初入乞儿国时,那份试图改变命运的倔强。只是如今,她所要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此心安处,亦是责任开始之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