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 第186章 玄宗什么玩意?

第186章 玄宗什么玩意?

    李世民的目光穿透帷幔,落在龙榻上,上面躺着一位垂垂老矣的妇人。

    旁白声响起。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联合禁军将领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暗中串联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密谋诛杀二张,逼迫女皇退位,复辟李唐神器。】

    李世民闻言一怔。

    大唐要复辟了?

    面前场景骤然切换。

    洛阳城内寒风凛冽。

    紫微城玄武门外,一片死寂。

    张柬之与崔玄暐立于军前。

    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手按刀柄,沉声问道:“张相,我等今日所为,究竟为何?”

    张柬之冷冷道:“诛奸佞,清君侧,复我李唐社稷!大将军世代受李唐厚恩,今日报国,正在此时!”

    他掏出太子李显的手谕。

    李多祚目光扫过手谕,拔刀指天:“为李唐社稷,诛杀逆贼!众将士,随我进宫!”

    画面渐渐转至殿内。

    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位核心人物,身披铠甲,浑身浴血,按剑大步走到龙榻之前。

    他们身后是肃杀的甲士和面色复杂的太子李显。

    张柬之代表众人,对着病榻上的女皇,深深一揖。

    “陛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将二逆贼诛杀!恐有漏网惊动圣驾,臣等不敢不来宿卫!”

    武则天浑浊的眼睛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些她一手提拔的臣子,瞥了一眼人群后面的李显,没有说话。

    桓彦范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子殿下仁孝,天下归心!愿陛下顺天应人,传位于太子,以上合天心,下符民望!”

    武则天沉默良久,才从干裂的嘴唇里挤出几个字。

    “朕自当顺应天意,传位于太子。”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正式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

    【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

    【正月二十五日,李显正式于通天宫复位,恢复大唐国号,沿用神龙年号。】

    【二月初四,李显复国号为唐,社稷、宗庙、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恢复永淳以前旧制。武周王朝,历时十五年,至此终结。史称“神龙政变”。】

    画面渐渐凝滞。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略微有些感慨。

    他李唐皇室果然是福泽绵长,居然复辟了。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波动较大,获得紫色宝箱*1】

    不过李世民心里还是微微有些复杂。

    这帮人搞政变,为毛又要从玄武门?

    话说,这女帝都把都城换成洛阳了,为毛还要设置一个玄武门?

    老子的玄武门魔咒是下不去了?

    李世民心里嘀咕,又忽然有些好奇起唐复辟之后,会是什么模样?

    那安史之乱,到底乱成什么地步,才能让强盛的大唐被吐蕃趁虚而入到这般地步?

    他心里闪过这个念头,旋即便见到面前画面渐渐闪烁。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位。然其懦弱,皇后韦氏及女儿安乐公主野心勃勃,欲效仿武则天。景龙四年,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幼子李重茂为帝,临朝摄政,意图专权。】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剧烈波动,获得紫色宝箱*1】

    李世民看得眉头紧锁,怒火中烧:“牝鸡司晨,祸乱朝纲!刚复国便又生此等乱象!”

    他想起武氏代唐的教训,气的脑袋嗡嗡作响。

    妈的。

    归根究底,还是要怪雉奴这逆子,要不是有“武氏代唐”这个案例,后面的女子能效仿?

    何况,李显这一脉也是雉奴那逆子的不孝子。

    都是一箩筐的窝囊废!

    李世民心里嘀咕,面前画面再转。

    【临淄王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英武果断,暗中联合太平公主及禁军将领。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率万骑禁军发动兵变,自玄武门杀入宫中!】

    画面瞬间切换。

    宫城之内。

    李隆基身先士卒,指挥若定,迅速剿灭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政变成功。

    旁白声再度响起。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拥立其父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李隆基因功封太子。】

    李世民看着李隆基矫健的身影和指挥若定的气度,眼神一亮:“此子英果类朕!”

    他下意识了忽略了“玄武门”三个字。

    妈的,玄武门继承法也算是祖宗法度了。

    后辈小子一个接一个的学。

    画面快速流转。

    【延和元年,睿宗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然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之势,广树朋党,七位宰相有其五,掌握禁军,意图废立。李隆基登基后,帝权与姑权之争日趋激烈。】

    【先天二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先发制人!亲率心腹将领及忠于皇帝的禁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突袭太平公主党羽,尽诛其核心骨干。太平公主闻讯逃入山寺,三日后被赐死家中。太上皇李旦闻变,下诏宣布军政大事皆由皇帝处分。自此,李隆基真正掌握至高权力。】

    画面定格在李隆基立于大明宫含元殿前。

    李世民看到这里,抚掌赞叹:“好!乱世用重典,当断则断!此子确有人君之威!大唐中兴之望,在此一举!”

    【铲除太平公主势力后,唐玄宗李隆基改元开元,寓意开辟新纪元。】

    【李隆基虚怀纳谏,广开言路,知人善任,先后擢拔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一代贤相。大力整饬吏治,严惩贪渎,裁汰冗员冗官,澄清选官制度,使朝廷中枢焕然一新,政令通达。】

    【其改革兵制,完善府兵,广设节度使以巩固边防。北灭后突厥,西平突骑施,东抚契奚,南定六诏。大唐铁骑纵横万里,疆域东抵朝鲜半岛,西逾葱岭直达中亚河中,南包安南,北括大漠,幅员之广,亘古未有。安西、北庭都护府威震西域,安东都护府屏藩辽东,安南都护府抚定岭南,帝国版图于开元年间臻于鼎盛。】

    【玄宗抑制奢靡,躬行节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农桑,兴修水利,推广先进农具与耕作之法。开元天宝年间,天下仓廪充实,太仓、含嘉仓等国家粮库“积粟如山,不可胜计”。物价平稳,斗米仅值三五钱,“行千里不持尺兵”,经济之繁荣,民生之富庶,冠绝当世。】

    【凭借强大的国力与开放的气度,长安、洛阳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都会。波斯、大食、天竺、拂菻、新罗、日本、吐蕃等七十余国遣使入贡,商旅驼队络绎于丝绸之路。四夷宾服,海内承平,大唐天可汗的威仪远播寰宇,帝国声威如日中天。】

    【唐玄宗李隆基将大唐带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史称开元盛世】

    李世民心里老怀大慰。

    这个叫李隆基的小子,让大唐再次伟大。

    不错,不错。

    大唐在其手里,俨然已经到了巅峰!

    这不对啊,大唐如此强盛,怎么也能败个几百年,“安史之乱”又是什么情况?

    李世民愉悦的心情渐渐冷静下来,越发觉得扑朔迷离。

    按照大唐帝国的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太大的乱子,吐蕃这样的边陲国,有胆子打到长安?

    或者说安史之乱是爆发在李隆基上百年后?

    可若是这李隆基与安史之乱没关系的话,圣祖老子为何要给他看这段历史?

    李世民一时间有些茫然。

    忽然,他一个激灵,这才想起来了一个他刚刚忽略的点。

    “玄宗?”

    “这么好的政绩,为何是玄宗?”

    “高宗被雉奴那逆子拿了,这李隆基小子最差也能得一个明宗,如此大的政绩,拿个圣祖、睿祖也不是不可能。”

    “玄宗什么玩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